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铢炯专利>正文

通讯蜂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26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一种通讯蜂音器,包括:不导电的磁性件,它具有底壁部和从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牢固固定到底壁部的可磁化轴,与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出;围绕可磁化轴装配的电磁起动器,在向它供电流时磁化可磁化轴,切断电流时便可磁化轴退磁;导电件具有露在外的第一端,与电磁起动器接触的第二端,和穿过底壁部的中部;和振动板,它与可磁化轴的上端离开预定距离,在可磁化轴反复磁化和退磁时振动板振动,产生声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蜂音器,特别涉及,在移动电话、寻呼机等通讯装置中,用于通告接收一个呼叫的通讯蜂音器。一般来说,在小型通讯装置中用的直流蜂音器的功能是通知接收一个呼叫。直流蜂音器在移动电话、寻呼机等通讯装置中起一个基本组件的作用。近来,为了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通讯装置继续朝着结构小型化发展,它的组件也逐渐小型化。见附图说明图1,在此示出一个现有技术通讯蜂音器结构的剖面图。直流通讯蜂音器11包括一个印刷电路板(PCB)2,它具有导线1。在印刷电路板2的上面放置底板3。在印刷电路板2和底板3的中心部安装一个轴4,使得通过它们向上伸出。围绕向上伸出的轴4装配电磁起动器5。例如,使用在铁芯上缠绕一个线圈制备的一个芯体作为电磁起动器5。电磁起动器5的两端通过锡焊等方法分别连接到印刷电路板2的正负电极。在底板3的上面围绕电磁起动器5设有一个磁性件6,以预定的径向距离与它分开。另外,在底板3的边缘上设有一个圆柱形的振动板支撑件7,使得它包围磁性件6。振动板8位于振动板支撑件7的圆周内表面上端附近的台阶上。最后,围绕振动板支撑件7装配一个外壳9,它封闭振动板支撑件7的上端,在振动板支撑件7和印刷电路板2之间的间隙中填入填料,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通讯蜂音器11。在上述结构的通讯蜂音器11中,在振动板8振动时,产生声波,其过程描述如下首先,磁性件6产生的磁力被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底板3吸收,然后,传到轴4。通过底板3接受了磁力的轴4,向下吸引振动板8并使其弯曲。在此状态中,当电流经导线1流到印刷电路板2时,轴4通过电磁起动器5磁化,进一步向下吸引振动板8并使其弯曲。然后,当印刷电路板2的电流瞬间断开时,被向下吸引并弯曲的振动板8返回到它的原弯曲位置。因此,重复并交变地使电流接通和断开,振动板8在进一步向下弯曲和返回到原弯曲位置之间振动,从而产生声波。但是,现有技术的通讯蜂音器11具有以下缺点,因为加到电磁起动器5上的电流会通过导电底板3漏电,因此必须使用另外的印刷电路板2,这样一来,制造成本提高,并增加组装印刷电路板2和底板3的时间。特别是,由于现有技术的通讯蜂音器11具有几个组件,组装时间进一步加长,产品的小型化也是困难的。即,为了将通讯蜂音器小型化和缩短组装时间,组件的大小必须减小,通讯蜂音器的整个结构必须简化。尽管如此,在现有技术的通讯蜂音器11中,因为印刷电路板2和底板3是彼此组合的,轴4安装到印刷电路板2和底板3上,电磁起动器5和磁性件6设在底板3的上面,彼此分开预定的径向距离,为放置振动板8的振动板支撑件7是分开制造的,并固定在磁性件6的周围,使得增加了组件数目,组装程序复杂,从而延长了组装时间,造成组件小型化上的限制。而且,在电磁起动器5和磁性件6间的径向距离不保持固定时,振动板支撑件7会偏离轴4的中心。如果振动板支撑件7偏斜,因为振动板8也从轴4的中心偏斜,就不能确保振动板8的可靠工作。因此,必须小心地进行通讯蜂音器的组装,这使组装时间更变长,生产率下降。另外,在现有技术的通讯蜂音器中,虽然应将轴4的上端和振动板8间的距离保持固定,但因为轴4是通过一个压力挤压而安装于印刷电路板2和底板3上的,会产生组装误差。因此,不可能保证轴4的上端和振动板8间的距离固定。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结构简单的通讯蜂音器,即减少组件数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组装时间和提高生产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能确保组装精度的通讯蜂音器,使组件最少、尺寸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通讯蜂音器包括一个不导电的磁性件,它具有大体杯形结构,即具有一个底壁部和一个从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一个可磁化轴,牢固固定到不导电的磁性件的底壁部,并与不导电的磁性件的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一个电磁起动器,围绕可磁化的轴装配,在向它供电流时可磁化轴磁化,切断电流时可磁化轴退磁;一个导电件,形成连接到电磁起动器的电流通路,导电件具有一个露在外的第一端,一个与电磁起动器接触的第二端,和一个穿过不导电的磁性件底壁部的中部;和一个振动板,它与可磁化轴的上端离开预定距离,在可磁化轴反复磁化和退磁时振动板振动,从而产生声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通讯蜂音器包括一个不导电磁性件,它具有一个有通孔的底壁部,和一个从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一个可磁化中心件,它的底部牢固固定到不导电磁性件的底壁部上,使得它封闭底璧部的通孔,并具有一个轴部,从底部向上伸出;一个电磁起动器,围绕可磁化中心件的轴部装配,在给其供电流时磁化可磁化中心件,电流切断时使可磁化中心件退磁;一个导电件,提供连接到电磁起动器的一个电流通路,导电件具有一个露在外的第一端,一个与电磁起动器接触的第二端,和一个穿过不导电磁性件的中部;和一个振动板,它与可磁化中心件的轴部的上端离开预定距离,在可磁化中心件反复磁化和退磁时振动板振动,从而产生声波。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特征和优点。图1是现有技术通讯蜂音器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通讯蜂音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在组装状态的图2的通讯蜂音器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通讯蜂音器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与图3相似的剖面图,但具有一个改制的轴,作为本专利技术通讯蜂音器的一构件;图6是与图3相似的剖面图,但具有另一个改制的轴,作为本专利技术通讯蜂音器的一构件;图7是与图3相似的剖面图,但具有再一个改制的轴,作为本专利技术通讯蜂音器的一构件;图8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通讯蜂音器结构的剖面图;图9是图8中通讯蜂音器的侧视剖面图。现在较详细地说明在附图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各图和说明中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见图2,在此示出的分解透视图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通讯蜂音器的结构。图3是在组装状态中的图2中通讯蜂音器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通讯蜂音器的结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通讯蜂音器包括磁性件24,它基本具有一个杯形结构。磁性件24包括一个由锶铁氧体和聚亚苯基硫制造的不导电磁性小球。磁性件24具有一主壁部21和一底壁部22。底壁部22构成磁性件24的下部,在底壁部22的边缘部上一体地形成主壁部21,使它向上伸。在磁性件24的主壁部21的圆周内表面的上端附近形成一个台阶23,一个轴26安装到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上,穿过磁性件24向上伸。轴26的下部嵌入底壁部22中,牢固固定其上,与主壁部21同心对准。轴26可由磁性件24磁化。在底壁部22上围绕轴26装配电磁起动器5,取决于电流的通断,使轴26磁化和退磁。例如,可使用在铁芯上缠绕线圈制备的芯体作为电磁起动器5。磁性件24带有导电件25,它限定一个连接到电磁起动器5的电流通路。导电件25与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一体模制成。导电件25具有一个露在外的第一端25a,一个与电磁起动器5接触的第二端25b,和中部25c,它横穿磁性件24的底壁部22。导电件25的功能是分别通过向电磁起动器5供电流和切断电流,使轴26磁化和退磁。另一方面,振动板8位于在主壁部21的圆周内表面上端附近的台阶23上,与轴26的上端离开预定距离。在轴26反复磁化和退磁时,轴振动板8产生声波。最终,围绕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讯蜂音器,包括: 一个不导电的磁性件,它大体具有杯形结构,即具有一个底壁部和一个从底壁部向上伸出的主壁部; 一个可磁化轴,牢固固定到不导电的磁性件的底壁部,并与不导电的磁性件的主壁部同心地向上伸出; 电磁起动器,围绕可磁化的轴装配,在向它供电流时磁化可磁化轴,切断电流时使可磁化轴退磁; 一个导电件,形成与电磁起动器相连通的电流通路,导电件具有露在外的一个第一端,与电磁起动器接触的一个第二端,和穿过不导电的磁性件底壁部的一个中部;和 一个振动板,它与可磁化轴的上端分开一预定距离,在可磁化轴反复磁化和退磁时振动板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铢炯
申请(专利权)人:李铢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