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浪控藻生态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4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0
一种防浪控藻生态堤,包括岸基、防冲刷区和植被区,所述防冲刷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靠近水体一侧位置处,所述植被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远离水体一侧。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了一种防浪控藻的生态堤,可以有效解决原有防浪堤阻碍湖泊水域和岸线浅滩的水文交换问题。防冲刷区可以有效促进河湖和岸线的水文交换,防冲刷区和植被区的设置可以起到柔性消浪作用。当堤外水域爆发藻类时,防冲刷区和植被区还可以有效阻止藻类侵入陆上浅水区域。植被区也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削减岸线面源污染,同时为堤外水域水质净化贡献力量。质净化贡献力量。质净化贡献力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浪控藻生态堤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涉及一种防浪控藻生态堤。

技术介绍

[0002]湖泊防浪堤的建成可以防止水体外泄,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湖泊水面的蚕食,确保了已围垦耕地的收获,同时防浪堤与其他水利工程相配套,使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证。随着防浪堤的修建,湖泊周围原有的浅滩不复存在,湖泊的生态平衡随之被打破;水生维管束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破坏,大面积湖滨带水生植物种群基本消失。
[0003]常见的河湖生态修复方法中湖岸设计主要以植被护岸为主,通过植被对湖岸的柔性处理使湖滨更倾向于自然化。但是直接拆除防浪堤以植物防浪,在湖泊波浪影响下植物难以固根,湖泊中的藻类还会大面积进入湖滨浅水区域,进而恶化浅水区域水质。因此,如何保证湖泊水域和岸线浅滩的水文交换,同时又能抵御湖泊内的藻类进入浅滩湿地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问题,一种防浪控藻生态堤,包括岸基、防冲刷区和植被区,所述防冲刷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靠近水体一侧位置处,所述植被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远离水体一侧。通过在岸基上依次布置防冲刷区和植被区,防冲刷区可以有效避免湖泊波浪直接冲刷植被区,如此设置更有利于植被固根。
[0005]进一步,所述生态堤还包括固土层,所述固土层铺设于岸基表面并使岸基形成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两侧下凹低于水平面的结构。
[0006]进一步,所述固土层由鹅卵石通过堆叠铺设而成,所述固土层竖直方向截面的宽度为3

4米,所述固土层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部分宽度为60

80厘米。
[0007]进一步,所述固土层靠近水体一侧为近水侧,所述防冲刷区由尺寸0.5

2米的碎石堆砌形成,所述防冲刷区位于固土层的近水侧,防冲刷区由水平面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堆砌至高出水平面。
[0008]进一步,所述固土层远离水体一侧为远水侧,所述植被区设置于固土层的远水侧,所述植被区种植宽度为5

10米。
[0009]进一步,所述固土层铺设的鹅卵石的尺寸为5

25厘米。固土层鹅卵石尺寸过小则容易在水体的冲刷下进入水体造成固土层被破坏,尺寸过大则导致鹅卵石之间的间隙过大,无法有效保护岸基上的水土,造成水土流失。
[0010]进一步,所述由碎石堆砌的防冲刷区有一个至高点Ⅰ,所述固土层中部凸起的位置有一个至高点Ⅱ,所述至高点Ⅰ的高度和至高点Ⅱ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高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技术构建了一种防浪控藻的生态堤,一种新型的湖滨柔性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原有防浪堤阻碍湖泊水域和岸线浅滩的水文交换问题。防冲刷区可以有效促进河湖
和岸线的水文交换,防冲刷区和植被区的设置可以起到柔性消浪作用。当堤外水域爆发藻类时,防冲刷区和植被区还可以有效阻止藻类侵入陆上浅水区域。植被区也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削减岸线面源污染,同时为堤外水域水质净化贡献力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对原有的防浪堤5进行拆解改造,形成一种防浪控藻生态堤,包括岸基1、固土层4、防冲刷区2和植被区3,所述防冲刷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靠近水体6一侧位置处,所述植被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远离水体6一侧,所述固土层铺设于岸上用于防止岸基的水土流失。通过在岸基上有水体向内岸依次布置防冲刷区和植被区,防冲刷区可以有效避免湖泊波浪直接冲刷植被区,如此设置更有利于植被固根。
[0016]本实施例中,首先铺设固土层4,所述固土层4由鹅卵石通过堆叠铺设而成,如图所示,所述固土层铺设于岸基表面并使岸基形成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两侧下凹低于水平面的结构。所述固土层铺设的鹅卵石的尺寸为15厘米,固土层鹅卵石尺寸过小则容易在水体的冲刷下进入水体造成固土层被破坏,尺寸过大则导致鹅卵石之间的间隙过大,无法有效保护岸基上的水土,造成水土流失,铺设时要尽量保持鹅卵石尺寸一致,鹅卵石的尺寸允许有一定的差距,但要控制在5

25厘米。铺设时所述固土层竖直方向截面的宽度为3.5米,所述固土层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部分宽度为70厘米。所述固土层靠近水体一侧为近水侧,所述固土层远离水体一侧为远水侧。
[0017]本实施例中,将防浪堤5拆除至水体的水平面以下20厘米,防冲刷区设置于固土层的近水侧,本实施例中将防浪堤拆除部分切割成碎石,防冲刷区便采用上述碎石堆砌形成。碎石尺寸控制在1米,具体碎石尺寸可以再1米的基础上上下浮动,但要控制碎石的尺寸在0.5

2米。防冲刷区由水平面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堆砌至高出水平面,所述由碎石堆砌的防冲刷区有一个至高点Ⅰ,所述固土层中部凸起的位置有一个至高点Ⅱ,所述至高点Ⅰ的高度和至高点Ⅱ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高度。防浪堤必须拆除至水平面以下,以避免影响正常的水文交换。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植被区3设置于固土层的远水侧,所述植被区种植宽度为5米。植被区种植芦苇,芦苇的根状茎十分发达,易于生根和固土;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可供观赏,故本实施例中植被区选择种植芦苇。芦苇的生长会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变大,要控制芦苇种植宽度5

10m左右,并且芦苇种植不能超过碎石区进入水体。
[0019]本技术构建一种防浪控藻的生态堤,利用碎石、卵石及芦苇,构建了一种新型
的湖滨柔性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原有防浪堤阻碍湖泊水域和岸线浅滩的水文交换问题。同时由于碎石和芦苇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湖泊内藻类侵入湖滨浅滩湿地。由于芦苇本身具备净化功能,可以为湖岸面源污染贡献力量,从而减轻进入湖泊的污染负荷。其同时为净化湖泊内水质也发挥一定作用。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浪控藻生态堤,其特征在于:包括岸基、防冲刷区和植被区,所述防冲刷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靠近水体一侧位置处,所述植被区设置于岸基上并位于远离水体一侧;所述生态堤还包括固土层,所述固土层铺设于岸基表面并使岸基形成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两侧下凹低于水平面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浪控藻生态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层由鹅卵石通过堆叠铺设而成,所述固土层竖直方向截面的宽度为3

4米,所述固土层中部凸起高于水平面部分宽度为60

8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浪控藻生态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土层靠近水体一侧为近水侧,所述防冲刷区由尺寸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