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茶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陶瓷茶壶,该陶瓷茶壶包括卡块、滤筒和壶盖。若干卡块设于茶壶主体的壶口处。滤筒可拆卸设于茶壶主体的壶口处,滤筒用于放置茶叶,滤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壶盖可拆卸设于滤筒的筒口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可分别与卡块相嵌合。在使用时,通过调整滤筒,将茶壶主体上的卡块嵌入滤筒的第一卡槽或是第二卡槽内,使得滤筒底部置于或远离茶壶主体的茶水,从而在保证滤筒内茶叶能够顺利浸泡、冲饮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滤筒内的茶叶持续浸泡,而导致茶水浓度过高影响饮用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体的健康。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茶壶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茶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陶瓷茶壶。
技术介绍
[0002]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传统的茶壶在内部靠近壶嘴的位置一般都会设置有滤口,避免在斟茶的时候茶叶从壶嘴排出,而影响人们饮用茶水,但是该种设置方式容易将大量茶叶堵塞在滤口上,导致在清理茶叶时较为麻烦,且在泡茶时,若茶壶内的茶水没有倒完,容易持续浸泡茶叶,导致茶水的浓度过高而影响饮用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茶壶。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该陶瓷茶壶包括有:
[0006]设于茶壶主体的壶口处的若干卡块;
[0007]可拆卸设于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处的滤筒,所述滤筒用于放置茶叶,所述滤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以及,
[0008]可拆卸设于所述滤筒的筒口处的壶盖;其中,
[0009]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可分别与所述卡块相嵌合,当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所述滤筒底部置于所述茶壶主体内的茶水中,当所述卡块嵌入第二卡槽内时,所述滤筒底部远离所述茶壶主体内的茶水。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处设置环托,且所述环托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上边缘,所述卡块设于所述环托内侧壁上,当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所述滤筒架设于所述环托上。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托、所述卡块以及所述茶壶主体为一体成型。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滤筒的筒口处设置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托槽,所述壶盖置于所述托槽内,当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所述限位环置于所述环托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滤筒与所述限位环为一体成型。
[00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壶盖上贯穿有通气孔。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壶盖上设置有凸起块。
[00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壶盖为一体成型。
[0017]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时,通过调整滤筒,将茶壶主体上的卡块嵌入滤筒的第一卡槽或是第二卡槽内,使得滤筒底部置于或远离茶壶主体的茶水,从而在保证滤筒内茶叶能够顺利浸泡、冲饮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滤筒内的茶叶持续浸泡,而导致茶水浓度过高影响饮用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滤筒和壶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卡块嵌入第二卡槽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卡块嵌入第二卡槽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陶瓷茶壶包括有卡块12、滤筒2和壶盖3。
[0026]如附图3至6所示,若干所述卡块12设于茶壶主体1的壶口处,所述滤筒2可拆卸设于所述茶壶主体1的壶口处,所述滤筒2用于放置茶叶,且滤筒2表面设有若干滤孔24,滤孔24用于茶水的进出,具体的说,所述滤筒2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卡槽22以及第二卡槽23,所述第一卡槽22和所述第二卡槽23可分别与所述卡块12相嵌合,当所述卡块12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2内时,所述滤筒2底部置于所述茶壶主体1内的茶水中,以便于滤筒2内茶叶的浸泡,当所述卡块12嵌入第二卡槽23内时,所述滤筒2底部远离所述茶壶主体1内的茶水,避免滤筒2内的茶叶持续浸泡,而导致茶水浓度过高影响饮用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
[0027]进一步的,如附图2、4和5所示,所述茶壶主体1的壶口处设置环托11,且所述环托1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茶壶主体1的壶口上边缘,所述卡块12设于所述环托11内侧壁上,当所述卡块12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2内时,所述滤筒2架设于所述环托11上,此时滤筒2上残留的茶水可沿着滤筒2表面流至环托11上,而由于环托11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茶壶主体1的壶口上边缘,使得环托11上的茶水会通过滤筒2与茶壶主体1的壶口之间的间隙,流入茶壶主体1内,避免滤筒2上残留茶水溢流到茶壶主体1表面,不卫生的同时影响茶壶主体1的美观。且所述环托11、所述卡块12以及所述茶壶主体1为一体成型,采用陶瓷注浆而成,连接处无缝隙,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而当所述卡块12嵌入第二卡槽23内时,此时所述滤筒2架设于若干卡块12上,多个卡块12的设置,使得滤筒2的架设更加平稳,同时滤筒2不会对滤筒2的使用造成影响。
[0028]如附图3所示,所述壶盖3可拆卸设于所述滤筒2的筒口处,具体的说,所述滤筒2的筒口处设置限位环21,且所述滤筒2与所述限位环21为一体成型,采用陶瓷注浆而成,连接处无缝隙,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所述限位环21上设置托槽211,所述壶盖3置于所述托槽211内,利用托槽211内壁对壶盖3外壁起到的限制作用,可增强壶盖3与滤筒2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壶盖3在使用过程中从滤筒2的筒口处滑落、破损,其中,壶盖3的设置,能够避免滤筒2内茶叶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而当所述卡块12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2内时,所述限位环21置于所述环托11上,利用环托11对限位环21起到的支撑力,使滤筒2能够稳定放置在环托11上。
[0029]此外,如附图3所示,所述壶盖3上贯穿有通气孔31,该通气孔31一方面可对滤筒2内浸泡过后的茶叶起到通气、降温作用,避免人员在打开壶盖3时,被滤筒2内茶叶上沾染的热气烫伤手指,另一方面能够对滤筒2内的茶叶起到通风作用,避免茶叶被闷着加快茶叶的
变质。进一步的,如附图3所示,所述壶盖3上设置有凸起块32,在倾倒茶壶主体1内茶水时,可将大拇指按压在凸起块32上,从而将壶盖3按压固定在滤筒2上,避免壶盖3在倾倒茶水的过程中掉落、损坏,同时由于凸起块32相较于壶盖3要更为远离滤筒2,使得凸起块32的温度要低于壶盖3表面温度,因此在按压凸起块32时不易被烫伤。且所述凸起块32与所述壶盖3为一体成型,采用陶瓷注浆而成,连接处无缝隙,结构强度高,不易断裂。
[0030]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调整滤筒2,将茶壶主体1上的卡块12嵌入滤筒2的第一卡槽22或是第二卡槽23内,使得滤筒2底部置于或远离茶壶主体1的茶水,从而在保证滤筒2内茶叶能够顺利浸泡、冲饮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滤筒2内的茶叶持续浸泡,而导致茶水浓度过高影响饮用的口感和身体的健康。
[0031]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该陶瓷茶壶包括有:设于茶壶主体的壶口处的若干卡块;可拆卸设于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处的滤筒,所述滤筒用于放置茶叶,所述滤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以及,可拆卸设于所述滤筒的筒口处的壶盖;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可分别与所述卡块相嵌合,当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所述滤筒底部置于所述茶壶主体内的茶水中,当所述卡块嵌入第二卡槽内时,所述滤筒底部远离所述茶壶主体内的茶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处设置环托,且所述环托的上表面低于所述茶壶主体的壶口上边缘,所述卡块设于所述环托内侧壁上,当所述卡块嵌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圣煌,陈仕煜,罗锡琴,陈羽,梁思琦,
申请(专利权)人:德化鑫艺景瓷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