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29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1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包括:流通池,包括至少一个样品流入通道;样品池,包括与所述样品流入通道数量对应的样品池入口,所述样品流入通道与所述样品池入口连接;磁力搅拌器,包括磁力搅拌控制部和磁力搅拌转子,在样品自流通池流入样品池的各个路线中,每条路线中至少一处设置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所述磁力搅拌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旋转。本申请提供的微流控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微流控系统中存在的通道内样品聚集沉降或者黏附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微流控
,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是一种处理或操纵微量流体的技术,其涉及化学、流体力学、微电子、材料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微流控芯片作为微流控系统的核心,也常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LOC)和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μ

TAS)。
[0003]然而,当利用微流控系统进行试验时,大多类型的实验(比如,单分子蛋白质DNA链结合、无修饰的PS小球和石英小球、加修饰过后的聚苯乙烯小球和镀金的石英小球)都会出现通道内样品聚集沉降或者黏附现象,极大的影响实验进度。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微流控系统中存在的通道内样品聚集沉降或者黏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微流控系统中存在的通道内样品聚集沉降或者黏附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7]流通池,包括至少一个样品流入通道;
[0008]样品池,包括与所述样品流入通道数量对应的样品池入口,所述样品流入通道与所述样品池入口连接;
[0009]磁力搅拌器,包括磁力搅拌控制部和磁力搅拌转子,在样品自流通池流入样品池的各个路线中,每条路线中至少一处设置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所述磁力搅拌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旋转。
[0010]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流入通道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导管1111的口径,所述第一导管1111和所述第二导管通过阀门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阀门的启动和闭合,用于控制样品流通速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搅拌转子设置于所述阀门的出口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搅拌转子设置于所述样品池的入口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搅拌转子的数量与所述样品流入通道数量对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磁力搅拌器为纳米级磁力搅拌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样品池包括中央区域,所述样品池的中央区域为无色透明材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0018]废液收集部,包括废液管和废液桶,
[0019]所述废液管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样品池末端的样品池出口连接,所述废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液桶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废液收集部还包括:感应器,用于监控所述废液桶中的液面高度,当所述废液桶中的液面高度高于预设液面高度阈值时,所述感应器发出警报。
[0021]根据以上说明,本申请通过在流通池和样品池之间设置磁力搅拌器,解决了现有微流控系统中存在的通道内样品聚集沉降或者黏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通池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力搅拌器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样品池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废液收集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28]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微流控系统100,包括:流通池11、样品池12以及磁力搅拌器13。
[0029]其中,流通池11包括至少一个样品流入通道111。
[0030]样品池12包括与样品流入通道111数量对应的样品池入口121,样品流入通道111与样品池入口121连接。
[0031]磁力搅拌器13包括磁力搅拌控制部131和磁力搅拌转子132,在样品自流通池11流入样品池12的各个路线中,每条路线中至少一处设置磁力搅拌转子132,磁力搅拌控制部131用于控制磁力搅拌转子132旋转。
[003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样品流入通道111包括第一导管1111和第二导管1112,第二导管1112的口径小于第一导管1111的口径,第一导管1111和第二导管1112通过阀门1113连接。
[0033]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通池11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后侧。
[00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100包括支撑组件14,用于安装第一导管1111。为了便于样品的流动,在支撑组件14上完成第一导管1111的安装后,第一导管1111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从而在重力作用下样品可以从第一导管1111中流出。
[003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支撑组件14包括若干数量的连接部141,每个连接部141可以与第一导管1111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第一导管1111的装配。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100允许安装的第一导管1111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支撑组件14中连接部141的数量。
[003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支撑组件14的连接部141可以通过夹持的方式与第一导管1111连接。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支撑组件14的连接部141还可以通过旋钮的方
式与第一导管1111连接。
[0037]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100可以包括四个第一导管1111,从而可以适应多通道的实验需求。
[003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管1111可以在实验中用于盛放样品溶液。第一导管1111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样品溶液可以通过通孔流入和/或流出第一导管1111。
[0039]具体的,第一导管1111可以包括一个通孔,通过该通孔可以向第一导管1111中注入样品溶液。完成样品溶液注入后,可以在该通孔上安装阀门1113,通过控制阀门1113的启动和闭合从而控制样品溶液是否能够从该通孔中流出。
[0040]第一导管1111包括仅一个通孔的情况下,在实验中需要频繁安装、拆卸阀门1113,使实验操作较为繁琐。
[004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流控系统100中第一导管1111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用于样品溶液的注入,第二通孔安装有阀门1113,通过控制阀门1113的启动和闭合从而控制样品溶液是否能够从第二通孔中流出。
[0042]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管1111可以为两端贯通的直管。第一导管11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样品溶液可以通过移液枪从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流通池,包括至少一个样品流入通道;样品池,包括与所述样品流入通道数量对应的样品池入口,所述样品流入通道与所述样品池入口连接;磁力搅拌器,包括磁力搅拌控制部和磁力搅拌转子,在样品自流通池流入样品池的各个路线中,每条路线中至少一处设置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所述磁力搅拌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磁力搅拌转子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流入通道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导管的口径,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通过阀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阀门的启动和闭合,用于控制样品流通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搅拌转子设置于所述阀门的出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婷婷金尚忠占春连石岩陈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