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及施工方法,涉及现浇混凝土技术领域;其包括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支撑骨架,以及浇筑成型于支撑骨架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振捣组件,所述振捣组件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护管和插设于护管内的振捣棒;所述护管沿支撑骨架高度方向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提高斜柱施工稳定性的效果。提高斜柱施工稳定性的效果。提高斜柱施工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现浇混凝土
,尤其是涉及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建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高,各类建筑尤其是公共建筑的造型向着新、奇、特等多样化方面发展。对于外立面呈逐层外挑的造型建筑,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同时兼顾造型的需要,此类建筑往往设计采用变截面混凝土斜柱来保证房屋建筑悬挑结构的稳固性。
[0003]现有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表示的是成型的混凝土斜柱的结构,具体包括支撑骨架21以及沿支撑骨架21高度方向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层22;图2表示未浇筑混凝土之前的支撑骨架21的结构,由图可知,支撑骨架21底部安装于建筑楼面1上表面,且支撑骨架2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施工时,先通过若干钢筋绑扎形成支撑骨架21,然后将支撑骨架21底部固定安装于建筑楼面1上表面,再将支撑骨架21外围周壁上铺设模板3,以使得模板3和建筑楼面1底部围合成浇筑空间23,接着向上述浇筑空间23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再拆除模板3,完成对变截面混凝土斜柱2的施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若模板所围合成的浇筑空间大,即成型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的横截面大,那么通过使用上述方法从浇筑空间顶部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质地稠厚,下行速度慢,混凝土下行至浇筑空间底部再逐渐充盈整个浇筑空间所耗费的时长多,易导致施工效率低下,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对变截面混凝土斜柱的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及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包括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支撑骨架,以及浇筑成型于支撑骨架上的混凝土层,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有振捣组件,所述振捣组件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护管和插设于护管内的振捣棒;所述护管沿支撑骨架高度方向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设完成支撑骨架之后,在支撑骨架外围铺设模板以形成浇筑空间,然后向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在此过程中,启动振捣棒进行振动,振动传导至护管,再由护管传导至混凝土,以使得混凝土可以在振动力作用下加速下行,并加速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0008]作为优选,所述护管至少包括两个硬质胶管,所述硬质胶管与振捣棒一一对应,且所述振捣棒插设于对应的硬质胶管内;所述支撑骨架内部设置有固定空腔,所述固定空腔
的每一对角线处均对应一个硬质胶管,且所述硬质胶管沿支撑骨架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硬质胶管顶端连接于支撑骨架顶端,所述硬质胶管底部与支撑骨架底部相接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骨架内部对角线处对应设置硬质胶管,以使得两个硬质胶管交叉设置,即,硬质胶管势必是倾斜设置而非竖直设置的,这样设置的好处可以增大硬质胶管与注入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以优化混凝土在硬质胶管的振动作用下快速下移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浇筑效率。
[0010]作为优选,所述振捣组件还包括嵌置于每一硬质胶管外周壁上的凸条,以及用于驱动所有凸条沿对应硬质胶管径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用于在凸条朝远离硬质胶管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凸条外表面凸出于硬质胶管外周壁。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带动硬质胶管振动的同时,通过移动件带动凸条沿硬质胶管径向往复移动,一方面增大对混凝土的振动作用面积,另一方面,当凸条朝远离硬质胶管的方向移动时,凸条凸出于硬质胶管外部,以使得凸条可以对其周围的混凝土起到抵推作用,即起到压实周围混凝土,减少混凝土间缝隙的作用。
[0012]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硬质胶管靠近凸条处的外周壁均开设有嵌置槽,所述凸条插设于对应的嵌置槽内;所述移动件与硬质胶管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移动件均包括移动环板、连杆、振动杆,以及复位件,所述移动环板插设于嵌置槽内,所述移动环板与凸条相互朝向处的侧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贴合的对接面,所述振动杆插设于硬质胶管底部,所述移动环板与振动杆通过连杆相连,所述连杆沿硬质胶管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硬质胶管内,所述复位件用于在移动环板朝远离振动杆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凸条嵌入嵌置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面的设置使得当移动环板朝靠近振动杆的方向移动时,移动环板抵推凸条,以使得凸条朝远离嵌置槽的方向移动,此时振动杆将在移动环板和连接杆的带动下朝远离硬质胶管的方向移动,振动杆在此移动过程中抵推位于硬质胶管底部的混凝土,以进一步起到压实混凝土的作用;当移动环板朝远离振动杆的方向移动时,移动环板带动振动杆移动复位,凸条在复位件的作用下重新复位缩回嵌置槽内;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人手动带动移动环板沿嵌置槽高度方向往复移动,也可以外接升降设备,如气缸,通过气缸来带动移动环板的往复移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复位件包括设置于连杆上的齿条、啮合于齿条上的齿轮、转动连接于硬质胶管内的转杆,以及绕接于转杆上的拉绳;所述齿条沿连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套接于转杆上,所述拉绳其中一端绕接于转杆上,另一端连接于凸条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环板带动连杆下移时,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带动转杆转动,转杆释放拉绳,以使得凸条可以朝远离嵌置槽的方向移动,当移动环板带动连杆上移复位时,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带动转杆转动以使得转杆收卷拉绳,此时凸条将在拉绳的带动下重新插入嵌置槽内,实现复位。
[0016]作为优选,每一所述嵌置槽槽口处的内壁设置有刮片,所述刮片贴合于对应的凸条表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条一侧移动至嵌置槽外部时,刮片与混凝土接触,混凝土易附着于刮片外表面,当凸条重新嵌入嵌置槽内时,刮片可以刮除粘附在凸条外表面的混凝土,减少嵌置槽槽口被混凝土堵塞的情况。
[0018]作为优选,在建筑楼面上搭设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内安装振捣组件,在支撑骨架
外围铺设模板;向模板所围合成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并同时通过振捣组件对浇筑空间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带动振捣组件上移,并敲打模板;待浇筑空间内的混凝土浇筑至支撑骨架顶部之后,停止浇筑,取出振捣组件;带模养护指定时长后拆模;按照建筑楼面楼层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重复前述步骤,直至完成所有楼层的混凝土斜柱浇筑。
[0019]作为优选,所述“向模板所围合成的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之前,还包括:在支撑骨架倾斜一侧的模板处加设多根高度各不相同的支撑钢管,以通过支撑钢管支撑模板和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倾斜处的一侧模板底部加设槽钢,以通过槽钢加固支撑骨架底端与建筑楼面的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骨架倾斜侧的模板上连接支撑钢管,支撑钢管远离模板处的一端可连接于地面或周围其他固定可靠的物体上,以使得支撑钢管、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包括相对竖直方向倾斜的支撑骨架(21),以及浇筑成型于支撑骨架(21)上的混凝土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21)上设置有振捣组件(4),所述振捣组件(4)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所述振捣组件(4)包括护管(41)和插设于护管(41)内的振捣棒(42);所述护管(41)沿支撑骨架(21)高度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41)至少包括两个硬质胶管(411),所述硬质胶管(411)与振捣棒(42)一一对应,且所述振捣棒(42)插设于对应的硬质胶管(411)内;所述支撑骨架(21)内部设置有固定空腔(24),所述固定空腔(24)的每一对角线处均对应一个硬质胶管(411),且所述硬质胶管(411)沿支撑骨架(21)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硬质胶管(411)顶端连接于支撑骨架(21)顶端,所述硬质胶管(411)底部与支撑骨架(21)底部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组件(4)还包括嵌置于每一硬质胶管(411)外周壁上的凸条(42),以及用于驱动所有凸条(42)沿对应硬质胶管(411)径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43),所述移动件(43)用于在凸条(42)朝远离硬质胶管(411)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凸条(42)外表面凸出于硬质胶管(411)外周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逐层扩张式悬挑结构变截面混凝土斜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硬质胶管(411)靠近凸条(42)处的外周壁均开设有嵌置槽(412),所述凸条(42)插设于对应的嵌置槽(412)内;所述移动件(43)与硬质胶管(41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移动件(43)均包括移动环板(431)、连杆(432)、振动杆( 434),以及复位件(435);所述移动环板(431)插设于嵌置槽(412)内,所述移动环板(431)与凸条(42)相互朝向处的侧壁均设置有相互适配贴合的对接面(4311),所述振动杆( 434)插设于硬质胶管(411)底部,所述移动环板(431)与振动杆( 434)通过连杆(432)相连,所述连杆(432)沿硬质胶管(41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硬质胶管(411)内,所述复位件(435)用于在移动环板(431)朝远离振动杆( 434)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凸条(42)嵌入嵌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宁,刘建华,陈克荣,彭霞,王权,韩旭斌,胡兵,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楼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