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08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内部设有上下或左右两层,一层为吸气通道,另一层为呼气通道,其中,所述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板、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合页、第一弹性皮筋、透气隔板、中药滤芯和滤芯入口,所述呼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板、第二单向阀限位器、第二单向阀合页、第二弹性皮筋、阻力器、阻力器限位器和过滤片,所述呼吸训练器是一种含有中药滤芯的单向双通道呼吸训练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需要进行呼吸训练的患者可自行操作使用,不受操作环境的限制。不受操作环境的限制。不受操作环境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训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是一种呼吸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愈后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一系列研究表明,除了常规用药治疗外,呼吸训练能有助于提高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强化呼吸肌力量,提高呼吸容量,从而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愈后。
[0003]吸入制剂指通过特定的装置将药物活性成分经口腔或鼻腔传输至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不仅可以速效、高效的发挥药效,还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同时具有减少给药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药液不易被细菌感染、方便携带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替代注射方式最有前景的给药途径之一。
[0004]目前,常用的中药吸入疗法有中药雾化吸入、蒸汽吸入、闻香吸入等方式。将中药吸入疗法与呼吸训练相结合,能在有效锻炼呼吸肌的同时,通过吸入中药,对患者呼吸系统进行药物治疗,靶向用药,一定程度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0005]但是目前暂时还没有将中药吸入疗法与呼吸训练有效结合的设备,尤其针对传染性肺病,如何能够在吸入给药的同时,避免呼出气体对肺部进行二次感染,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呼吸训练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内部设有上下或左右两层,一层为吸气通道,另一层为呼气通道,其中,
>[0009]所述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板、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合页、第一弹性皮筋、透气隔板、中药滤芯和滤芯入口,所述滤芯入口设置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尾部,所述透气隔板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内壁四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药滤芯设置于透气隔板一侧和滤芯入口之间的吸气通道内,所述透气隔板另一侧平行设置有设有第一单向阀板,所述第一单向阀板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合页与吸气通道内壁铰接,使第一单向阀板可向远离滤芯入口方向打开,该第一单向阀板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皮筋与第一单向阀限位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与吸气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合页分设于第一单向阀板两侧;
[0010]所述呼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板、第二单向阀限位器、第二单向阀合页、第二弹性皮筋、阻力器、阻力器限位器和过滤片,所述呼气通道后端侧壁上设有气体出口,所述过滤片设置于气体出口处,所述阻力器由阻力板和支撑弹簧组成,所述阻力板与呼气通道内壁四周垂直设置并滑动连接,该阻力板通过支撑弹簧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尾部固定连接,所述阻力器限位器数量为2个,对称固定于呼气通道内壁上,所述阻力器限位
器与阻力板接触连接,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阻力器限位器一侧与吸气通道尾部之间,所述阻力器限位器另一侧设有第二单向阀板,所述第二单向阀板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合页与呼气通道内壁铰接,使第二单向阀板可向靠近阻力板方向打开,该第二单向阀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皮筋与第二单向阀限位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限位器与呼气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限位器、第二单向阀合页分设于第二单向阀板两侧。
[0011]上述呼吸训练器,所述吸气通道与呼气通道双通道间不连通,且均为单向通气,所述吸气通道的滤芯入口处可外接氧气管或雾化器,同时中药滤芯也可以由此处进行更换,所述透气隔板起到隔离中药滤芯的作用,阻力器用于增加患者呼气训练时呼出气流的阻力,以达到呼吸训练的目的。
[0012]优选的,上述呼吸训练器,所述吸气通道的尾部滤芯入口四周还均匀设有气孔。
[0013]优选的,上述呼吸训练器,所述吸气通道的尾部滤芯入口处还设有转换接头,可外接氧气管或雾化器。
[0014]优选的,上述呼吸训练器,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前端的呼吸口大小形状与待外接呼吸面罩相适应。
[0015]有益效果:
[0016]上述呼吸训练器,是一种含有中药滤芯的单向双通道呼吸训练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需要进行呼吸训练的患者可自行操作使用,不受操作环境的限制。具体表现为:
[0017]1、通过吸气训练器中的中药成份,在呼气训练的同时,对使用者进行中药吸入疗法,还可以结合氧气管及雾化吸入中药治疗,靶向作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0018]2、通过呼气训练器可有效训练使用者辅助呼吸的肌肉力量,缓解呼吸肌疲劳,进一步改善使用者肺部功能;
[0019]3、通过单向双通道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者在呼吸训练时呼出的肺部深处气体,在训练时再次通过深吸气带入肺底,且呼气训练器出口有过滤片,适用于传染性肺病患者使用。
[0020]4、轻巧便携,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自行操作,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从而保证了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呼吸训练器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呼吸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第一单向阀板2

第一单向阀限位器
[0024]3‑
第一单向阀合页 4

第一弹性皮筋 5

透气隔板
[0025]6‑
中药滤芯 7

滤芯入口 8

第二单向阀板
[0026]9‑
第二单向阀限位器10

第二单向阀合页
[0027]11

第二弹性皮筋 12

阻力器 13

阻力器限位器
[0028]14

过滤片15

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2所示,所述呼吸训练器,包括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15,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前端的呼吸口大小形状与待外接呼吸面罩相适应,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内部设有上下两层(也可以是左右两层),一层为吸气通道,另一层为呼气通道,其中,
[0031]所述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板1、第一单向阀限位器2、第一单向阀合页3、第一弹性皮筋4、透气隔板5、中药滤芯6和滤芯入口7,所述滤芯入口设置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尾部,同时,所述吸气通道的尾部滤芯入口处还设有转换接头(图略),可外接氧气管或雾化器,该吸气通道的尾部滤芯入口四周还均匀设有气孔,所述透气隔板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内壁四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药滤芯设置于透气隔板一侧和滤芯入口之间的吸气通道内,所述透气隔板另一侧平行设置有设有第一单向阀板,所述第一单向阀板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合页与吸气通道内壁铰接,使第一单向阀板可向远离滤芯入口方向打开,该第一单向阀板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皮筋与第一单向阀限位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与吸气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所述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内部设有上下或左右两层,一层为吸气通道,另一层为呼气通道,其中,所述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板、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合页、第一弹性皮筋、透气隔板、中药滤芯和滤芯入口,所述滤芯入口设置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尾部,所述透气隔板与呼吸训练机主体框架的吸气通道内壁四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药滤芯设置于透气隔板一侧和滤芯入口之间的吸气通道内,所述透气隔板另一侧平行设置有设有第一单向阀板,所述第一单向阀板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合页与吸气通道内壁铰接,使第一单向阀板可向远离滤芯入口方向打开,该第一单向阀板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皮筋与第一单向阀限位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与吸气通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限位器、第一单向阀合页分设于第一单向阀板两侧;所述呼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板、第二单向阀限位器、第二单向阀合页、第二弹性皮筋、阻力器、阻力器限位器和过滤片,所述呼气通道后端侧壁上设有气体出口,所述过滤片设置于气体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咏王秀阳谢祎马兆润陈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海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