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和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5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和主轴,涉及机床主轴润滑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包括:轴芯,主轴轴承设置在轴芯的外周上,轴芯内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拉杆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轴芯内,拉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不影响拉杆组件原有功能的情况下,将油气润滑通道部分集成设置在轴芯和拉杆组件内,拉杆组件兼容了输送润滑液的功能,润滑液可以通过经拉杆组件内部流入轴承安装腔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这样无需在轴承座设计润滑通道,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术中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术中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和主轴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主轴润滑
,特别地涉及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和主轴。

技术介绍

[0002]油气润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床的松拉刀主轴上,现有技术中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油气润滑通道通常部分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内部会加工多个连通孔用于输送润滑液,具体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CN113145873A。这样使得轴承座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容易导致轴承座的加工难度大,进而增加了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加工成本。
[0003]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主轴的轴承座存在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和主轴,用于解决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包括:轴芯,主轴轴承设置在轴芯的外周上,轴芯内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拉杆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轴芯内,拉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相连通;其中,第一流道的进液端与安装主轴轴承的轴承安装腔连通,拉杆组件在松刀或拉刀的过程中,润滑液能够依次通过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流入轴承安装腔,并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拉杆组件包括:拉杆,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轴芯内;以及拉杆内杆,设置在拉杆内,拉杆内杆与拉杆之间具有环形通道,第二流道包括环形通道。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拉杆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与第一连通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均与环形通道连通,第二连通孔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还包括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拉杆套,拉杆套设置在拉杆组件和轴芯之间,拉杆套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用于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流道的进液端设置成凹槽,拉杆组件在松刀或拉刀的过程中,第二流道的出液端始终在凹槽内滑动。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流道与第一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件,和/或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件。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轴轴承的数量为多个,主轴轴承润滑结构还包括隔环组件,隔环组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主轴轴承之间,用于对主轴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其中隔环组件内设置有第四流道,第四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润滑液从第四流道流出润滑主轴轴承。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隔环组件包括:内隔圈,设置在轴芯的外周上,内隔圈内设置有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与第一流道连通;以及外隔圈,位于内隔圈的外侧,外隔圈与内隔圈具有与流动通道相连通的径向间隙,第四流道包括流动通道和径向间隙。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主轴,其包括:上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以及轴套组件,设置在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外周上;以及油缸,设置在轴套组件的一端;弹性组件,设置在拉杆组件和轴芯之间;其中,轴套组件与轴芯限定出轴承安装腔,油缸能够驱动拉杆组件滑动以实现松刀功能,弹性组件能够驱动拉杆组件反向滑动以实现拉刀功能。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盘组件,连接盘组件设置在轴芯远离主轴轴承的一端上,连接盘组件、轴套组件和油缸之间限定密封腔,油缸上设置有注液流道,注液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与密封腔连通。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感应盘设置在拉杆组件远离主轴轴承的一端上,油缸通过推动感应盘以驱动拉杆组件滑动。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拉杆组件内设置有与第二流道不连通的冲洗通道,主轴还包括管接头,管接头穿设在油缸上,并与冲洗通道连通。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套组件内设置有排液流道,排液流道与轴承安装腔连通,轴承安装腔内的润滑液通过排液流道排出主轴。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芯与拉杆组件之间具有弹簧安装腔,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缩弹簧,至少一个压缩弹簧设置在弹簧安装腔内,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拉杆组件反向滑动以实现拉刀。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包括多个压缩弹簧时,相邻的两个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隔垫。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不影响拉杆组件原有功能的情况下(松拉刀功能),将油气润滑通道部分集成设置在轴芯和拉杆组件内,拉杆组件兼容了输送润滑液的功能,润滑液可以通过经拉杆组件内部流入轴承安装腔对主轴轴承进行润滑,这样无需在轴承座设计润滑通道,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主轴的轴承座结构设计复杂的问题,减低了其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出了其与主轴其他零件的装配关系);
[0023]图2显示了图1中主轴轴承润滑结构的另一个剖面视图(显示出了油气润滑通道);
[0024]图3显示了图1中的拉杆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显示了图1中的拉杆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显示了图1中的内隔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轴芯;11、第一流道;20、拉杆组件;21、第二流道;211、环形通道;212、第一连通孔;213、第二连通孔;22、拉杆内杆;23、拉杆;24、冲洗通道;30、拉杆套;31、第三流道;311、凹槽;40、密封件;50、隔环组件;51、第四流道;52、内隔圈;521、流动通道;5211、径向通道;5212、轴向通道;53、外隔圈;531、径向间隙;100、主轴轴承润滑结构;200、主轴轴承;300、轴套组件;301、排液流道;302、前端法兰;303、锁紧螺母;304、轴套;305、定位套;306、轴承座;400、油缸;401、注液流道;402、油缸缸体;4021、腔体;403、油缸盖体;4031、打压通道;404、
活塞组件;4041、活塞;4042、活塞密封件;500、弹性组件;501、压缩弹簧;502、隔垫;600、连接盘组件;601、连接盘;602、组合密封件;700、感应盘;800、管接头;90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主轴为松拉刀机床主轴,松拉刀机床主轴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通过主轴后端的油缸400驱动拉杆组件20滑动可实现松刀动作,进而方便数控机床更换刀柄。当刀柄更换后,在弹性组件500的作用下驱动拉杆组件20反向滑动可实现拉刀动作,以将当前刀柄锁紧。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是指轴芯10的轴向方向。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100,其包括轴芯10和拉杆组件20。其中,主轴轴承200设置在轴芯10的外周上,轴芯10内设置有第一流道11,拉杆组件20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芯,主轴轴承设置在所述轴芯的外周上,所述轴芯内设置有第一流道;以及拉杆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轴芯内,所述拉杆组件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端与安装所述主轴轴承的轴承安装腔连通,所述拉杆组件在松刀或拉刀的过程中,润滑液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一流道流入所述轴承安装腔,并对所述主轴轴承进行润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轴芯内;以及拉杆内杆,设置在所述拉杆内,所述拉杆内杆与所述拉杆之间具有环形通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所述环形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和与所述第一连通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均与所述环形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还包括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套,所述拉杆套设置在所述拉杆组件和所述轴芯之间,所述拉杆套内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用于将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的进液端设置成凹槽,所述拉杆组件在松刀或拉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端始终在所述凹槽内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连通处设置有密封件。7.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轴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轴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主轴轴承润滑结构还包括隔环组件,所述隔环组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主轴轴承之间,用于对所述主轴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其中所述隔环组件内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润滑液从所述第四流道流出润滑所述主轴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辉邵启鹏耿继青陈卢生戴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