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加工
,具体是指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高强度和韧性一直是钢铁材料发展的目标,高强韧性材料的使用能够提高零件使用安全性,并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用量,实现零件的减重,各汽车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实现汽车轻量化。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虽然减缓了环境污染问题,但对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铁材料是汽车的主要结构材料,即使在轻量化要求加大的今天,其在汽车领域拥有其它轻质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先进高强钢的使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0003]中锰钢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代表。通过两相区退火,实现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相变,同时发生C、Mn向奥氏体的配分,实现奥氏体的稳定化,室温下得到超细晶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通过变形过程中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TRIP效应,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相对第一代先进高强钢,中锰钢的强度和塑性大幅提升,其合金含量相比第二代高强钢大幅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冶炼、铸造,按照中锰钢的成分配比将原料通过真空高频感应熔炼炉或中频感应冶炼炉对原料进行冶炼,并将其浇铸锻造制成钢坯;步骤二:酸洗,对步骤一制得的钢坯进行酸洗去除氧化皮;步骤三:热轧,通过可控气氛热处理炉将酸洗后的钢坯加热至1000~1200℃,并保温1~5h,经二辊热轧机热轧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热轧板,累计压下量≥85%;步骤四:一次退火,将步骤二制得的热轧板通过高温退火炉加热至640~740℃,保温5~80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次退火板;步骤五:二次退火,将步骤三制得的一次退火板加热至660~770℃,保温5~15min后冷却至室温,制得二次退火板即得到中锰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锰钢中含有的成分按质量百分含量为C:0.02~0.4%、Si:0.05~4.0%、Mn:5~12%、Al:0.2~3.0%、Mo:0~1%、Ti:0~0.5%、P:0~0.04%、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轧板的厚度为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锻造温度控制在850~12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锰钢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在锻造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赫,严翔,刘松松,冯运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