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反射膜、盖板结构及减反射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10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反射膜、盖板结构及减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减反射膜包括: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多个抗反射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第一方向为减反射膜的出光方向。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抗反射单元。第一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第一薄膜层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第一薄膜层远离第二薄膜层的表面为减反射膜的出光面。其中,第一薄膜层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用于降低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该减反射膜对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具有更好的减反射效果。角度的入射光线具有更好的减反射效果。角度的入射光线具有更好的减反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反射膜、盖板结构及减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8月24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0977681.7、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减反膜、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减反射膜
,尤其涉及一种减反射膜、盖板结构及减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减反射膜,又称为增透膜,通常被用在手机、平板、PC、显示器、大屏终端等具有抗反射需求的电子设备中,以降低其屏幕表面的反射光。减反射膜抗反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过程中的视觉体验。
[0004]然而,目前的减反射膜对光的减反射效果总体上不佳,尤其是对斜射光线的减反射效果不佳,这就导致贴装有减反射膜的电子设备存在严重的反光现象,从而导致用户无法看清屏幕内容。尤其是在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中,严重的反射光现象还导致折叠屏出现明显的光学折痕,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反射膜、盖板结构及减反射膜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差,从而导致电子设备反光现象严重的问题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折叠屏出现明显的光学折痕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反射膜。该减反射膜包括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多个抗反射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第一方向为减反射膜出光方向。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抗反射单元。第一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和第一薄膜层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第一薄膜层远离第二薄膜层的表面为减反射膜的出光面。其中,第一薄膜层为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用于降低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且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
[0008]需要说明的是,抗反射单元越多,减反射膜的工作波段越宽,从而可以对更多波长的光线抗反射。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来满足对工作波段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该减反射膜中,由于第一薄膜层远离第二薄膜层的表面为减反射膜的出光面,因此,第一薄膜层为减反射膜的表层薄膜层的一部分或全部。基于此,通过将第一抗反射单元中的第一薄膜层设置为多孔结构,从而降低减反射膜的出光面所在的表层薄膜层的折射率,进而来达到减反射的目的。具体而言,由于多孔结构的内部存在较多的中空孔,孔内的介质为空气,因此减反射膜整体上可以看作是空气和形成减反射膜的材质混合而成的结构。由于空气的折射率是除空气外折射率最小的介质,不再可能找到折射率更小
的材质。因此,空气的存在势必会拉低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多孔结构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降低,从而降低表层薄膜层的折射率。并且,通过调节孔的数量可以控制空气的占比,从而可以控制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的降低幅度,使其低于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以更加接近空气和次层薄膜层(与表层薄膜层接触的薄膜层)的折射率乘积的平方根,从而提高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
[0009]应理解,当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提升后,其在各角度的减反射效果均会得以提升。换句话说,本示例不光可以提升对垂射光线的减反射效果,还可以提升对斜射光线的减反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斜射光线的反射现象。应理解,当电子设备屏幕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斜射光线被有效抑制后,屏幕的反光现象将减弱,从而用户可以更加清晰地识别手机屏幕的显示内容,进而极大提升了用户视觉体验。此外,随着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弯折区域的斜射光线被有效抑制后,该弯折区域的反射现象的减弱,从而该弯折区域的光学折痕也会减弱甚至消失,进而也极大提升了用户视觉体验。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层靠近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孔的密度,高于第一薄膜层远离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孔的密度。如此,该示例中,第一薄膜层上侧(靠近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一侧)的孔更密集,第一薄膜层下侧(靠近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一侧)的孔更稀疏。
[0011]当大角度斜射光线入射至减反射膜内并遇到第一薄膜层内的孔时,将在孔壁上发生反射或折射,然后遇到其他的孔再次发生反射或折射,直到部分光线被透射出减反射膜的出光面(上行),部分光线被透射至下方的第二薄膜层内(下行)。可见,进入第一薄膜层内的光线通常会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然后上行或下行。应理解,光线在经过多次反射后,其反射率将降低(反射率为1%以下),因此,由多孔结构导致的透射出减反射膜的光线的反射率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上行的光线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光线均会下行,原因在于,第一薄膜层上侧的孔更密集,上行的光线更容易遇到孔而被反射下行,而下行的光线更容易通过孔之间的区域从而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下行。基于此,由多孔结构导致的上行光线极少,更加验证了由多孔结构导致的透射出减反射膜的光线的反射率可以忽略不计。
[0012]此外,下行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对于第二薄膜层)将变小,原因在于,若下行光线为大角度的斜射光线,那么,在下行的过程中将会更容易和孔发生发射或折射而改变传输方向,甚至上行,而并非是通过孔之间的区域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下行。由于多孔结构最终会使得大多数的光线下行,因此,这些大角度的光线若要下行,势必会被多孔结构的各个孔在折射和反射的过程中对其入射角进行整合,直至其入射角较小,能够照射至第二薄膜层为止。当下行光线的入射角度降低时,其在第二薄膜层内经过的光程n2*d2/cosθ将减小,其中,d2为第二薄膜层的几何厚度,n2为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λ0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k为自然数。基于此,当第二薄膜层也为表层薄膜层的一部分时,第二薄膜层的光学厚度n2*d2/cosθ的减小,将使得表层薄膜层的光学厚度将更接近于(2k+1)λ0/4,从而有利于提高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满足如下等式:n1*d1=(2k+1)λ0/4。其中,d1为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n1为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λ0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k为自然数。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抗反射单元仅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且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时,第一薄膜层构成第一抗反射单元的低折层,第二薄膜层构成第一抗反射单元的高折层。在此情况下,第一薄膜层为减反射膜的表层薄膜
层,第二薄膜层构成减反射膜的次层薄膜层。当表层薄膜层——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满足n1*d1=(2k+1)λ0/4时,波长为λ0的光线在入射到第一薄膜层中时,经第一薄膜层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列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k+1)λ0/2。在此情况下,这两列反射光的相位相差(2k+1)π,可以最大程度地干涉相消,有利于提高减反射膜在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的减反射效果。
[0014]进一步地,多个抗反射单元还包括第二抗反射单元,第二抗反射单元层叠在第二薄膜层远离第一薄膜层的表面。第二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第四薄膜层和第三薄膜层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且第四薄膜层的折射率高于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膜包括: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多个所述抗反射单元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减反射膜的出光方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抗反射单元;所述第一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所述第二薄膜层和所述第一薄膜层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所述第一薄膜层远离所述第二薄膜层的表面为所述减反射膜的出光面;其中,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用于降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靠近所述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孔的密度,高于所述第一薄膜层远离所述减反射膜的出光面的孔的密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满足如下等式:n1*d1=(2k+1)λ0/4其中,d1为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n1为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λ0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k为自然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抗反射单元还包括第二抗反射单元,所述第二抗反射单元层叠在所述第二薄膜层远离所述第一薄膜层的表面;所述第二抗反射单元包括第三薄膜层和第四薄膜层,所述第四薄膜层和所述第三薄膜层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且所述第四薄膜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反射单元还包括第三薄膜层;所述第二薄膜层堆叠在所述第三薄膜层的表面,且所述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厚度满足如下等式:n1*d1+n2*d2=(2k+1)λ0/4其中,d1为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n1为所述第一薄膜层的折射率,d2为所述第二薄膜层的几何厚度,n2为所述第二薄膜层的折射率,λ0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k为自然数。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抗反射单元还包括第二抗反射单元,所述第二抗反射单元层叠在所述第三薄膜层远离所述第二薄膜层的表面;所述第二抗反射单元包括第四薄膜层和第五薄膜层,所述第五薄膜层和所述第四薄膜层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堆叠,且所述第五薄膜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四薄膜层的折射率,所述第四薄膜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三薄膜层的折射率。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反射膜,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几何厚度在200nm以下。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膜,所述第一薄膜层为透明材质。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膜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中。11.一种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
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高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