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976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且净化风筒的筒道另一端设置有排风扩口,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内部正对于第一启闭门、第二启闭门的窗口一侧依次卡合有除尘机构、温控机构,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上方对称设置有两组挂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抽拉形式的除尘机构、温控机构的组合,其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拆装性能,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拆装清洗、维修工作,降低操作强度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无尘车间空气净化处理的高效性,另一方面通过除尘机构、温控机构的除尘净化、温控调节,能够对无尘车间内部空气温湿度、洁净性进行实时净化调节处理。洁净性进行实时净化调节处理。洁净性进行实时净化调节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是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尘室也被称为无尘车间或清净室,它是污染控制的基础,控制空气悬浮微粒浓度,从而达到适当的微粒洁净度级别,无尘室是指将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无尘室最主要之作用在于控制产品(如硅芯片等)所接触之大气的洁净度及温湿度,使产品能在一个良好之环境空间中生产、制造,而在利用无尘车间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其内部洁净度及温湿度应维持在稳定的阈值标准范围内,因此需对无尘车间内部的气体环境进行实时检测工作。
[0003]如现有专利技术所示:经检索,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无尘车间智能净化处理设备(公开公告号CN207445787U),此类装置结构上设有过滤装置,能够快速的将车间内的粉尘进行吸附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内部的气体的清新度。但是,针对上述公开专利以及现有市场所采取的净化处理设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类采用四组网层组成的过滤装置,其整体拆装性能较差,无法便捷的定期进行拆装清洗工作,导致其净化性能逐渐降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包括净化风筒,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且净化风筒的筒道另一端设置有排风扩口,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前端从右向左依次连接有第一启闭门、第二启闭门,且净化风筒的筒道内部正对于第一启闭门、第二启闭门的窗口一侧依次卡合有除尘机构、温控机构,所述净化风筒的筒道上方对称设置有两组挂杆机构。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挂杆机构包括校位螺套,所述校位螺套的套杆底端设置有底挂法兰,且校位螺套的套杆内部拧合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臂杆顶端设置有吊挂法兰。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箱架,所述除尘箱架的箱体两侧通风口均设置有第一分流网板,且除尘箱架的箱体内部从右向左依次卡合有第一抽拉框架、第二抽拉框架、第三抽拉框架,所述第一抽拉框架的框架内部设置有除尘滤网,所述第二抽拉框架的框架内部设置有吸附滤网,所述第三抽拉框架的框架内部设置有净化滤网。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滤网为不锈钢网板,所述吸附滤网为
泡沫网板,所述净化滤网为活性炭网板。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控机构包括温控箱架,所述温控箱架的箱体两侧通风口均设置有第二分流网板,且温控箱架的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温控箱架的箱体内部正对于导流板的板架间隙对称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液端与进液管口连通,且换热管的出液端与出液管口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为波纹形结构,所述换热管为U形管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机构与温控机构的箱体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滑块,且除尘机构与温控机构均通过导向滑块与净化风筒导向卡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抽拉形式的除尘机构、温控机构的组合,其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拆装性能,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拆装清洗、维修工作,降低操作强度的同时,又能够确保无尘车间空气净化处理的高效性,另一方面通过除尘机构、温控机构的除尘净化、温控调节,能够对无尘车间内部空气温湿度、洁净性进行实时净化调节处理,加强对空气的净化调节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的展开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中挂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中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中温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净化风筒;2、进气风扇;3、排风扩口;4、第一启闭门;5、第二启闭门;6、挂杆机构;61、校位螺套;62、底挂法兰;63、升降螺杆;64、吊挂法兰;7、除尘机构;71、除尘箱架;72、第一分流网板;73、除尘滤网;74、吸附滤网;75、净化滤网;76、第一抽拉框架;77、第二抽拉框架;78、第三抽拉框架;8、温控机构;81、温控箱架;82、第二分流网板;83、导流板;84、换热管;85、进液管口;86、出液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包括净化风筒1,净化风筒1的筒道上方对称设置有两组挂杆机构6,挂杆机构6包括校位螺套61,校位螺套61的套杆底端设置有底挂法兰62,且校位螺套61的套杆内部拧合连接有升降螺杆63,升降螺杆63的臂杆顶端设置有吊挂法兰64,在对无尘车间内部空气进行净化调节时,工作人员利用挂杆机构6中校位螺套61与升降螺杆63的升降螺纹调节,对挂杆机构6的挂放高度进行调节,使处理系统保持合适高度挂放在无尘车间内部,对其内部空气进行净化调节。
[0021]净化风筒1的筒道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2,且净化风筒1的筒道另一端设置有排风扩口3,净化风筒1的筒道前端从右向左依次连接有第一启闭门4、第二启闭门5,且净化风筒1的筒道内部正对于第一启闭门4、第二启闭门5的窗口一侧依次卡合有除尘机构7、温控机
构8,除尘机构7包括除尘箱架71,除尘箱架71的箱体两侧通风口均设置有第一分流网板72,且除尘箱架71的箱体内部从右向左依次卡合有第一抽拉框架76、第二抽拉框架77、第三抽拉框架78,第一抽拉框架76的框架内部设置有除尘滤网73,第二抽拉框架77的框架内部设置有吸附滤网74,第三抽拉框架78的框架内部设置有净化滤网75,除尘滤网73为不锈钢网板,吸附滤网74为泡沫网板,净化滤网75为活性炭网板,在对无尘车间空气进行净化调节时,当无尘车间内部空气低于正常值时,进气风扇2开始工作,将无尘车间内部空气循环抽吸至净化风筒1内部,当空气在净化风筒1内部流通时,空气首先经有第一分流网板72均匀的分流至除尘机构7内部,经其内部除尘滤网73、吸附滤网74、净化滤网75依次进行除尘过滤、除湿吸附、异味净化工作。
[0022]温控机构8包括温控箱架81,温控箱架81的箱体两侧通风口均设置有第二分流网板82,且温控箱架81的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导流板83,温控箱架81的箱体内部正对于导流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包括净化风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风筒(1)的筒道一端设置有进气风扇(2),且净化风筒(1)的筒道另一端设置有排风扩口(3),所述净化风筒(1)的筒道前端从右向左依次连接有第一启闭门(4)、第二启闭门(5),且净化风筒(1)的筒道内部正对于第一启闭门(4)、第二启闭门(5)的窗口一侧依次卡合有除尘机构(7)、温控机构(8),所述净化风筒(1)的筒道上方对称设置有两组挂杆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机构(6)包括校位螺套(61),所述校位螺套(61)的套杆底端设置有底挂法兰(62),且校位螺套(61)的套杆内部拧合连接有升降螺杆(63),所述升降螺杆(63)的臂杆顶端设置有吊挂法兰(6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车间温湿度粉尘检测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7)包括除尘箱架(71),所述除尘箱架(71)的箱体两侧通风口均设置有第一分流网板(72),且除尘箱架(71)的箱体内部从右向左依次卡合有第一抽拉框架(76)、第二抽拉框架(77)、第三抽拉框架(78),所述第一抽拉框架(76)的框架内部设置有除尘滤网(7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俊熙罗残冬姚欢杜桂文钟志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输变电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