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该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绝缘板,绝缘板位于顶盖板的下方,顶盖板上设有负极柱组件,绝缘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绝缘板的一端,且第一通孔位于负极柱组件的对应位置,第二通孔位于绝缘板的另一端,顶盖板对应于第二通孔的位置为正极区域,正极区域为实心结构,且正极区域与顶盖板的其他区域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了正极柱,简化了顶盖的制作工艺,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制作效率。在顶盖板上设置了为实心结构的正极区域,电芯的正极导电体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正极区域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极柱密封性隐患的问题,降低了电池泄露的风险。了电池泄露的风险。了电池泄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顶盖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作为一种储能的装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频繁,几乎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0003]当前的电池主要由壳体、顶盖和电芯等结构组成,电池顶盖通常包含正极、负极两个极柱,极柱通过密封件、固定件等与盖板连接,这种复杂的结构不仅增加了顶盖的重量,也使得电池的整体重量增加,不利于电池轻量化。且极柱通过密封件、固定件等与盖板采用铆接、注塑、焊接等方式连接,这就导致了电池顶盖在制作工艺上较为复杂,增加了设备的投入,增加了顶盖的制作成本,同时还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0004]极柱与盖板之间的密封件还可能会发生偏移,密封件一旦发生偏移,会导致顶盖的密封性不良,增加电池泄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电池顶盖取消了正极柱,简化了顶盖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节省了制作正极柱所需的原材料,且在顶盖板上设置了实心结构的正极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极柱密封性隐患的问题,降低了电池泄露的风险。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绝缘板,绝缘板位于顶盖板的下方,顶盖板上设有负极柱组件,绝缘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绝缘板的一端,且第一通孔位于负极柱组件的对应位置,第二通孔位于绝缘板的另一端,顶盖板对应于第二通孔的位置为正极区域,正极区域为实心结构,且正极区域与顶盖板的其他区域为一体式结构。
[000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负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和负极固定件,负极柱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出至顶盖板的上方,负极固定件位于顶盖板的上方并固定套设在负极柱外。
[000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正极区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为平面,正极区域的上表面与正极区域的周围区域的上表面齐平,且正极区域的下表面与正极区域的周围区域的下表面齐平。
[000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顶盖板的中间部位开设有防爆阀孔,防爆阀孔内设有防爆阀。
[00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顶盖板的上表面设有覆盖防爆阀孔的保护片。
[00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绝缘板在防爆阀的对应位置设有凹台,凹台的尺寸与防爆阀的尺寸相匹配,以使凹台避让防爆阀。
[00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通孔为圆形或方形。
[00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顶盖板设有注液孔,绝缘板对应于注液孔的位置设有第三通孔。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顶盖。
[00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池还包括电芯以及壳体,电芯上设有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电池顶盖设置在壳体的上方,电芯位于壳体内,正极导电体通过电池顶盖的第二通孔与电池顶盖的正极区域电连接,负极导电体与电池顶盖的负极柱组件电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池顶盖取消了正极柱,在顶盖板上设置正极区域与电芯的正极导电体直接电连接,在顶盖板上设置负极柱组件与电芯的负极导电体直接电连接,保证了电池的电流顺利地在负极柱组件、电芯和正极区域之间流通。
[0017]本技术的顶盖板上设置的正极区域与顶盖板的其他区域一体成型,电芯的正极导电体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与顶盖板的正极区域连接,简化了顶盖制作以及电池生产的工艺;取消了正极柱,无需再设置正极密封件,且正极区域为实心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极柱密封性隐患的问题,降低了电池泄露的风险。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需要设置正极柱,本技术直接取消正极柱,从而简化了顶盖的结构及制作工艺,节省了制作正极柱所需的原材料、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投入和顶盖制作的成本,提升了顶盖的制作效率。
[0019]本技术取消了正极柱,即无需再设置正极密封件、正极固定件;顶盖经以上简化后,顶盖的重量降低,使得电池的整体重量降低,使电池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顶盖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板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主视图(去除壳体)。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俯视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顶盖板1、正极区域11、防爆阀孔12、注液孔13;
[0026]绝缘板2、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凹台23、第三通孔24;
[0027]负极柱31、负极固定件32、负极密封件33;
[0028]保护片4;
[0029]防爆阀5;
[0030]电芯6、正极导电体61、负极导电体6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顶盖,取消了正极柱,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电池顶盖包括顶盖板1、绝缘板2以及设置在顶盖板1上的负极柱组件。其中,顶盖板1可以为铝盖板。绝缘板2位于顶盖板1的下方,可以为塑胶材料制作,为一体注塑结构。绝缘板2上开
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1位于绝缘板2的一端,且第一通孔21位于负极柱组件的对应位置,第二通孔22位于绝缘板2的另一端。顶盖板1对应于第二通孔22的位置为正极区域11,第二通孔22为电芯6的正极导电体61与顶盖板1的正极区域11焊接预留的通道,方便电芯6的正极导电体61与顶盖板1的正极区域11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正极区域11为实心结构,解决了极柱密封性隐患的问题,降低了电池泄露的风险。正极区域11与顶盖板1的其他区域为一体式结构,其他区域是指顶盖板1除正极区域11以外的其他区域,由此简化了电池顶盖的制作工艺、降低了生产设备的投入、提升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0033]本实施例中,负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31和负极固定件32,负极柱31穿过第一通孔21并伸出至顶盖板1的上方,负极固定件32位于顶盖板1的上方并固定套设在负极柱31外。具体地,顶盖板1上开设有一贯通孔,负极柱31穿过第一通孔21后再穿过该贯通孔,从而伸出至顶盖板1的上方。负极柱31的尺寸与第一通孔21的尺寸相匹配,便于负极柱31穿过第一通孔21并与第一通孔2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负极柱组件还包括负极密封件33,负极密封件33套设在负极柱31外并位于负极柱31与第一通孔21之间的间隙中,负极密封件33可以为橡胶密封圈,起到绝缘密封的作用。
[0034]需要说明的是,负极固定件32可以为塑胶材料,通过注塑的方式与负极柱31固定连接,但不限于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绝缘板(2),所述绝缘板(2)位于所述顶盖板(1)的下方,所述顶盖板(1)上设有负极柱组件,所述绝缘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绝缘板(2)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孔(21)位于所述负极柱组件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通孔(22)位于所述绝缘板(2)的另一端,所述顶盖板(1)对应于所述第二通孔(22)的位置为正极区域(11),所述正极区域(11)为实心结构,且所述正极区域(11)与所述顶盖板(1)的其他区域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柱组件包括负极柱(31)和负极固定件(32),所述负极柱(3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并伸出至所述顶盖板(1)的上方,所述负极固定件(32)位于所述顶盖板(1)的上方并固定套设在所述负极柱(31)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区域(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为平面,所述正极区域(11)的上表面与所述正极区域(11)的周围区域的上表面齐平,且所述正极区域(11)的下表面与所述正极区域(11)的周围区域的下表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鹏,荣强,宋伟东,曾宪荣,王海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