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包括侧卧颈托、与侧卧颈托连接的耳托、安装在侧卧颈托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与第二下颌支撑单元;所述侧卧颈托的顶部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第二支撑面水平,第一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自第二支撑面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并同时向下延伸,第一支撑面相对第二支撑面的斜率大于第三支撑面相对第二支撑面的斜率;所述耳托与侧卧颈托间隔形成耳部容纳区。该装置能够固定患者头部以开放患者气道,能够利于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操作。能够利于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操作。能够利于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更进一步涉及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侧卧位患者,在给予静脉麻醉后会意识消失,头部由于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堵塞呼吸道,不便于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操作。这时一般需要麻醉医生或者护士站在患者头端,用双手托起下颌,辅助患者仰头,解除呼吸道梗阻,便于内镜室医生经口腔放入纤支镜进入食道及胃部组织。通过人工使患者头部保持在所需姿态较为费力,需要消耗额外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人工托起患者头部时还容易使患者头部的姿态不够稳定,从而不便于纤支镜通过患者呼吸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侧卧患者在麻醉之后进行胃镜检查时,需要使患者的头部后仰、并托起脸部两侧下颌角,避免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堵塞。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医护人员直接使用双手使患者头部保持固定所需姿态,费时费力。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能够将患者头部稳定的固定在所需姿态以开放患者气道,从而能够利于医生进行胃镜检查的操作,本方案用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
[0005]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包括侧卧颈托、与侧卧颈托连接的耳托、安装在侧卧颈托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与第二下颌支撑单元;所述侧卧颈托的顶部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第二支撑面水平,第一支撑面与第三支撑面自第二支撑面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并同时向下延伸,第一支撑面相对第二支撑面的斜率大于第三支撑面相对第二支撑面的斜率;所述耳托与侧卧颈托间隔形成耳部容纳区。
[0006]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包括侧卧颈托、下颌支撑单元和耳托三个主要部分。侧卧颈托应用于患者的脖颈,托起患者的头部使其保持后仰状态。患者在侧卧状态时,其脸部左右两侧的下颌其中一个靠近、另一个远离颈托,安装在侧卧颈托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用以支撑靠近颈托一侧的下颌,第二下颌支撑单元用于支撑远离颈托一侧的下颌。两个下颌支撑单元通过侧卧颈托提供的支撑力从两侧托起患者的下颌。更具体地,为了使侧卧颈托能够实现抬起患者脖子并使其头部保持后仰,本方案在侧卧颈托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第二支撑面以及共同向下倾斜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三个支撑面均平滑连接,使得患者在接触颈托时较为舒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面更靠近用户的肩部,第三支撑面更靠近用户的头部。第一支撑面较短、相对第二支撑面的斜率较大,因而第一支撑面配合第二支撑面能够迅速托起患者的脖颈。第三支撑面斜率较小,自顶部的第二支撑面向下延伸,用于引导患者的头部后仰。由于第三支撑面的斜率较小,因而能够避免用户的头部过度下垂后仰,避免造成脑部充血的不适状态。此外,间隔设置的耳
托能够抬起患者的头部,使患者的耳朵位于耳部容纳区内,避免耳朵受压。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0008]所述耳托为条状软枕,所述耳托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棉布条与侧卧颈托连接。耳托与侧卧颈托连接,避免在平日收纳过程中造成耳托相对侧卧颈托分离、遗失。棉布具有质地柔软、轻薄、易弯曲等优点。因而耳托的位置可调,使得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用户。其次,棉布贯穿耳托与侧卧颈托之间间隔形成耳部容纳区,当用户的耳朵位于该容纳区内时,即使触碰到棉布条,也会感觉贴合舒适。
[0009]侧卧颈托面向耳托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环,所述棉布条远离耳托的一段固定设置有布环,所述棉布条通过布环与固定环的套接实现与侧卧颈托的连接。在该技术特征中,布环与固定环套接能够使棉布条相对侧卧颈托转动,使得耳托相对侧卧颈托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更进一步地,如果将布环设置为可开闭,则能够实现棉布条与侧卧颈托之间的拆装,进一步地提升了本装置的便携程度。
[0010]侧卧颈托上还开有肩部让位槽,所述肩部让位槽的延伸轴同时平行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所述肩部让位槽沿其延伸方向完全贯穿侧卧颈托,所述肩部让位槽具有开口朝向远离耳托的槽口。肩部让位槽用于容纳人体的肩部。
[0011]为使本装置在收纳状态下更为紧凑,设置为,所述肩部让位槽的截面尺寸设置满足肩部让位槽能够容纳耳托。
[0012]所述第一下颌支撑单元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一下颌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球铰链与侧卧颈托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链与第一下颌支撑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球铰链均设置有锁止装置。第一下颌支撑板用于与人脸贴合以托起下颌,第一连杆用于连接第一下颌支撑板和侧卧颈托,各连接部均采用具有锁止装置的球铰链转动连接。球铰链使得第一下颌支撑板具有较大的调整范围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用户,锁止机构使各部件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以对下颌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由于下颌的支撑力均有侧卧颈托提供,因此侧卧颈托应设置得足够牢固以抵消支撑反力。为此,侧卧颈托上可以设置若干固定板以对其起到固定作用。
[0013]为避免第一下颌支撑板的边缘尖锐而刮伤用户,设置为,所述第一下颌支撑板的边缘倒有圆角,圆角上覆盖有缓冲橡胶。缓冲橡胶还具有防滑功能,使第一下颌支撑板对下颌的支撑牢固稳定。
[0014]所述第二下颌支撑单元具有第二下颌支撑板,所述第二下颌支撑板通过至少三个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杆安装在侧卧颈托上,所述连杆与所述侧卧颈托通过球铰链转动连接,连杆与连杆之间通过球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颌支撑板与所述连杆通过球铰链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球铰链均设置有锁止装置。由于第二下颌支撑单元用于支撑远离颈托一侧的下颌,因此设置三个首尾依次通过球铰链转动连接的连杆来连接第二下颌支撑板和侧卧颈托能够使第二下颌支撑板绕过下巴对下颌进行支撑。
[0015]为使第二下颌支撑板对下颌的支撑稳定、舒适,设置为,所述第二下颌支撑板的边缘倒有圆角,圆角上覆盖有缓冲橡胶。
[0016]所述侧卧颈托还设置有下颌支撑平台,所述下颌支撑平台低于第二支撑面,所述下颌支撑平台通过倾斜的下颌支撑坡面与第二支撑面连接,所述下颌支撑平台用于安装第一下颌支撑单元,所述下颌支撑坡面用于安装第二下颌支撑单元。由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
撑面、第三支撑面直接用于支撑人体,第一下颌支撑单元又用以支撑靠近颈托一侧的下颌,因而,低于第二支撑面的下颌支撑平台能够给予第一下颌支撑单元足够的安装、调整空间。在下颌支撑破面上安装第二下颌支撑单元,能够使第二下颌支撑单元更为靠近远离颈托一侧的下颌。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方案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便携。本申请提供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包括侧卧颈托、与侧卧颈托连接的耳托、安装在侧卧颈托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与第二下颌支撑单元。侧卧颈托应用于患者的脖颈,托起患者的头部使其保持后仰状态。患者在侧卧状态时,其脸部左右两侧的下颌其中一个靠近、另一个远离颈托,安装在侧卧颈托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用以支撑靠近颈托一侧的下颌,第二下颌支撑单元用于支撑远离颈托一侧的下颌。两个下颌支撑单元通过侧卧颈托提供的支撑力从两侧托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卧颈托(1)、与侧卧颈托(1)连接的耳托(4)、安装在侧卧颈托(1)上的第一下颌支撑单元(2)与第二下颌支撑单元(3);所述侧卧颈托(1)的顶部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01)、第二支撑面(102)和第三支撑面(103),第二支撑面(102)水平,第一支撑面(101)与第三支撑面(103)自第二支撑面(102)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并同时向下延伸,第一支撑面(101)相对第二支撑面(102)的斜率大于第三支撑面(103)相对第二支撑面(102)的斜率;所述耳托(4)与侧卧颈托(1)间隔形成耳部容纳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托(4)为条状软枕,所述耳托(4)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棉布条(401)与侧卧颈托(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卧颈托(1)面向耳托(4)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环(104),所述棉布条(401)远离耳托(4)的一段固定设置有布环(402),所述棉布条(401)通过布环(402)与固定环(104)的套接实现与侧卧颈托(1)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卧颈托(1)上还开有肩部让位槽(105),所述肩部让位槽(105)的延伸轴同时平行于第一支撑面(101)、第二支撑面(102)和第三支撑面(103),所述肩部让位槽(105)沿其延伸方向完全贯穿侧卧颈托(1),所述肩部让位槽(105)具有开口朝向远离耳托(4)的槽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诊无痛胃镜检查辅助气道开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让位槽(10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