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及其应用。在现有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基础上,敲除了PARK9基因,并构建拔毛症动物遗传模型B6N.129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
,涉及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拔毛症(TTM)(拔毛癖或抠皮症)是一种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body
‑
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ur,BFRB)。影响多达0.5%至2%的人口,女性受影响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四倍。这种紊乱会导致日常功能受损和严重的痛苦。目前现有的动物模型很少能反应人类的这种疾病,也使得该疾病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阻碍。现有的该疾病的潜在动物模型是近交C57BL/6J小鼠以及偏爱酒精的P大鼠,但这种行为的产生都需要一些外界的诱发因素,如喷洒水雾等。同时建模时间较长,造模成功率低,不适合用于疾病机理研究。
[0003]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基础上,敲除了PARK9基因,并构建拔毛症动物遗传模型,命名为:B6N.129S
‑
PARK9
tm1
‑
jpl
(以下简称B6N.129S
‑
PARK9
tm1
‑
jpl
敲除模型)。该模型是一种由特定基因功能障碍导致的并可由应激/压力加重的自我重复性频繁的拔毛(或损伤皮肤附属物)或抓挠皮肤致损的异常行为模型。该模型可由外界应激(外界压力、睡眠剥夺、饮食偏好等)进一步诱发并加重其表型。该模型建模时间短,造模成功率高,更适合用于疾病的机理研究,同时可有助于确定针对人类和其他类似的以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疾病的动物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该模型小鼠还能进一步用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精神类疾病的机理研究,同时可应用于神经类药物筛选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的动物模型,其能够解决目前模型小鼠种类少,建模时间较长、造模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所述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的动物模型为特异性敲除PARK9基因的C57B6小鼠品系。
[0006]作为优选,所述拔毛癖为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
[0007]作为优选,所述拔毛癖包括拔头部、眉毛、脸颊、胡须、颈项部、背部、胸部、腹部及臀部毛发,采摘皮肤包括抠颈部、背部、脸部皮肤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可进一步加重为自我损伤皮肤引起皮肤及至皮下组织的破损及出血。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的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构建方法操作简单,不仅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还能够节省建模时间,从而提升建模效率。所述方法具体是:将包含同源臂以及PARK9基因第2至第3外显子的片段进行克隆并扩增,插入LOXP位点和neo盒,并顺序组装成靶向载体、重组位点和选择标记,得到条件靶向载体;将所述条件靶向载体转染到小鼠胚胎干细胞内,得到转染细胞;验证所述转染细胞内的目的基因后构建flox小鼠模型,并与cre工具鼠进行繁配,最终得到所述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模型。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的这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的动物模型可以由外界应激(包括但不限于外界压力、睡眠剥夺、饮食偏好等)进一步诱发并加重其表型。同时,基因敲除引起的PARK9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引起行为冲动控制障碍和强迫行为方面的异常。可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精神类病变的基础研究以及用于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疾病的药物筛选。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以解决目前用于科学研究的拔毛癖动物模型非常有限,且市场没有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基因敲除型小鼠,都需要后天培养改造,建模时间较长,造模成功率低。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有遗传背景的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来实现造模稳定,成功率高,能稳定遗传的拔毛癖模型小鼠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ARK9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技术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PARK9基因在野生和敲除小鼠中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A为小鼠脚趾DNA基因鉴定结果;B为PARK9在不同脑区海马(HIP),下丘脑(HT),嗅球(OLF),小脑(CB),前额皮层(OFC)的蛋白表达结果;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由于拔毛症长期对某个特定部位进行梳理,最终导致其头部、脸部、嘴周、背部、眉部等被毛区脱毛现象的外观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由于拔毛症长期对某一特定部位进行梳理,最终导致其背部、颈部皮肤破损的外观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野生型小鼠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在雌性和雄性鼠中拔毛和皮肤抓挠行为的比例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野生型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在一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时间段中梳理毛发次数的记录(以同一时间段30分钟为统计单位)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野生型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在一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时间段中梳理毛发持续时间的记录(以同一时间段30分钟为统计单位)
[0020]图8为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正常饮食条件下野生型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在一小时时间段中细分以躯体为中心的重复行为:舔舐、梳理以及抓挠的次数。
[0021]图9为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用猫(捕食者)的图像和声音对野生型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进行外界干扰刺激7天,诱发小鼠出现重复拔毛及梳理的行为,并通过视频录像,统计其在30分钟内的梳理行为次数。
[0022]图10为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用昼夜颠倒的方式对野生型与B6N.129S
‑
PARK9
tm1
‑
jpl
小鼠进行外界干扰刺激14天,诱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为特异性敲除PARK9基因的C57B6小鼠品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毛癖由PARK9基因功能障碍导致的并可由应激/压力加重的自我重复性频繁的拔毛、损伤皮肤附属物、反复抓伤皮肤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异常行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毛癖包括拔头部、眉毛、脸颊、胡须、颈项部、背部、胸部、腹部、臀部毛发,采摘皮肤并引起组织损伤缺陷中一种或多种异常行为;所述皮肤包括颈部、背部、脸部中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小鼠拔毛癖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基因敲除引起的PARK9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引起行为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平,鲁燕华,汤颖,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