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用户端、通信控制端、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通信控制端接收用户端的数据,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串口与通信控制端进行通信,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通过串口与强电单元通信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电力线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并控制强电单元,强电单元、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二均接入到220V/50HZ的零火线上。将强电单元上安装了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原有的电力线进行通信,解决了需要重新布线的问题,安装方便。采用电力载波通信方式,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并且,方便扩展,可以随意选配,提高了用户的多样性。高了用户的多样性。高了用户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采用的最普遍的布线技术为无线和总线技术。但无线技术和总线技术均有一定的缺点。无线技术由于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造成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无线干扰。并且可实现的功能较弱,不利于大面积使用。总线技术采用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受到无线干扰小,通信方式稳定,但是需要重新布线,增加时间和经济成本,可以选配的空间小,升级困难。所以需要使用一种既不需要重新布线,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又能做到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的布线技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达到能解决智能家居领域,能做到不需要重新布线,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又能做到抗干扰能力强的智能家居系统。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
[0006]用户端;
[0007]通信控制端,通信控制端接收用户端的数据;
[0008]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串口与通信控制端进行通信,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通过串口与强电单元通信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电力线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并控制强电单元,强电单元、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二均接入到220V/50HZ的家庭入户零火线上,通过电力线,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可以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上,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接收到数据后,经过报文解析、判断指令类型,并做出相应动作给强电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强电单元包括照明系统、面板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家庭影院系统和背景音乐系统。
[0010]进一步的,用户端为手机或者电脑。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控制端包含主控制器和电源,还包括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通过SPI通信或串口通信的形式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可以通过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手机APP或电脑用户端,并接收数据。
[0012]进一步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与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进行通信,所述主控制器用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为发送端,接入220V/50HZ交流电力线,通过电力载波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220V/50HZ交流电力线上的用电设备。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强电单元上均安装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为接收端,用来接收通信控制端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发送出的数据,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经过报文解析,来判断具体操作。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接入220V/50HZ的交流电源,经过变压整流滤波后给通信控制端使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强电单元上安装了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可以通过原有的电力线进行通信,解决了需要重新布线的问题,安装方便。采用电力载波通信方式,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并且,方便扩展,可以随意选配,提高了用户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示意图;
[0018]图2为通信控制端的示意图;
[0019]图3为电源电路;
[0020]图4为按键检测电路;
[0021]图5为继电器驱动电路;
[0022]图6为主控制器电路;
[0023]图7为电力载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同样“连接”等类似的词语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网络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25]图1为实施例的示意图,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通信控制端和强电单元,其中强电单元包含照明系统、面板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家庭影院系统及背景音乐系统等。强电单元的设备均安装了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安装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为接收端。所有的强电单元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均接入到220V/50HZ的家庭入户零火线上。通信控制端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为发送端,也接入到220V/50HZ的家庭入户零火线上。通过电力线,发送端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可以将数据发送到接收端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上,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经过报文解析,判断指令类型,并做出相应动作给强电单元,如开关灯,设置空调温度,打开投影仪等。
[0026]图2为通信控制端示意图。通信控制端包括主控制器,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通过SPI通信或串口通信的形式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可以通过以太网或无线通信模块连接到手机APP或电脑用户端,并接收数据。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与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主控制器在接收到手机APP或电脑用户端的数据后,经过报文解析,通过串口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通过电力线将数据发送到强电单元。每次数据均包含了设备编号,经过编号匹配,后续强电单元才能动
作。电源模块通过接入220V/50HZ的交流电源,经过变压整流滤波后给通信控制端使用。
[0027]其中本实施还给出相关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图3为电源电路;图4为按键检测电路;图5为继电器驱动电路;图6为主控制器电路;图7为电力载波电路。
[002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端;通信控制端,通信控制端接收用户端的数据;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串口与通信控制端进行通信,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通过串口与强电单元通信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通过电力线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并控制强电单元,强电单元、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一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均二均接入到220V/50HZ的零火线上,通过电力线,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一可以将数据发送到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上,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二接收到数据后,经过报文解析、判断指令类型,并做出相应动作给强电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单元包括照明系统、面板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家庭影院系统和背景音乐系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端为手机或者电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端包含主控制器和电源模块,还包括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