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7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包括:绝缘子本体;底板固定安装在绝缘子本体的底部;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侧;避雷针固定安装在支架的顶部;安装杆通过轴承与绝缘子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挡风叶片固定安装在安装杆的外壁上;固定板固定套设在安装杆的外壁上;毛刷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液压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卡块固定安装在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挡风叶片的一端;活动杆通过活动销与固定块转动连接;金属哨设置在活动杆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普通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不便于将积累在外壁上的沙尘清除的问题。沙尘清除的问题。沙尘清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子
,具体为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是直接向广大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的网络,因而配电网的安全和供电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配电线路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绝缘水平低,连接着变电站和众多用户,在雷雨季节,经常因雷害事故引起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的损坏,如绝缘子击穿或爆裂、配电线路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毁坏、家用电器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等,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运行经验表明,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约占总跳闸次数70%~80%,尤其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复杂、档距大的地区,雷击配电线路引起的故障率更高。据统计,在10kV电压等级的电网中,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且经常有柱上开关、刀闸、避雷器、变压器、套管等设备在雷电活动时损坏,极大地影响了中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0003]支柱绝缘子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变电所的母线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及机械固定。此外,支柱绝缘子常作为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组成部分。在支柱绝缘子中,又可分为针式支柱绝缘子和棒形支柱绝缘子。针式支柱绝缘子多用于低压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棒形支柱绝缘子多用于高压变电所。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为:雷电过电压闪络时,瞬时的电弧电流很大,时间很短,仅在架空绝缘导线上形成击穿孔,不会烧断导线。当发生雷电过电压闪络,特别是在两相或三相(不一定在同一电杆上)之间发生导线绝缘层和绝缘子同时击穿和闪络而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时会引起数千安培工频续流,电弧能量将剧增。此时,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层阻碍电弧在其表面滑移,高温弧根被固定在绝缘层的击穿点灼烧。而对于裸导线,电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高温弧根沿导线表面不断滑移,不会集中在某一点烧灼,因此不会严重烧伤导线这样,通常在工频续流烧断导线或损坏绝缘子之前就会引起断路器动作,切断电弧。这也是裸导线的断线故障率明显低于架空绝缘电缆的原因。
[0004]但是:
[0005]当绝缘子设置在多风地区时强风所携带的沙尘容易停留在绝缘子的外壁上,沙尘大量积累容易对绝缘子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而且绝缘子通常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使工作人员在对绝缘子进行清洁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0006]普通的绝缘子通常设置在较高的位置,与鸟类活动的区域较为接近因此容易吸引鸟类降落在绝缘子上休憩,鸟类在与电缆线接触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严重时甚至会起火损坏电缆线的外壁,因此需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包括:
[0011]绝缘子本体;
[0012]底板固定安装在绝缘子本体的底部;
[0013]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侧;
[0014]避雷针固定安装在支架的顶部;
[0015]安装杆通过轴承与绝缘子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
[0016]挡风叶片固定安装在安装杆的外壁上;
[0017]固定板固定套设在安装杆的外壁上;
[0018]毛刷设置在固定板的底部;
[0019]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
[0020]液压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一侧;
[0021]卡块固定安装在液压伸缩杆的一端;
[0022]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挡风叶片的一端;
[0023]活动杆通过活动销与固定块转动连接;
[0024]金属哨设置在活动杆的底部;
[0025]连接块固定安装在金属哨的顶部;
[0026]通孔开设在连接块的顶部;
[0027]挡板固定安装在活动杆的底部;
[0028]螺纹块固定安装在挡板的底部。
[0029]优选的,所述挡风叶片环形设置在安装杆的外壁上,所述挡风叶片的数量为四个。通过设置挡风叶片起到了在风力的作用下带动安装杆进行旋转的作用,使旋转柱带动固定板进行旋转,固定板可以带动毛刷进行旋转。
[0030]优选的,所述毛刷的一侧与绝缘子本体的外壁接触,所述毛刷的顶部与固定板的底部接触。通过设置毛刷起到了对绝缘子的外壁进行清扫的作用,使灰尘不容易在绝缘子的外壁上大量积累,防止灰尘影响绝缘子的正常工作。
[0031]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一侧与毛刷的外壁接触,所述卡块的形状呈C型设置。通过设置卡块起到了便于毛刷与固定板进行连接的作用,使毛刷无需专业工具即可安装在固定板上。
[0032]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设置在挡风叶片的一侧,所述活动杆以固定块为圆心转动。通过设置活动杆起到了带动金属哨进行旋转的作用,使金属哨可以与风接触从而发出声音。
[0033]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呈矩形设置,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正对于挡板的底部。通过设置连接块起到了便于金属哨与活动杆进行连接的作用。
[0034]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通孔的内径与螺纹块的直径相等。通过设置通孔起到了与螺纹块进行连接的作用,使金属哨可拆卸连接在活动杆的底部。
[0035]优选的,所述螺纹块与通孔互相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哨通过螺纹块与挡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螺纹块起到了便于金属哨安装在活动杆底部的作用,使金属哨的安装无需借助专业工具。
[0036](三)有益效果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8]1、该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通过设置挡风叶片起到了在风力的作用下带动毛刷进行旋转的作用,使毛刷对绝缘子本体的外壁进行清扫,起到了将积累在绝缘子本体外壁上的沙尘清除的作用,有利于保障绝缘子本体的清洁。
[0039]2、该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通过设置液压伸缩杆与卡块起到了将毛刷固定在固定板底部的作用,使毛刷无需使用专业工具即可进行安装,有利于降低毛刷的安装难度。
[0040]3、该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通过设置金属哨起到了在风力的作用下发出声响驱赶鸟类的作用,使鸟类因为金属哨的影响难以在绝缘子本体上长时间逗留,有利于防止鸟类因为触电而影响绝缘子正常工作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4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4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子本体(1);底板(2),固定安装在绝缘子本体(1)的底部;支架(3),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一侧;避雷针(4),固定安装在支架(3)的顶部;安装杆(5),通过轴承与绝缘子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挡风叶片(6),固定安装在安装杆(5)的外壁上;固定板(7),固定套设在安装杆(5)的外壁上;毛刷(8),设置在固定板(7)的底部;安装板(9),固定安装在固定板(7)的一侧;液压伸缩杆(10),固定安装在安装板(9)的一侧;卡块(11),固定安装在液压伸缩杆(10)的一端;固定块(12),固定安装在挡风叶片(6)的一端;活动杆(13),通过活动销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金属哨(14),设置在活动杆(13)的底部;连接块(15),固定安装在金属哨(14)的顶部;通孔(16),开设在连接块(15)的顶部;挡板(17),固定安装在活动杆(13)的底部;螺纹块(18),固定安装在挡板(17)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叶片(6)环形设置在安装杆(5)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慕锋李存萍陈玉曾现福刘定伟谢鹏谢涛赵明彪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强盛电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