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36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信息录入模块进行信息录入;数据分类模块选择对应的碳排放计算模式;碳排放计算模块计算碳排放;报告生成模块生成碳排放计算报告;尾气监控模块计算出运输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C,由数据记录模块记录并发射到处理终端;处理终端的数据接收模块将监控单元发送的实际碳排放数据进行接收;对比分析模块将预制构件运输与建材运输的计算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预制构件运输误差值与建材运输误差值,通过多次累计之后得出误差平均值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排放监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属于环境监测


技术介绍

[000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0003]而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2021年占全国比重50.6%。在建筑行业中对于碳排放的监测一直备受关注,现有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大多集中于物化阶段和材料生产阶段。目前,建筑行业施工工艺由传统现浇工艺施工向装配工艺、装配工艺与传统现浇工艺结合施工转变,建材运输也变的更为频繁。目前,对于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监测不够完善,数据统计不完整,无法准确的得到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无法做出很好的规划。
[0004]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能精确得出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提高对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监测。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采用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终端和监控单元;所述处理终端由数据接收模块、信息录入模块、数据分类模块、碳排放计算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所述监控单元由尾气监控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07]1),运输阶段开始之前,由企业在信息录入模块对运输轨迹、运输器械、运输物品与碳排放因子等信息进行录入;
[0008]2),数据分类模块根据运输物品的差别选择对应的碳排放计算模式;
[0009]3),碳排放计算模块通过计算模式1计算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C
gys
,通过计算模式2计算建材运输碳排放C
cys

[0010]4),报告生成模块根据步骤3得出的结果以文字结合图表的方式生成碳排放计算报告;
[0011]5),监控单元在运输阶段通过尾气监控模块对运输过程中运输器械排放的CO2与N2O进行监控并计算出运输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C,由数据记录模块记录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通过5G通信技术发送到处理终端;
[0012]6),处理终端的数据接收模块将监控单元发送的实际碳排放数据进行接收;对比
分析模块将预制构件运输与建材运输的计算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预制构件运输误差值与建材运输误差值,通过多次累计之后得出误差平均值E
gy
与E
cy

[0013]7),数据存储模块将碳排放计算报告、实测碳排放量与误差平均值进行记录,在之后的运输中,可以根据误差平均值提前得出更加精确的碳排放,以便在项目开始之前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
[0014]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进一步为:所述信息录入模块、数据分类模块、碳排放计算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依次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连接至对比分析模块。
[0015]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气监控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依次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将实际碳排放量C通过5G技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从云端服务器将实际碳排放量C进行接收。
[0017]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数据分类模块根据运输物品的差别将运输阶段碳排放分为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C
gys
与建材运输碳排放C
cys

[0018]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进一步为:所述步骤3)中,装配式工艺所需的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的计算模式1具体为:
[0019][0020]式中:C
gys
为预制构件运输过程碳足迹(kgCO2e);V
Gi
为第i种预制构件体积(m3);n
i
为第i种预制构件件数;M
Di
为第i种预制构件单位体积需求量(t/m3);m
ij
为运输第i种构件第j种运输车辆载重(t);L
i
为第i种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的平均运输距离(km);F
Tj
为第j种运输工具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
·
km)。
[0021]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还为:所述步骤3)中,现浇工艺所需建材运输碳排放的计算模式2具体为:
[0022][0023]式中:C
cys
为建材运输过程碳足迹(kgCO2e);M
Di
为第i种建材总需求量(t);m
ij
为运输第i种构件第j种运输车辆载重(t);L
ij
为第i种建材第j种运输工具平均运输距离(km);F
Tj
为第j种运输工具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
·
km))。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可以精确的得出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并且可以依据碳排放报告对运输轨迹进行优化,减少项目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由处理终端1、监控单元2以及5G通信模块3等几部分组成。
[0027]其中,所述处理终端1由数据接收模块11、信息录入模块12、数据分类模块13、碳排放计算模块14、报告生成模块15、对比分析模块16和数据存储模块17组成。所述信息录入模块12、数据分类模块13、碳排放计算模块14、报告生成模块15、对比分析模块16和数据存储模块17依次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17连接至对比分析模块16。
[0028]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录入模块12将运输阶段的运输轨迹、运输器械、需求量、碳排放因子等信息进行录入。所述数据分类模块13根据运输物品的差别将运输阶段碳排放分为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C
gys
与建材运输碳排放C
cys
。预制构件的运输属于装配式工艺的建材运输,其碳排放C
gys
测算使用碳排放计算模块14的计算模式1;而建材的运输属于现浇工艺所需的建材运输碳排放C
cys
测算使用碳排放计算模块14的计算模式2。所述报告生成模块15将计算结果进行记录并整理,以文字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一种碳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终端和监控单元;所述处理终端由数据接收模块、信息录入模块、数据分类模块、碳排放计算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组成;所述监控元由尾气监控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组成;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运输阶段开始之前,由企业在信息录入模块对运输轨迹、运输器械、运输物品与碳排放因子等信息进行录入;2),数据分类模块根据运输物品的差别选择对应的碳排放计算模式;3),碳排放计算模块通过计算模式1计算预制构件运输碳排放C
gys
,通过计算模式2计算建材运输碳排放C
cys
;4),报告生成模块根据步骤3得出的结果以文字结合图表的方式生成碳排放计算报告;5),监控单元在运输阶段通过尾气监控模块对运输过程中运输器械排放的CO2与N2O进行监控并计算出运输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C,由数据记录模块记录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通过5G通信技术发送到处理终端;6),处理终端的数据接收模块将监控单元发送的实际碳排放数据进行接收;对比分析模块将预制构件运输与建材运输的计算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得出预制构件运输误差值与建材运输误差值,通过多次累计之后得出误差平均值E
gy
与E
cy
;7),数据存储模块将碳排放计算报告、实测碳排放量与误差平均值进行记录,在之后的运输中,可以根据误差平均值提前得出更加精确的碳排放,以便在项目开始之前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录入模块、数据分类模块、碳排放计算模块、报告生成模块、对比分析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依次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连接至对比分析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监控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依次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运输阶段碳排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吕越张淦史佳波杨文涛宋培欣陈忠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