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柜门结构及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22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控制柜门结构,包括在柜体上设置的柜门,所述柜门为双开门结构;每块门板与柜体框架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每块门板开启后通过支撑杆与柜体的框架之间支撑连接以保持开启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以上控制柜门结构的控制柜。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柜门结构及控制柜具有的优点是:更好避免因机舱的振动来使得门板抖动或翻转关闭,更好确保维检作业的顺利进行;可使得每台控制柜节省几千至上万不等的综合成本费用。万不等的综合成本费用。万不等的综合成本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柜门结构及控制柜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机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柜门结构及控制柜。

技术介绍

风电机组(也称作:风力发电机组)在利用风能发电的装置,往往在风能充裕的地方进行安装(例如:安装在山顶、海中或高原),且风电机组中的塔筒自身就有100

130米(最高达到约150米),处在塔筒顶部的机舱上安装有风力驱动叶片、轮毂、发电机以及控制柜(控制柜)。但是,基于风电机组的安装使用环境以及风电机组自身的结构特点,使得机舱处会出现频繁的振动,故使得柜门在开启后容易因机舱的抖动出现跟随抖动或翻转关闭的情形,影响维检作业的顺利开展。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216429332U的专利公开了“风电场风机控制柜门外部紧固装置”,该技术方案包括有横杆、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挡杆;横杆的一端垂直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夹持杆,横杆的另一端通过滑动座固定有与第一夹持杆平行设置的第二夹持杆;横杆靠近第二夹持杆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齿槽,滑动座上铰接有与任意齿槽啮合的棘爪,棘爪与滑动座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第一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之间连接有挡杆,第一夹持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与挡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夹持杆远离横杆的一端与挡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横杆、挡杆之间形成控制柜的夹持空间。但是,以上“风电场风机控制柜门外部紧固装置”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风电场风机控制柜门外部紧固装置”的造价、运输、吊运、安装的成本太高(每部支架的综合成本为几千至上万不等)。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能够在风电机组机舱内更为安全、可靠、低成本的使用的控制柜门结构及控制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风电机组机舱内更为安全、可靠、低成本的使用的控制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控制柜门结构,包括在柜体上设置的柜门,所述柜门为双开门结构;每块门板与柜体框架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每块门板开启后通过支撑杆与柜体的框架之间支撑连接以保持开启状态。控制柜,包括上述控制柜门结构。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控制柜门结构具有的优点是:1、本技术方案采用支撑杆来支撑连接在门板与柜体框架之间,则可更好保证门板实现可靠的开启状态,更好避免因机舱的振动来使得门板抖动或翻转关闭,更好确保维检作业的顺利进行。
2、结构更为精简,无需在控制柜外部额外安装其它加固装置,故能够减省柜体外侧的加固装置的制造、运输、吊运与安装,使得每台控制柜节省几千至上万不等的综合成本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顶盖未安装)图4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中顶盖及顶盖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图5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开门状态)图6为图5中I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柜的俯视图(开门状态)图中标记为:10柜体:101柜体的框架,102进风口,103排气孔,104顶盖,105顶盖支架(1051插入部,1052回弹卡扣,1053柜顶抵接部,1054挡尘筒,1055顶盖连接部)门板:201前侧封挡面板,202左右侧封挡面板,203加强框架,204气弹簧撑杆,205铰链支座,206增强翻边,207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控制柜,包括柜体10,所述柜体的外形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型结构。本技术方案的控制柜具有的优点是:1、重心低、布放后更为平稳、不易出现倾倒翻转、抗振性更优相较于传统的柱形或矩形体的柜体而言,在柜体均等高时:本技术方案中的柜体的重心能够更低,防翻倒效果更好;且同时具有更大占比的底面,故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更大,能够获得更优的平稳支承效果,抗振性能更优。2、相对更大的器件安装面与传统的等高与等深的柜体相比较,本技术方案中的柜体,周向具有倾斜的侧面,(相对于等高等深的竖直面而言)倾斜的内表面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可形成更大的安装面来供各种器件固定安装。3、减省在柜体外侧采用加固(框架)装置,节省成本效果显著本技术方案中的柜体结构,自身具有更优的抗振与防翻倒的效果;故能够减省柜体外侧的加固装置的制造、运输、吊运与安装,使得每台控制柜节省几千至上万不等的综合成本费用。其中,所述柜体的框架101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为镜面对称且上底窄下底宽的梯形面,所述柜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中至少有一个侧面为倾斜面。上述柜体的框架结构,更为规整,更便于加工制造。其中,所述梯形面为竖直面。
这样一来,则无需考虑框架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各自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简化柜体的框架结构,降低框架的加工难度。其中,所述梯形面为等腰梯形面。这样一来,则可使得柜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均为倾斜面,可形成更大的供器件安装的倾斜内侧面。其中,所述梯形面的底角大于等于45度小于等于85度。实施时,优选为梯形面的底角为60度。采用以上结构特征后,即可在锥台型结构的锥度、高度与占地面积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并尽量缩小降低占地面积、提升柜体结构的紧凑性,更适合在狭窄的机舱内布装使用。控制柜,还包括柜体加固机构,所述柜体加固机构包括在柜体底部设置的加固连接件或/和加固连接孔。实施时,柜体底部设置的加固连接件可采用在柜体底部边缘设置的带有连接孔的连接支耳。这样即可采用螺钉或螺栓(螺母)与连接支耳相配合来实现对柜体在机舱内部的加固。控制柜,还包括通风散热结构;所述通风散热结构包括在柜体表面设置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还包括在柜体上固定安装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用于将进风口102进入的空气排向所述出风口。实施时,优选所述排风扇可固定安装在所述进风口102或/和出风口处。采用上述通风散热结构后,即可增强对柜体内部的通风散热,使得柜体内部处在更适宜的温度环境内,确保柜体内各种器件可靠的运行。其中,所述进风口102为在所述柜体的门板底部设置的百叶风口,所述出风口为在柜体顶部设置的防尘风口。这样一来,基于柜体的锥台型结构,使得柜体内部形成有倒立的漏斗式的空间,倒漏斗式的空间可使得上述设于门板底部的百叶风口处气流进入的阻力更小,使得冷空气更容易进入并更快实现热交换;与此同时,经百叶风口进入柜体内部的冷空气与发热器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热空气,柜内“倒漏斗式的空间”能够更好帮助热空气汇聚,且热空气自然上升与在排风扇的排风形成负压作用下加速排出,实现更优的散热通风效率。由上,本技术方案的柜体结构与上述通风散热结构,能够加快热交换与热空气的排出,获得更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其中,所述防尘出风口包括排气孔103、顶盖104和顶盖支架105;所述排气孔103贯穿设置于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顶盖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气孔103处,所述顶盖支架的顶部伸出所述排气孔103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所述顶盖,所述顶盖在竖向的投影覆盖所述排气孔103;所述顶盖与所述顶盖支架之间具有供气流流出的排气通道。以上包括排气孔103、顶盖和顶盖支架的防尘出风口,能够在竖向上遮挡排气孔103,避免灰尘直接掉入排气孔103,兼具排气散热与防尘的功能。其中,所述顶盖支架具有筒形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控制柜门结构,包括在柜体上设置的柜门,所述柜门为双开门结构;每块门板与柜体框架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每块门板开启后通过支撑杆与柜体的框架之间支撑连接以保持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双开门结构为左右对称,且每块门板为横截面呈L型的弯折板状结构,且该弯折板状结构具有前侧封挡面板和左右侧封挡面板,所述左右侧封挡面板的横向上远离所述有前侧封挡面板的侧端通过铰链与所述柜体的左侧或右侧面上的竖向框架之间铰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封挡面板与所述柜体框架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柜体框架深度的二分之一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封挡面板和左右侧封挡面板各自的内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川戴雨航王宇胡顺胥世强杨磊刘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凯前卫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