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98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在目标软土地区构筑水泥基墙体层;在水泥基墙体层终凝之前,采用振击设备将防水毯依次振击入水泥基墙体层内;在相邻的防水毯搭接部位灌注密封阻隔剂,并对露出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防水毯端进行固定,待所述水泥基墙体层养护完成后,即得复合阻隔墙。如此得到的复合阻隔墙,解决了现有水泥基墙体单一防渗性能差、变形开裂导致防渗性能失效等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墙体整体防渗性能。而且,先构筑墙体层,再内置防水毯,振击阻力更小,且能够利用水泥的挤压作用快速将防水毯位置固定,因此施工更便捷,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均降低。间成本均降低。间成本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垂直防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越来越多的尾矿库、渣场、填埋场等污染场地的污染治理问题急需解决。对于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垂直防渗技术通过设置阻隔屏障,将污染物控制在阻隔圈内,阻断污染物向周边迁移扩散的路径,避免污染物泄露导致环境污染。
[0003]软土地区常用的垂直防渗技术主要是刚性阻隔技术,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刚性阻隔墙存在较多缺点,如防渗性能较差,一般很难达到1
×
10
‑7cm/s,且由于应力集中和不均匀变形会导致墙体出现开裂,特别是墙体搭接处更容易产生渗漏隐患。
[0004]传统的阻隔墙体很多采用开槽方式成墙,如土

膨润土泥浆墙,这种成墙工法会造成工程量大、工期长、墙体施工成本高及防渗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内置防水毯虽然能够提高防渗效果,但现有技术大多通过振击设备先将防水毯振击入土体内,同时在其两侧开槽,再注浆养护,一方面该方法开槽难度大,耗时长,另一方面,需要在防水毯底部滞留用于固定防水毯的部件,施工便利性和稳定性不佳。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先构筑水泥基墙体层,再内置防水毯,并在防水毯的搭接部位注入密封阻隔剂的方法,从而得到防渗性优异、不易开裂,且施工便捷,显著节约时间和能耗,降低施工成本。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先在目标软土地区构筑水泥基墙体层;
[0009]在水泥基墙体层初凝与终凝之间,采用振击设备将防水毯依次振击入水泥基墙体层内;
[0010]在相邻的防水毯搭接部位灌注密封阻隔剂,并对露出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防水毯端进行固定,待所述水泥基墙体层养护完成后,即得复合阻隔墙。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基墙体层通过五轴搅拌桩工艺施工成墙,所述五轴搅拌桩工艺的搅拌下沉速度为0.5

1.5m/min,为提升速度1.0

1.5m/min,注浆压力不高于1.5MPa。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材料包括水泥、膨润土、减水剂、硫酸钠和石膏,水灰比为0.6

0.8;
[0013]所述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重的15%~20%;所述膨润土的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5

10%;所述减水剂、硫酸钠和石膏的掺入量依次为水泥重量的0.3~0.5%、0.6

1.3%和1.5

2.5%;所述硫酸钠和石膏的掺入量分别优选为水泥重量的1%和2%。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初凝时间为3
±
0.5h,终凝时间为9
±
0.5h,即在注浆后约3

9小时之间振入防水毯;所述防水毯为GCL膨润土防水毯,渗透系数<5
×
10

11
cm/s,露出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防水毯高度为0.3

0.6m,优选为0.5m。
[0015]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一侧开挖水泥导槽,将所述防水毯的露出部分锚入导槽内,然后然后灌注水泥浆液,实现所述防水毯露出端的固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振击设备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防水毯的固定母板和与所述固定模板相连接的振击器,所述固定母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防水毯的自动锁扣,以使所述防水毯紧贴所述固定母板向下振入所述水泥基墙体层内;所述固定母板优选为一个,且厚度为5

10cm,优选为6

8cm,以防止钢板在振入过程中由于挠度发生弯曲,导致防水毯的不平整性。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母板的底端还设有锥形冲击头,长度为20

40cm。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阻隔剂通过埋置于所述防水毯搭接部位两侧的注浆管注入;所述密封阻隔剂包括水泥50%、膨润土10%、丙烯酸羟丙酯3%、氯化钙2.5%和羧甲基纤维素2.5%,水灰比为1~1.5。
[0019]一种复合阻隔墙,采用以上所述的施工方法得到,包括水泥基墙体层和设置于所述水泥基墙体层内部的防水毯,所述防水毯的搭接部位设有密封阻隔剂层。
[0020]进一步的,所述水泥基墙体层为水泥土搅拌桩墙体层,厚度为60

100cm;所述防水毯为颗粒型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克重为4000

5500g/m2,优选为5000g/m2;所述防水毯的搭接部位长度不小于300mm。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的施工方法,先构筑水泥基墙体层,再通过振击内置防水毯,并在防水毯的搭接部位注入密封阻隔剂。如此操作,无需开槽,利用水泥浆体终凝前的流动性和塑性,将防水毯振入墙体内,然后一体化养护成型,既能减小振入阻力,又能利用浆体的流动挤压作用,将防水毯固定与墙体内,打破了现有技术先内置防水毯再注浆的固有思维,施工便捷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显著节约施工时间和能耗。
[0023]2、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复合阻隔墙,解决了现有技术水泥基墙体单一防渗性能差、变形开裂、接头不严导致防渗性能失效等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墙体整体防渗性能。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合阻隔墙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防水毯的振击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复合阻隔墙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固定母板与防水毯的夹紧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固定母板向上提起过程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
水泥土搅拌桩墙;2

墙体搭接端;3

防水毯;4

注浆管;5

振击设备;6

振击器;7

自动锁扣;8

固定母板;9

冲击头;10

袖阀;11

密封阻隔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在目标软土地区构筑水泥基墙体层;在水泥基墙体层初凝与终凝之间,采用振击设备将防水毯依次振击入水泥基墙体层内;在相邻的防水毯搭接部位灌注密封阻隔剂,并对露出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防水毯端进行固定,待所述水泥基墙体层养护完成后,即得复合阻隔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墙体层通过五轴搅拌桩工艺施工成墙,所述五轴搅拌桩工艺的搅拌下沉速度为0.5

1.5m/min,为提升速度1.0

1.5m/min,注浆压力不高于1.5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材料包括水泥、膨润土、减水剂、硫酸钠和石膏,水灰比为0.6

0.8;所述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重的15%~20%;所述膨润土的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5

10%;所述减水剂、硫酸钠和石膏的掺入量依次为水泥重量的0.3~0.5%、0.6

1.3%和1.5

2.5%;所述硫酸钠和石膏的掺入量分别优选为水泥重量的1%和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区的复合阻隔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初凝时间为3
±
0.5h,终凝时间为9
±
0.5h;所述防水毯为GCL膨润土防水毯,渗透系数<5
×
10

11
cm/s,露出所述水泥基墙体层的防水毯高度为0.3

0.6m,优选为0.5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曹占强葛亚军宗宇坤杨槟赫杨旭刘明达张许陆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