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27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洗涤剂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脂肪酸钠5~15%;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0.05~0.4%;4A沸石6.0~20%;除脂肪酸钠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20%;除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外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0%;聚合物类助剂0~10%;碱性助剂0~25%;酶制剂0~3%;其它助剂0~10%;元明粉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脂肪酸钠、4A沸石、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按特定比例复配,可赋予洗衣粉出色的防串色和护色效果,解决了目前洗衣粉防串色、护色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护色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洗涤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物机洗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机洗不仅可以解放双手,且洗涤效率更高,更快。在日常洗涤时,鲜艳的衣物经过多次洗涤会出现褪色的现象,此外深色衣服与浅色衣服一起洗涤,容易掉色、串色,从而影响织物的美观性;分开洗涤不仅费时、费水、费电,也不环保。造成衣服褪色、串色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洗涤时机械力剥离、洗涤温度较高、染料的氧化及染料本身的性质等。
[0003]目前,解决织物褪色、串色的有效手段是在日常洗涤剂中加入防串色剂。专利CN104059788A公开了一种防串色洗衣粉,采用添加过碳酸钠和过氧化物酶,用于加速过氧化氢氧化染料分子来达到防串色的目的。但是此方法不仅会氧化掉脱落的染料,还会破坏织物本身的颜色,导致色差等问题。专利CN103805373公开了一种洗衣粉用护色功能组合物,其有效功能成分是一种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膨润土络合物。此方法中有效成分为强阳离子型表活,在使用过程中与洗衣粉体系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阴阳离子中和反应,影响其护色功能。专利CN 111057624A公开了一种杀菌护色防串色浓缩洗衣液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聚乙烯亚胺复配Flosoft CCP,悬浮包裹防串色,添加二氯生作为杀菌剂得到一种杀菌护色防串色浓缩洗衣液。该专利的实验数据指出Flosoft CCP添加量为0.99%并辅以阳离子聚胺类聚合物才得到具有防串色效果的浓缩洗衣液。但是由于一般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价格远远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因此该杀菌护色防串色浓缩洗衣液成本较高。专利CN112760176 B公开了一种低碱度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在低碱度配方的基础上引入具有特殊结构的护色剂达到良好的护色性能。但该专利中未涉及到防串色性能。
[0004]由上可知,目前常用的防串色剂(染料转移抑制剂)分为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其中阳离子型主要是聚胺类,可与有色织物上阴离子染料形成水溶性较低的络合物,使染料分子不易从织物上脱落;但此类聚合物的稳定性差,在水溶液中易电离出离子且易于体系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影响性能。非离子型主要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类,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可与染料形成络合物,从而起到防串色的效果,此类聚合物的稳定性较好,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电离。常见的防串色剂有一定的抑制染料迁移,防止串色的效果,但是单独使用时防串色效果有限,通常需要大剂量或者几种防串色剂复配使用才能发挥明显的防串色作用,性价比较低且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洗衣粉产品防串色、护色性能不显著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发现将脂肪酸钠、4A沸石、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按特定比例复配后该三者可协同配合,从而赋予洗衣粉出色的防串色和
护色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脂肪酸钠5~15%;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0.05~0.4%;4A沸石6.0~20%;除脂肪酸钠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20%;除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外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0%;聚合物类助剂0~10%;碱性助剂0~25%;酶制剂0~3%;其它助剂0~10%;元明粉余量。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洗衣粉组合物配方中,含有特定比例的脂肪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和4A沸石,本专利技术发现该三者的特定组合具有可显著改善洗衣粉的防串色能力和护色效果。其配合机制如下:(1)脂肪酸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可形成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更低的混合胶束。其中脂肪酸钠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为非离子型聚合物,阴

非离子活性物间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值远远比非

非、非

阳离子混合物更趋向于负值,因此阴

非分子间缔合强表面活性大,复合后表明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比理想混合物更低。此外对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的特定结构来说,其结构中具有五元杂环结构,平面性好,空间位阻较大,且含有大量的内酰胺键等亲水基团,分子体积大,水化层厚,因此与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可容易地与脂肪酸钠分子紧密结合形成混合胶束,从而能够更容易将水溶液中游离的染料包覆悬浮在水溶液中不再回沾到织物上形成二次沾污,最终达到防串色的目的。
[0008](2)脂肪酸钠、4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的相互协同成膜机理:本专利技术发现,脂肪酸钠、4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组合后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结构,防止染料从织物上脱离以及水溶液中游离的染料再次回沾到织物上形成二次沾污。其中,脂肪酸钠成膜机理为在织物表面沉积形成一层薄薄的膜从而起到防串色护色的效果;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也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水溶液中也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因此,脂肪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都是有机物膜,柔软度高,弹性大,但是形成的这些膜在结构上存在不连续性及孔状结构,染料依旧会脱落或者再次沾染织物,导致防串色护色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而4A沸石是具有三维骨架状结构的正立方晶系的一种无毒、无味、无臭且流动性较好的白色粉末,分子直径较小,表面吸附能力极强,在特定浓度下4A沸石可在水溶液中沉积在上述有机膜上以及空洞内,从而提高有机膜的致密性。由于4A沸石的孔径为0.42nm,只允许比其直径小的物质通过,而染料一般是大分子结构,因此无法通过4A沸石分子筛再次沾染织物或者织物上的染料脱落到水溶液中。综上,脂肪酸钠、4A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在特定的用量范围内可以起到良好的防串色护色效果,且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0009]作为优选,所述脂肪酸钠的质量百分数为8~12%;所述4A沸石的质量百分数为9.0~15%。
[0010]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技术效果,需要进一步严格限定脂肪酸钠、4A沸石的含量。其中,对于脂肪酸钠而言,其含量在8~12%范围时,可沉积在织物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皂垢,可有效地防止染料从织物上脱离的同时也阻挡了水溶液中游离染料再次沾染到织物上,形成二次沾污。但当脂肪酸钠达到一定用量后,继续增加脂肪酸钠的用量可能会在织物表面形
成较厚的皂垢,导致织物发黄从而影响其防串色护色性能。对于4A沸石而言,当4A沸石的用量过少时,不能有效沉积覆盖在膜的孔洞及膜不连续的地方,因此不能有效起到防串色护色的效果;当4A沸石的用量较大时,由于4A沸石在水溶液中不溶,随着其用量增大,对洗涤溶液的澄清度影响也越大。
[0011]作为优选,所述聚合物类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所述酶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3%;所述其它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
[0012]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的结构式为:其中m和n分别为聚合度,其中606<m<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脂肪酸钠5~15%;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0.05~0.4%;4A沸石6.0~20%;除脂肪酸钠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20%;除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外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0%;聚合物类助剂0~10%;碱性助剂0~25%;酶制剂0~3%;其它助剂0~10%;元明粉余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钠的质量百分数为8~12%;所述4A沸石的质量百分数为9.0~1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类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所述酶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3%;所述其它助剂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类防串色剂的结构式为:其中m和n分别为聚合度,其中606<m<808,645<n<808。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串色护色洗衣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月桂基硫酸钠、脂肪酸甲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和α

烯烃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糖苷、直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醇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串色护色洗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琛琛何成章靖怡刘英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