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电路板、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的两结构件,还包括至少两电池盖和两门板,门板位于转动组件上且转动相连,电池盖设置于结构件上,两电池盖分别设置在两门板的两侧,且电池盖部分覆盖在相邻门板上,柔性电路板一端位于一结构件内,另一端穿过转动组件延伸至另一结构件内。还包括位于结构件内的压紧件,压紧件压设在柔性电路板背离结构件一侧上,压紧件一端与电池盖连接,压紧件另一端与结构件连接。通过一个压紧件实现对柔性电路板的压紧固定,并实现电池盖与结构件的连接,减小装配公差、误差等提升装配精度,便于提升电池盖安装位置的准确度,便于控制电池盖与门板间的间隙,减小或避免间隙不均的问题。免间隙不均的问题。免间隙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促使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可折叠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出现,折叠电子设备柔性屏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灵活变化切换模式,同时还具有高的占屏比和清晰度,如以可折叠手机为例,手机折叠后可以只有传统手机大小,方便携带,而展开后却可以有平板的显示尺寸,这些特点使可折叠设备成为深受人们追捧的产品之一。
[0003]目前,折叠类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侧上分别设置有电池盖,在转动组件的一侧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转动的门板,门板与电池盖位于电子设备的同一侧,且门板通常延伸至电池盖下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还分别设置有电路板。其中,为不影响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间的转动,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电路板多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实现电性连接,即FPC通常会从第一壳体穿过转动组件后伸入第二壳体内。而为防止FPC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过程中发生滑动而导致FPC的磨损,通常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设置两个压紧钢片以使FPC紧贴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以第一壳体内的FPC的压紧为例,第一压紧钢片一端与电池盖连接,第一压紧钢片另一端与第二压紧钢片点胶固定,第二压紧钢片另一端压设在FPC上,从而将FPC压紧固定在第一壳体内壁上。
[0004]而通过上述两个压紧钢片将FPC压紧固定,由于两个压紧钢片在安装时存在装配公差等,导致安装精度较低,从而使电池盖与门板之间易出现间隙,且间隙宽度难以控制,易出现间隙不均现象,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中通过两个压紧钢片实现对柔性电路板的压紧,使电池盖与门板之间易出现间隙且间隙不均的现象而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柔性电路板、转动组件以及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相连的两个结构件;
[0007]还包括位于同侧的两个电池盖和两个门板,两个所述门板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上,且两个所述门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电池盖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结构件上,两个所述电池盖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门板的两侧,且所述电池盖部分覆盖在相邻所述门板上;
[000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内的压紧件,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结构件的其中一结构件内,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穿过所述转动组件并延伸至另一结构件内,所
述压紧件压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结构件的一侧上,且所述压紧件一端与所述电池盖连接,所述压紧件另一端与所述结构件连接。这样柔性电路板就位于压紧件与结构件之间,而压紧件两端分别与电池盖和结构件连接,从而使柔性电路板压紧固定在结构件和压紧件之间,对柔性电路板实现了压紧固定,减小了柔性电路板的活动。
[0009]通过一个压紧件就实现了对柔性电路板的压紧设置,同时通过压紧件也实现了电池盖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省了至少一个压紧钢片,从而缩短了结构件和电池盖之间的压紧件的尺寸链,进而提升了压紧件的装配精度,电池盖通过压紧件与结构件相连,这样就有助于提升电池盖的组装精度,便于提升电池盖的安装位置的准确度,进而能够便于控制电池盖的位置以及电池盖与门板之间的间隙,减小或避免间隙不均的问题,有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可靠性。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结构件包括框体和连接体,所述框体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连接体上,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框体朝向所述连接体一端的端面上;
[0011]所述压紧件包括相连的压接部和抵接部,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上,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压接部将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压设在所述连接体上;
[0012]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端面的一侧上,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抵接部将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压设在所述框体上。也就是说,压紧件通过压接部和抵接部分别在两个部位区域将柔性电路板压紧固定,能够提升柔性电路板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减小或避免柔性电路板的活动,有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压接部朝向所述电池盖的一侧上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池盖连接,且所述固定部一端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朝向所述转动组件延伸。也即固定部位于抵接部背离压接部一端上,且固定部为该端上朝向转动组件方向延伸形成的翻边结构。电池盖与固定部连接,具有较大的接触连接面积,有助于提升压紧件与电池盖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件上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压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门板下方,且所述支撑部抵接在所述门板上,以支撑所述门板并使所述门板与所述电池盖抵接。通过支撑部对门板进行支撑,从而使门板与电池盖抵接,这样就消除了门板与电池盖之间的间隙,有助于减小电池盖和门板之间的装配公差以及误差等,有效的提升了门板与电池盖以及压紧件的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和可靠性。
[0015]同时,支撑部支撑门板使门板与电池盖抵接,这样门板就能够为电池盖提供支撑,减小或避免了部分电池盖悬空的现象,从而减小或避免了按压在电池盖区域上易出现按压虚位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面至少部分为倾斜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倾斜面上;
[0017]所述抵接部相对所述压接部倾斜设置,且所述抵接部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形成抵接平面,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抵接平面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压设在所述倾斜面上。这样就使抵接部背离转动组件一侧的抵
接平面可以与柔性电路板以及框体的倾斜面抵接,也即抵接平面与柔性电路板以及倾斜面之间为面接触抵接,有效的提升了抵接部与柔性电路板、框体之间的抵接面积,进而提升结构件的密封性,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水性能。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相连的连接段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一端与所述压接部连接,所述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门板下方,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连接段另一端朝向所述门板的一侧上,所述支撑段背离所述连接段的一侧面与所述门板抵接。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能够减轻压紧件的重量,有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具体的,支撑段可以是连接段另一端弯折后,朝向压接部延伸形成的。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电池盖的一侧上,且所述延伸段一端与所述支撑段连接,所述延伸段另一端朝向所述压接部延伸并与所述压接部连接。这样支撑段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转动组件以及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相连的两个结构件;还包括位于同侧的两个电池盖和两个门板,两个所述门板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上,且两个所述门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电池盖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结构件上,两个所述电池盖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门板的两侧,且所述电池盖部分覆盖在相邻所述门板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件内的压紧件,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位于两个所述结构件的其中一结构件内,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穿过所述转动组件并延伸至另一结构件内,所述压紧件压设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结构件的一侧上,且所述压紧件一端与所述电池盖连接,所述压紧件另一端与所述结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框体和连接体,所述框体通过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连接体上,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框体朝向所述连接体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压紧件包括相连的压接部和抵接部,所述压接部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上,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压接部将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压设在所述连接体上;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端面的一侧上,所述压紧件通过所述抵接部将部分所述柔性电路板压设在所述框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压接部朝向所述电池盖的一侧上方,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池盖连接,且所述固定部一端与所述抵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朝向所述转动组件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上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压接部连接,所述支撑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门板下方,且所述支撑部抵接在所述门板上,以支撑所述门板并使所述门板与所述电池盖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
‑
4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至少部分为倾斜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倾斜面上;所述抵接部相对所述压接部倾斜设置,且所述抵接部的倾斜方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勤欢,王春洋,何志成,顾恒,代朝进,谢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