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321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包括侧模、底模、端模和固定螺栓,所述端模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所述侧模与底模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所述端模与底模通过固定螺栓实现校紧加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利用弹性不锈钢模板“倒扣式”预制,护轮坎模板共计3片,两侧端模各1片,侧模与底模为一体形成外模1片,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两片端模与底模为铰接,利用固定螺栓校紧加固,板面间贴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橡胶止浆定位塞来进行止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


[0001]本技术涉及港口水工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

技术介绍

[0002]护轮坎属于码头工程的附属设施,是一种为防止码头上行驶车辆不慎落水,同时给站在码头前沿的人以安全感而设置的工程结构。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为2个新建1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61万TEU。码头主体为沉箱重力式结构,前沿水深

18.0m,落潮时水流最大流速可达1.6m/s。护轮坎位于现浇胸墙前沿,呈直角梯形,海侧混凝土为斜坡面。通长码头护轮坎施工需在海侧搭设悬挑式施工平台,再进行海侧的施工作业,人员操作空间受限,受天气、风力等影响较大,护轮坎的顺直度、表观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0003]传统码头护轮坎施工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码头护轮坎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工艺,需现场临水临边作业,受环境情况制约且安全管理难度大;2、护轮坎尺寸长而窄,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情况;3、施工时支立两片侧模,顶面需进行混凝土收面,整体顺直度、观感质量控制难度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1)、底模(2)、端模(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端模(11)设置有两片,且外模为一片,则两片端模(11)与外模合为护轮坎模板本体,所述侧模(1)与底模(2)为一体,且模板底口布设半径15mm的圆弧倒角,并且两片端模(11)与底模(2)为铰接,所述端模(11)与底模(2)通过固定螺栓(12)实现校紧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1)顶部的上方设有限位槽钢(3),所述限位槽钢(3)的底部焊接有M16螺母(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码头的护轮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1)的顶部设置有50方管定位架(4),且50方管定位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连仲鞠庆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