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包括承载板(1)、驱动电机(5)、灌浆管(10),支撑板(2),加固杆(3),安装架(4),连接盘(6),凸出杆(7),调向机构(8),在调向机构(8)的内部连接有灌浆管(10),通过控制连接盘(6)带动凸出杆(7)旋转,控制凸出杆(7)挤压内部开设有导向槽的安装杆(801)带动灌浆管(10)进行小幅度的往复式摆动。本建筑桩基施工灌浆装置在通过灌浆管进行建筑桩基灌浆的过程中,可启动驱动电机,控制连接盘带动凸出杆持续旋转,凸出杆能够挤压内部开设有导向槽的安装杆往复式摆动,对灌浆管的底部出料口方向进行调节,解决混凝土浆料灌入时出现中心堆积呈锥形的情况,造成灌浆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的施工
,具体是一种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建筑基础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钢筋安装,随后需要在钢筋的外围绑扎模板,最后需要使用混凝土进行灌浆浇筑成型,在灌浆浇筑的过程中,基于降低施工负担的需要,因此会使用灌浆装置为建筑桩基施工提供帮助,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桩基施工灌浆装置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混凝土泥浆的灌输方向恒定不便,混凝土浆料在灌入至顶部时容易出现中心堆积呈锥形的情况,从而容易造成灌浆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能够避免灌浆不充分切不容易产生空洞问题的灌浆装置。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包括承载板(1)、驱动电机(5)、灌浆管(10),在承载板(1)的左上方还设置有支撑板(2),在承载板(1)的右上方安装有加固杆(3),加固杆(3)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1)和支撑板(2)固定相连,且承载板(1)、支撑板(2)和加固杆(3)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并且驱动电机(5)通过安装架(4)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右端,在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盘(6),在连接盘(6)的左侧连接有凸出杆(7),在凸出杆(7)的外侧设置有调向机构(8),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2)并与连接盘(6)固定相连,且连接盘(6)与凸出杆(7)固定相连,并且调向机构(8)通过凸出杆(7)构成前后往复式摆动结构;所述调向机构(8)包括安装杆(801)、固定轴(802)、防磨块(803)和固定夹持套(804),且固定轴(802)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顶端内部,固定轴(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的顶部左端壁上,防磨块(803)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底部右侧,固定夹持套(804)固定安装在安装杆(801)背离防磨块(803)的一端,在安装杆(801)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导向槽,且凸出杆(7)远离连接盘(6)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杆(801)内部的导向槽中,在调向机构(8)的内部连接有灌浆管(10),通过控制连接盘(6)带动凸出杆(7)旋转,能够控制凸出杆(7)挤压内部开设有导向槽的安装杆(801)带动灌浆管(10)进行小幅度的往复式摆动,能够对灌浆管(10)的底部出浆口角度进行调节。
[0006]所述的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在安装杆(801)的底部右侧转动连接防磨块(803),在防磨块(803)的外侧位于支撑板(2)的底部左侧壁上安装有导向条(9),导向条(9)的纵截面呈弧形,且导向条(9)的内部开设有弧形限位槽,防磨块(803)位于导向条(9)的内部弧形限位槽中,导向条(9)的圆心与固定轴(802)的圆心重合,通过导向条(9)能够对安装
杆(801)的摆动过程中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通过与安装杆(801)转动相连的防磨块(803),提高安装杆(801)摆动的流畅性。
[0007]该建筑桩基施工灌浆装置,在通过灌浆管进行建筑桩基灌浆的过程中,可启动驱动电机,控制连接盘带动凸出杆持续旋转,凸出杆能够挤压内部开设有导向槽的安装杆以固定轴为圆心进行往复式摆动,从而能够对灌浆管的底部出料口方向进行调节,能够对混凝土浆料的出料方向进行调整,能够解决混凝土浆料灌入时出现中心堆积呈锥形的情况,造成灌浆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整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调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摆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承载板;2、支撑板;3、加固杆;4、安装架;5、驱动电机;6、连接盘;7、凸出杆;8、调向机构;801、安装杆;802、固定轴;803、防磨块;804、固定夹持套;9、导向条;10、灌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14]如图1~图4所示,一种建筑桩基施工灌浆装置,包括承载板1、驱动电机5和灌浆管10,为了方便对混凝土浆料的灌输方向进行调节,可在承载板1的左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在承载板1的右上方安装有加固杆3,加固杆3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1和支撑板2固定相连,且承载板1、支撑板2和加固杆3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并且驱动电机5通过安装架4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右端,在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盘6,在连接盘6的左侧连接有凸出杆7,在凸出杆7的外侧设置有调向机构8,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2并与连接盘6固定相连,且连接盘6与凸出杆7固定相连,并且调向机构8通过凸出杆7构成前后往复式摆动结构,调向机构8包括安装杆801、固定轴802、防磨块803和固定夹持套804,且固定轴802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顶端内部,固定轴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的顶部左端壁上,防磨块803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底部右侧,固定夹持套804固定安装在安装杆801背离防磨块803的一端,在安装杆801的上端内部开设有导向槽,且凸出杆7远离连接盘6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杆801内部的导向槽中,在调向机构8的内部连接有灌浆管10,通过控制连接盘6带动凸出杆7旋转,能够控制凸出杆7挤压内部开设有导向槽的安装杆801带动灌浆管10进行小幅度的往复式摆动,能够对灌浆管10的底部出浆口角度进行调节,能够对混凝土浆料的出料方向进行调整,能够解决混凝土浆料灌入时出现中心堆积呈锥形的情况,造成灌浆不充分、容易存在空洞的问题。
[0015]为了提高安装杆801摆动时的稳定性,提高灌浆效率,可在安装杆801的底部右侧转动连接防磨块803,在防磨块803的外侧位于支撑板2的底部左侧壁上安装有导向条9,导向条9的纵截面呈弧形,且导向条9的内部开设有弧形限位槽,防磨块803位于导向条9的内部弧形限位槽中,导向条9的圆心与固定轴802的圆心重合,通过导向条9能够对安装杆801
的摆动过程中提供支撑和限位作用,通过与安装杆801转动相连的防磨块803,能够提高安装杆801摆动的流畅性,便于装置使用。
[0016]上述结构中,
[0017]优选的,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和支撑板固定相连,且承载板、支撑板和加固杆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并且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右端。
[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并与连接盘固定相连,且连接盘与凸出杆固定相连,并且调向机构通过凸出杆构成前后往复式摆动结构。
[0019]优选的,所述调向机构包括安装杆、固定轴、防磨块和固定夹持套,且固定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杆的顶端内部,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的顶部左端壁上,所述防磨块转动连接于安装杆的底部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桩基施工中的灌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承载板(1)、驱动电机(5)、灌浆管(10),在承载板(1)的左上方还设置有支撑板(2),在承载板(1)的右上方安装有加固杆(3),加固杆(3)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1)和支撑板(2)固定相连,且承载板(1)、支撑板(2)和加固杆(3)三者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并且驱动电机(5)通过安装架(4)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右端,在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盘(6),在连接盘(6)的左侧连接有凸出杆(7),在凸出杆(7)的外侧设置有调向机构(8),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2)并与连接盘(6)固定相连,且连接盘(6)与凸出杆(7)固定相连,并且调向机构(8)通过凸出杆(7)构成前后往复式摆动结构;所述调向机构(8)包括安装杆(801)、固定轴(802)、防磨块(803)和固定夹持套(804),且固定轴(802)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顶端内部,固定轴(802)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的顶部左端壁上,防磨块(803)转动连接于安装杆(801)的底部右侧,固定夹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泳键,管聪聪,王敏,曾斌,吴爱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