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23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滴灌暗管,尤其涉及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提供一种解决堵塞问题,保证有效滴灌,减少成本的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包括有: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储液罐,储液罐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左侧设有与储液罐连通的进水导向罐;滴灌主管,储液罐底部连接有3个滴灌主管,滴灌主管中部均设有控制药水流出的开关阀门;营养液放置机构,储液罐右侧设有对营养液等稀释物进行放置的营养液放置机构;混合机构,储液罐顶部设有对水和药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混合机构。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对水和药液进行加速搅拌,保证滴灌出的药水配比均匀,进而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作物的质量。作物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滴灌暗管,尤其涉及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

技术介绍

[0002]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农田种植也常用到液态肥滴灌装置来进行施肥,能够有效节约肥料。
[0003]目前市场上的滴灌装置各种各样,但是普遍都存在着容易堵塞的缺陷,滴灌装置的管道在进行铺设时,由于线路较长,管道会在地面拖动,管道上的滴灌孔容易在拖动的过程中进入泥土,导致堵塞,铺设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检查,非常麻烦,且前期滴灌药液的混合还需人工持续提供,人力成本高,部分农田配备有自动化滴灌系统,采用城市供水作为水源,不够节约,但直接使用河水会留有杂质,进而导致滴灌孔堵塞,进而整个管道失去作用,损失成本。
[0004]因此设计一种解决堵塞问题,保证有效滴灌,减少成本的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滴灌装置都非常容易堵塞,且需人工持续提供混合药液,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解决堵塞问题,保证有效滴灌,减少成本的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
[0006]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包括有:
[0007]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储液罐,储液罐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左侧设有与储液罐连通的进水导向罐;
[0008]滴灌主管,储液罐底部连接有3个滴灌主管,滴灌主管中部均设有控制药水流出的开关阀门;
[0009]营养液放置机构,储液罐右侧设有对营养液等稀释物进行放置的营养液放置机构;<br/>[0010]混合机构,储液罐顶部设有对水和药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混合机构。
[0011]进一步,营养液放置机构包括有:
[0012]第二安装板,储液罐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右侧设有营养液放置罐,营养液放置罐顶部螺纹式放置有防止药性挥发的密封旋盖;
[0013]进液管道,营养液放置罐底部与储液罐之间连通有进液管道。
[0014]进一步,混合机构包括有:
[0015]安装座,储液罐顶部左侧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右侧设有伺服电机;
[0016]转轴,储液罐上下两侧之间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下部设有5个转动对水和药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搅拌叶。
[0017]进一步,还包括有封闭机构,封闭机构包括有:
[0018]导向柱,储液罐顶部右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底部之间连接有上下移动实现对营养液进行间歇上料的堵塞柱;
[0019]第一复位弹簧,堵塞柱与进液管道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
[0020]进一步,还包括有自动出液机构,自动出液机构包括有:
[0021]安装架,储液罐顶部右侧对称设有安装架,安装架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蜗轮;
[0022]蜗杆,转轴上部设有蜗杆;
[0023]安装支架,储液罐上部右侧设有2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部之间转动式设有转杆,转杆与蜗轮的转动轴之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上均设有接触柱;
[0024]楔形块,导向柱顶部均设有为倒梯形状的楔形块。
[0025]进一步,还包括有防止喷头堵塞机构,防止喷头堵塞机构包括有:
[0026]连接架,储液罐顶部前侧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与储液罐下部前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阶段式往复丝杆,阶段式往复丝杆上部与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
[0027]活塞柱,滴灌主管顶部均滑动式设有活塞柱,活塞柱顶部之间连接有移动板;
[0028]第二复位弹簧,活塞柱均与滴灌主管内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0029]进一步,还包括有进水过滤机构,进水过滤机构包括有:
[0030]安装块,进水导向罐顶部外侧设有多个安装块,安装块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有对杂物进行过滤,防止堵塞的过滤筒;
[0031]滤芯,进水导向罐内滑动式卡接有滤芯。
[0032]进一步,进液管道上设有单向阀。
[0033]有益效果为:1、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对水和药液进行加速搅拌,保证滴灌出的药水配比均匀,进而保证农作物的质量;
[0034]2、搅拌完毕的药水便能经滴灌主管向外流入滴灌管内,再由滴灌管上的滴孔慢慢的渗入土地,实现灌溉;
[0035]3、堵塞柱上下移动不断堵住进液管道,如此往复实现进液管道的间歇打开,进而实现营养液的放入,配合搅拌均匀,保证浇灌质量;
[0036]4、开关阀门关闭,因此活塞柱上下移动会对滴灌主管前部造成压强,进而实现对滴灌主管及滴灌管内部泥土的喷出清洁,配合有效滴灌;
[0037]5、水倒入进水导向罐时会经过滤筒和滤芯完成二次过滤,防止水内的小型杂质流入滴灌主管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营养液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混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混合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44]图7为本专利技术封闭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4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6]图9为本专利技术自动出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8]图11为本专利技术防止喷头堵塞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9]图12为本专利技术防止喷头堵塞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50]图13为本专利技术进水过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1]图14为本专利技术进水过滤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52]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底座,2_储液罐,3_第一安装板,4_进水导向罐,5_滴灌主管,6_开关阀门,7_营养液放置机构,71_第二安装板,72_营养液放置罐,73_密封旋盖,74_进液管道,8_混合机构,81_安装座,82_伺服电机,83_转轴,84_搅拌叶,9_封闭机构,91_导向柱,92_堵塞柱,93_第一复位弹簧,10_自动出液机构,101_安装架,102_蜗轮,103_蜗杆,104_第一皮带,105_安装支架,106_接触柱,107_楔形块,11_防止喷头堵塞机构,111_连接架,112_第二皮带,113_阶段式往复丝杆,114_移动板,115_第二复位弹簧,116_活塞柱,12_进水过滤机构,121_安装块,122_过滤筒,123_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
[0054]实施例
[0055]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有底座1、储液罐2、第一安装板3、进水导向罐4、滴灌主管5、开关阀门6、营养液放置机构7和混合机构8,底座1顶部设有储液罐2,储液罐2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左侧设有进水导向罐4,进水导向罐4底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其特征是,包括有:底座(1),底座(1)顶部设有储液罐(2),储液罐(2)左侧设有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左侧设有与储液罐(2)连通的进水导向罐(4);滴灌主管(5),储液罐(2)底部连接有3个滴灌主管(5),滴灌主管(5)中部均设有控制药水流出的开关阀门(6);营养液放置机构(7),储液罐(2)右侧设有对营养液等稀释物进行放置的营养液放置机构(7);混合机构(8),储液罐(2)顶部设有对水和药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混合机构(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其特征是,营养液放置机构(7)包括有:第二安装板(71),储液罐(2)右侧设有第二安装板(71),第二安装板(71)右侧设有营养液放置罐(72),营养液放置罐(72)顶部螺纹式放置有防止药性挥发的密封旋盖(73);进液管道(74),营养液放置罐(72)底部与储液罐(2)之间连通有进液管道(74)。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其特征是,混合机构(8)包括有:安装座(81),储液罐(2)顶部左侧设有安装座(81),安装座(81)右侧设有伺服电机(82);转轴(83),储液罐(2)上下两侧之间转动式设有转轴(83),转轴(83)下部设有5个转动对水和药液进行搅拌混合的搅拌叶(84)。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封闭机构(9),封闭机构(9)包括有:导向柱(91),储液罐(2)顶部右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导向柱(91),导向柱(91)底部之间连接有上下移动实现对营养液进行间歇上料的堵塞柱(92);第一复位弹簧(93),堵塞柱(92)与进液管道(7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3)。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田灌溉的滴灌暗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张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财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