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传输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器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介质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介质传输系统主要用于常温介质的传输,而对于低温冷冻介质,例如液氮,需要考虑传输管路以及接头的绝热方式,防止发生显著漏热,引起降温速度慢以及结霜、凝露等不良现象。
[0003]现有技术通常在传输管路中增加真空层,以起到绝热的作用,但是这种结构的传输管路的寿命会受限于真空层的维持时间,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漏气和材料放气等因素,真空层的真空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失去绝热作用。真空层失效后,产品只能报废或者重新发回工厂进行二次抽真空处理,这样成本会大大提高。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延长传输管路使用寿命的介质传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传输系统,用于将储存于第一装置中的介质在该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传输,该第一装置包括抽真空单元,该介质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管路,其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传输系统,用于将储存于第一装置(20)中的介质在该第一装置(20)与第二装置(30)之间传输,该第一装置(20)包括抽真空单元(201),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管路(101),其分别与该第一装置(20)和该第二装置(30)连接,该第一管路(101)包括:管体(1011),其具有腔体;介质传输通道(1012),其穿设于该管体(1011)的腔体中;以及第一真空形成层(1013),其形成于该介质传输通道(1012)与该管体(1011)之间;其中,该抽真空单元(201)通过第二管路(202)与该第一真空形成层(1013)连通,当该抽真空单元(201)启动时,该第一真空形成层(1013)处于真空状态;当该抽真空单元(201)关闭时,该第一真空形成层(1013)处于常压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介质传输通道(1012)包括:进气管道(1014),用于将储存于第一装置(20)中的介质传输至该第二装置(30);回气管道(1015),用于将自该第二装置(30)返回的介质传输并回收至该第一装置(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20)包括冷冻消融装置,该第二装置(30)包括探针,该冷冻消融装置包括:介质储存装置,其与该进气管道(1014)连通,用于向该进气管道(1014)输入介质;回气处理模块,其与该回气管道(1015)连通,用于回收并处理自该第二装置(30)返回的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管体(1011)与该第一装置(20)通过第一接头组件(40)连接,该第一接头组件(40)包括:第一类型接头(401),其包括外套管(4012),该外套管(4012)设有与该第一真空形成层(1013)连通的第一内腔(4015);该进气管道(1014)和该回气管道(1015)穿设于该第一内腔(4015)中,且自该外套管(4012)的远端向外延伸;第二类型接头(402),该第二类型接头(402)的远端设有第一容置腔(4101)和第二容置腔(4102),该第一容置腔(4101)和该第二容置腔(4102)分别用于容置该进气管道(1014)和该回气管道(1015);其中,该第一类型接头(401)与该第二类型接头(402)可组装或拆卸,当该第一类型接头(401)与该第二类型接头(402)组装时,该进气管道(1014)和该回气管道(1015)分别插入该第一容置腔(4101)和该第二容置腔(4102)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管(4012)的外侧设有第一凸起(4013)和第一凹槽(4014);该第二类型接头(402)包括:管状套件(4021),该套件(4021)的近端设有第二内腔(4103),该第一容置腔(4101)和该第二容置腔(4102)分别与该第二内腔(4103)连通,该套件(4021)的近端设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星晨,张爱丽,张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