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支承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86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该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主支承杆,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上连接端以及下支承端,还包含有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所述辅助连接杆组中又分别包含有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支承脚


[0001]本技术涉及便携式户外折叠桌椅领域,具体为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可折叠支承脚。

技术介绍

[0002]在户外场所进行露营活动时,人们通常会随车携带可折叠的桌椅用具,以便摆放各种水杯餐具等用品。考虑到车辆空间大小限制,大多数便携式折叠桌都采用折叠形式,但现有的折叠桌虽然着重考虑到了折叠放置时的空间利用率,但是常常会出现连接结构不够稳定、容易发生损坏的弊端。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710998846.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一种折叠支腿的支撑结构,包括铰接于面板上的支腿和连接于所述支腿与所述面板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在支撑时处于同一直线的相互铰接的一对支撑杆,一支撑杆的端部铰接于所述面板上,另一支撑杆的端部铰接于所述支腿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一对相互铰接的铰接端头,所述铰接端头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邻的两端,通过转动铰接端头改变两个支撑杆的相对转动平面与支腿相对面板转动的转动平面的状态。该折叠支腿的支撑结构通过设置转动的铰接端头,改变两个支撑杆的转动方向,使支撑杆在支腿的转动平面内形成一个不可折叠的稳定支撑杆,保证了支腿的稳定性。通过分析该专利文件中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其中的支撑组件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其中的两部分支承杆之间的锁止固定效果,因此在出现振动或是碰撞的情况下一旦该部分发生旋转,使两段支承杆重新回到可相对转动的状态时,则会直接失去对上班桌板件的支承作用,使折叠桌直接出现垮塌倾覆的情况。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用于便携式折叠桌的一种便于折叠收纳且具有稳定可靠支承能力的可折叠支承脚。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主支承杆,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用于与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活动连接的上连接端以及用于与地面相接触起到支承作用的下支承端,还包含有用于在支承脚展开状态下对所述主支承杆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所述辅助连接杆组中又分别包含有当支承脚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
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抵限位结构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抵部上形成有支抵平面,而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抵平面相抵靠贴合的限位平面。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主支承杆包含有分列于桌板件左右两侧的一对杆件以及固定连接在这一对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所述第一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横向连杆的靠中部位置处。
[0011]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段中包含有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左右两侧的分支杆件,两个所述分支杆件互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并且能够环绕分别位于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两条中心轴线进行转动。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分支杆件的靠下部形成沿水平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外扩延伸部,使两侧的分支杆件同时与所述横向连杆相连时形成三角结构。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限位平面由所述限位部同时向两侧对称延伸形成。
[0014]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主支承杆的上方还设置有过渡连接于所述主支承杆和桌板件之间的框架连接件,所述框架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部相连接,而所述框架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支承杆的上端可回转地相连接。
[0015]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框架连接件呈环形,所述第二铰接回转部位于所述框架连接件的内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实现以下多项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通过支抵部和限位部之间的平面抵接作用,使得两部分之间的抵接效果更加稳定可靠。此外,支抵部和限位部的之间的抵止作用还能够对可折叠支脚自身的折叠方向进行限制,避免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发生相对逆向转动进而无法完成相对于桌板件折叠收纳的情况出现。
[0018]2.本技术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通过将两侧的分支杆件各自同时向外侧延伸后连接固定于连接于支脚杆件之间的横向连杆上从而形成稳定的一种三角结构,使桌板件所承受的作用力能够均匀地向两侧的支脚杆件分摊,使折叠桌的整体承载强度和耐用性都能够得到提升。
[0019]3.本技术中所给出的这种可折叠支承脚中包含有用于在折叠桌展开状态下对桌脚起到固定限位并且能起到辅助支承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该辅助连接杆组中所形成的支抵限位限位结构能够保证在所述辅助连接杆组进行支承时,由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互相铰接形成的辅助连接杆组整体始终保持在一种平直的状态,避免由于摇晃振动或是承载变形导致所述辅助连接杆组弯折失效。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进行折叠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可折叠支承脚与桌板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4为支抵限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限位卡接件与辅助连接杆组之间的配合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两侧的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连接形成便携式折叠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便携式折叠桌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便携式折叠桌进行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A——桌板支脚折叠连接单元;
[0030]1——可折叠支承脚;
[0031]2——桌板件;
[0032]3——回转中心连杆
[0033]4——主支承杆,401——横向连杆;
[0034]5——辅助连接杆组,501——第一连接段,502——第二连接段;
[0035]6——支抵限位结构,601——支抵部,602——限位部;
[0036]7——分支杆件,701——外扩延伸部;
[0037]8——框架连接件;
[0038]9——限位卡接件,901——台阶形止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主支承杆(4),所述主支承杆(4)包含有用于与桌板件(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活动连接的上连接端以及用于与地面相接触起到支承作用的下支承端,还包含有用于在支承脚展开状态下对所述主支承杆(4)起到限位固定作用的辅助连接杆组(5),所述辅助连接杆组(5)中又分别包含有当支承脚在展开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第一连接段(501)以及位于上侧的第二连接段(502),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下端部与所述主支承杆(4)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一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上端部与所述桌板件(2)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第二铰接回转部,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下端部之间也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形成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第二连接段(502)之间还形成有用于对这两部分连接段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支抵限位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抵限位结构(6)包含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501)上端上缘部分的支抵部(60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02)下端下缘部分的限位部(6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支承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抵部(601)上形成有支抵平面,而所述限位部(602)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支抵平面相抵靠贴合的限位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立博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