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限位功能的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隔震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限位功能的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地震工程以工程结构抗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开发高性能材料、构件或结构体系等,提高结构自身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而现有技术中传统抗震设计已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消能减震及隔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一些地震经验表明,减震技术是目前性能最为稳定且最有效的振动控制技术之一。摩擦摆支座是一种常用的隔震装置,其通过滑块滑动达到隔离、消耗地震能量的目的,延长了结构周期。传统的摩擦摆支座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但复位能力有限,因此有人将SMA丝、索或棒引入摩擦摆支座,形成SMA
‑
摩擦摆支座,但此类支座会造成下部结构的内力过大。又有研究表明,负刚度装置有主动控制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内力,于是有人将负刚度理念与摩擦摆支座结合形成负刚度摩擦摆支座,但此支座不具备自复位能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限位功能的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中间相对位置设有凸弧滑动面;滑块(3),所述滑块(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凹弧面,所述滑块(3)的上端面与所述上支座板(1)的凸弧滑动面匹配;所述滑块(3)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支座板(2)的凸弧滑动面匹配,且所述凹弧面的面积均小于对应的所述凸弧滑动面的面积;多个SMA拉索(4),所述SMA拉索(4)的两端设有球铰状螺母(403),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的边缘通过所述球铰状螺母(403)对应垂直连接,连接后所述SMA拉索(4)具有预拉伸力;多个限位装置(5),每一限位装置(5)均包括一端带滑槽的连杆(501)和一端带小滑块的连杆(502),所述小滑块限制在所述滑槽内运动,所述限位装置(5)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所述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为柱形结构,所述滑块(3)的凹弧面涂有聚四氟乙烯摩擦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
‑
负刚度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SMA拉索(4)还包括SMA索(401)和空心螺杆(402),所述SMA索(401)由多股SMA丝绞成,所述SMA索(4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空心螺杆(402)的端部,所述球铰状螺母(403)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晓鸿,桂石海,卢春德,马永涛,周群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