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包括颗粒充电结构和收集结构,所述颗粒充电结构包括导电孔板和位于导电孔板每一个孔中间的电晕发射极,所述收集结构包括交替叠加设置的接地电极片和高压电极片,所述接地电极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部件,所述高压电极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部件,所述颗粒充电结构和收集结构保持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静电除尘器中,接地电极片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带电颗粒物、细菌及病毒收集后,电极片中间的导电材料,可迅速导走颗粒物、细菌及病毒上面的电荷,防止形成反电场,可大幅提高除尘设备的容尘量。可大幅提高除尘设备的容尘量。可大幅提高除尘设备的容尘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消毒
,具体为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静电除尘是气体除尘方法的一种。含尘气体经过高压静电场电离,尘粒与离子结合带上静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在冶金、化学等工业中用以净化气体或回收有用尘粒。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
[0003]现有静电吸附除尘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均存在不足:采用金属极板平行交错构成的静电过滤器,其缺陷主要是:1)金属板上直接加载高压电,安全性差;2)金属极板间施加高压过高时,会造成极板间空气击穿,臭氧产生量大,滤网吸附效率不高;3)潮湿环境或是极板上灰尘集多时,极板间会沿着极板边缘发生尖端放电、拉弧,降低滤网吸附效率;4)只能吸附灰尘、细菌病毒,不能将细菌病毒杀灭。
[0004]另一种技术是用绝缘材料包裹导电材料构成的介质强电场过滤器,除了不能对细菌病毒杀灭外,其可以很好的解决前述过滤器的另外3个缺陷,但仍存在容尘量相对低的不足,相对于相同厚度平板电场静电过滤器,介质强电场过滤器的容尘量低至少一倍以上。这样就限制了其不能应用在烟尘量大的场合,比如吸烟室、油烟净化等。造成介质强电场容尘量低的原因主要是:绝缘材料包裹住了导电材料,带电微粒被吸附后,灰尘所带电荷很难快速的迁移中和,当带电尘埃在介质板上不断累积,那么所带电荷也不断累积,形成阻碍带相同电荷尘埃继续被吸附的反作用力,最终导致效率下降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解决了静电吸附除尘技术存在安全性差、吸附效率低、无法有效杀菌以及容量低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包括颗粒充电结构和收集结构,所述颗粒充电结构包括导电孔板和位于导电孔板每一个孔中间的电晕发射极,所述电晕发射极通高压电后,会和导电孔板间形成第一电场;
[0009]所述收集结构包括交替叠加设置的接地电极片和高压电极片,所述接地电极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部件,所述高压电极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部件;
[0010]所述颗粒充电结构和收集结构保持平行设置。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电孔板上的孔,可以是圆形孔,也可以是方孔或者是其他形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颗粒充电结构还可以采用线板式充电结构,所述线板式充电结构整体设置成矩形框架状,框架内端固定设置有若干电晕线和导电板,若干所述导电板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电晕线设置在相邻导电板之间,且所述电晕线也与导电板保持平行,当电晕线接通高压电,和接地的导电板间形成第二电场。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颗粒充电结构还可以采用负离子发射器结构。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接地电极片和高压电极片所用的电极片结构相同。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接地电极片包括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包裹在导电材料四周。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电材料是导电的金属材料、印刷的导电油墨或涂料、导电纸,所述绝缘材料是塑料、陶瓷、绝缘的复合材料。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接地电极片和高压电极片为耐高温材料。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用于支撑所述高压电极片的第二支撑部件和高压电极片紧密连接,不和接地电极片有任何连接,用于支撑接地电极片的第一支撑部件和接地电极片紧密连接,不和高压电极片有任何连接。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设计的静电除尘器中,设计有充电结构和收集结构,充电区域将通过此区域的颗粒物及细菌、病毒带上电荷,在通过收集区域的时候进行吸附净化。收集结构的电极片为导电材料四周包裹绝缘材料,接地电极片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带电颗粒物、细菌及病毒收集后,电极片中间的导电材料,可迅速导走颗粒物、细菌及病毒上面的电荷,防止形成反电场,可大幅提高除尘设备的容尘量。
[0022]2、本技术中,电极片四周包裹的绝缘材料,可避免高压电极片和接地电极片间产生尖端放电从而产生臭氧,即便在高湿度的工况下也会保持非常高的除菌效率,本技术的电极片材料均为耐高温材料,静电除尘设备将细菌病毒进行收集后,电极片通过电源控制,可以加热,从而实现对细菌、病毒的灭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又一种优选的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收集结构支撑结构截面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收集结构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收集结构接电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8]其中,10、颗粒充电结构;11、导电孔板;12、电晕发射极;13、第一电场;20、收集结构;21、接地电极片;22、高压电极片;23、第一支撑部件;24、第二支撑部件;25、供电电源;
26、开关;30、线板式充电结构;31、导电板;32、电晕线;33、第二电场;41、绝缘材料;42、导电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包括颗粒充电结构10和收集结构20,颗粒充电结构10和收集结构20保持平行设置,空气沿着箭头方向进入颗粒充电结构10,再经过收集结构20,颗粒充电结构10将通过此区域的颗粒物及细菌、病毒带上电荷,在通过收集结构20的时候进行吸附净化,颗粒充电结构10包括导电孔板11和位于导电孔板11每一个孔中间的电晕发射极12,导电孔板11上的孔,可以是圆形孔,也可以是方孔或者是其他形状,电晕发射极12通高压电后,会和导电孔板11间形成第一电场13,通过电场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将被带上电荷形成带电颗粒。
[0032]如图3所示,收集结构20包括交替叠加设置的接地电极片21和高压电极片22,接地电极片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部件23,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包括颗粒充电结构(10)和收集结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充电结构(10)包括导电孔板(11)和位于导电孔板(11)每一个孔中间的电晕发射极(12),所述电晕发射极(12)通高压电后,会和导电孔板(11)间形成第一电场(13);所述收集结构(20)包括交替叠加设置的接地电极片(21)和高压电极片(22),所述接地电极片(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部件(23),所述高压电极片(2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部件(24);所述颗粒充电结构(10)和收集结构(20)保持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孔板(11)上的孔为圆形孔、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灭活细菌病毒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充电结构(10)还可以采用线板式充电结构(30),所述线板式充电结构(30)整体设置成矩形框架状,框架内端固定设置有若干电晕线(32)和导电板(31),若干所述导电板(31)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电晕线(32)设置在相邻导电板(31)之间,且所述电晕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寿松,徐忠军,冯泳凯,张立松,宋吉达,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雪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