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89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6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后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画质。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画质。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画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对于显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显示装置的三大核心发展趋势是显示模组的模组化、降低显示模组的反射率以及显示模组的减薄化,对于显示模组而言,摄像头与显示模组的厚度取决与显示装置的厚度,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存在多个膜层,其约占整个显示模组厚度的1/4,其严重制约着显示模组的减薄化改进。此外,现有的显示模组经支撑结构表面的反射率较高,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由于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从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中支撑结构的表面反射率以及显示模组的厚度。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提供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
[0007]对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逸出量大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逸出量。
[0008]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或第二方面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显示模组。
[0009]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设置,使得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后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此外,由于本申请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不含有Foam/PI/PET层,其能够显著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
[0011]本申请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改性处理,使得金属材质的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支撑结构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如此
设置使得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自由电子的含量较少,使得光经过支撑结构后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光减少,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光反射率,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质量。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需额外添加涂层,有利于显示模组的减薄化。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3]图1是现有技术1的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0014]图2是去掉Foam/PI/PET层、在支撑结构表面设置黑色涂层的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0015]图3为本申请显示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侧面示意图;
[0017]图5为本申请显示模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0018]图6为本申请支撑结构朝向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粗糙面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7为本申请粗糙面表面设置胶粘层的侧面示意图;
[0020]图8为本申请支撑机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黑色涂层的侧面示意图;
[0021]图9为本申请支撑机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膜层的侧面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申请入射光入射膜层后的光线传输路径示意图;
[0023]图11为本申请在支撑结构和显示面板之间设置膜层和黑色涂层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12为本申请显示模组的制备流程图;
[0025]图13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7]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9]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0]如
技术介绍
所述,对比度是评估显示模组画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光的印象,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从而影响客户的观看体验。因此,为了抑制杂散光、光照引起的温度升高或者增加光的透过率,通常要用到降低反射至显示面板的反射率。
[0031]降低光学表面反射率的通常途径是增加减反膜,减反膜又被称为增透膜,其设置在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既能降低表面反射率又能增加透过率。通常是在光学表面上沉积一种或多种材料的薄膜,薄膜的厚度根据减反射条件来确定。如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1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胶膜层、BP(Back Plate,背板)下贴膜,PSA胶膜层、Foam/PI/PET层、PSA胶膜层和支撑结构,其中,Foam/PI/PET层作为减反膜存在,其中,Foam(泡棉),PI(Polyimide聚酰亚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上述膜材料具有色散,导致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在有限的波长区域具有减反射的特征,入射光经过Foam/PI/PET层反射至显示面板上的反射率在5%左右,要想获得宽波段的减反射膜,通常需要复杂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此外,由于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之间存在多个膜层,导致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其厚度约占显示模组的1/4,不利于显示模组的减薄化。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小于所述支撑结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表面的自由电子的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具有凹凸不平的粗糙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的表面设有胶粘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黑色涂层,所述黑色涂层中含有散射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涂层的材质包括黑漆、纳米炭黑、油墨、黑镍和金属碳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散射粒子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有机聚合物空心微球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下特征(1)~(3)中的至少一种:(1)处于所述黑色涂层中心的散射粒子的含量大于处于所述黑色涂层边缘的散射粒子的含量;(2)所述散射粒子均匀分布在所述黑色涂层中;(3)所述黑色涂层的厚度为1μm~5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膜层,所述膜层的材质包括Fe3O4、Fe2O3、Cr2O3、TiO2、Ti2O3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膜层的厚度为0.1μm~10μ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涂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膜层,所述膜层的材质包括Fe3O4、Fe2O3、Cr2O3、TiO2、Ti2O3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膜层的厚度为0.1μm~10μm。9.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显示面板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背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为出光侧,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包括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金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