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系统串油管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32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包括尾管,所述尾管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一密封处,所述尾管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二密封处,所述尾管的内壁感觉有尾轴,所述尾管的内部设有尾轴空腔,所述尾管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轴承。通过优化管路串洗路径,原则上将“大于Φ42粗”管路作为系统主管路串联,而将“小于Φ42细”管路与其他“细”管路并联,尽可能的将所有串洗管路管径一致,将串油的系统管路优化后,将串油泵的联接软管放置在系统最上端,避免串油泵因联接软管过长导致的无效做功,优化后的串油管路串油效率大大提高,还节省了人工成本,例如艉管滑油系统原来需要耗时约十天串油才能结束,更换串油联接方式后串油耗时七天。耗时七天。耗时七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舱系统串油管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舱系统
,具体为机舱系统串油管道。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机舱艉管滑油系统、滑油净化、气缸油等管路系统(以下简称“管路系统”)串油清洁工艺存在以下弊端:1、系统管路“粗、细”管路采用“串联”方式联接,导致串油效率降低,“细”管路在串联系统中极大的影响了串油管路的串洗油的流量和速率,串油效率大大降低;2、大部分管路系统串洗“进、出”口设置在了机舱较低的位置,串油软管需要拉长线至管路系统的“进、出口”,串洗泵需要克服串洗油在联接软管中的重力,导致串洗泵的串洗效率不高;3、串洗软管消耗较大,需要长距离连接,连接接头也逐渐增加,导致人工成本逐渐提高、串油接头的采购和加工成本逐渐提高,甚至出现串油软管数量不足的情况,软管的采购成本也再次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机舱系统串油管道。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时,通过优化管路串洗路径,原则上将“大于Φ42粗”管路作为系统主管路串联,而将“小于Φ42细”管路与其他“细”管路并联,尽可能的将所有串洗管路管径一致,将串油的系统管路优化后,将串油泵的联接软管放置在系统最上端,避免串油泵因联接软管过长导致的无效做功,优化后的串油管路串油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还节省了人工成本,例如艉管滑油系统原来需要耗时约十天串油才能结束,2号船更换串油联接方式后串油耗时七天,优化后,串洗管路用联接软管不用长距离拉设,既节省了串油软管,又减少了拉设软管所消耗的时间,工人的工作负荷降低,减少了系统中软管的跨接,部分位置只需要开阀即可实现系统联通。
[0006]本专利技术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包括尾管,所述尾管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一密封处,所述尾管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二密封处,所述尾管的内壁感觉有尾轴,所述尾管的内部设有尾轴空腔,所述尾管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轴承,所述尾管的外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前轴承,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管,所述第一油管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第一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箱,所述尾管的一侧箍连接有第一串联管,所述尾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串联管,所述第一串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第二串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波纹折叠管,所述波纹折叠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串联管,所述尾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法兰盘,所述第一上法兰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法兰盘,所述第一上法兰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纵连管,所述第一上法兰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上法兰盘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下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尾管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尾管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层。
[0007]优选的,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一端
固定连接有供油装置,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油管。
[0008]优选的,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的外侧箍连接有第四油管,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油管,所述第四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的一端与尾管第一密封处相互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七油管,所述第七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油箱,所述第一油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六油管,所述第六油管与第七油管相互贯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八油管,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九油管,所述第九油管的一端与第二油箱的相互连接,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十油管,所述第二油箱的底端与总油箱相互贯通连接,所述第三油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油箱,所述第三油箱与总油箱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油箱的顶端与冲洗油泵相互贯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串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串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上法兰盘,所述第一串联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下法兰盘,所述第二下法兰盘的外侧螺纹套设连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二下法兰盘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二上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法兰盘。
[0012]优选的,所述尾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串联管,所述第二串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上法兰盘,所述波纹折叠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下法兰盘,所述波纹折叠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上法兰盘,所述第三上法兰盘的外侧螺纹套设连接有第四螺栓,所述第三上法兰盘通过第四螺栓与第三下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上法兰盘与第三下法兰盘的外侧均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内壁螺纹套设连接有调节螺栓。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串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法兰盘,所述第三串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下法兰盘,所述第四下法兰盘的外侧螺纹套设连接有第五螺栓,所述第四下法兰盘通过第五螺栓与第四上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上法兰盘与第四下法兰盘外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外壁与调节螺栓通过螺纹套设连接。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系统原原理图。
[0015]图2是尾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的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尾管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4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图5的B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

6中:1、尾管;2、尾管第一密封处;3、尾管第二密封处;4、尾轴;5、尾轴空腔;6、后轴承;7、前轴承;8、第一油箱;9、供油装置;10、第二油箱;11、第三油箱;12、冲洗油泵;13、总油箱;14、第一油管;15、第二油管;16、第三油管;17、第四油管;18、第五油管;19、第六油管;20、第七油管;21、第八油管;22、第九油管;23、第十油管;24、第一串联管;25、软管;26、第二串联管;27、波纹折叠管;28、第三串联管;29、纵连管;30、加强层;31、第一上法兰盘;
32、第一下法兰盘;33、第一螺栓;34、安装槽;35、固定盘;36、第二螺栓;37、控制阀;38、第二上法兰盘;39、第二下法兰盘;40、第三螺栓;41、第三上法兰盘;42、第三下法兰盘;43、第一螺纹槽;44、调节螺栓;45、第四螺栓;46、第四上法兰盘;47、第四下法兰盘;48、第五螺栓;49、第二螺纹槽;50、第六法兰盘;51、第六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根据如图1

6所示的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包括尾管1,尾管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一密封处2,尾管1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二密封处3,尾管1的内壁感觉有尾轴4,尾管1的内部设有尾轴空腔5,尾管1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轴承6,尾管1的外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前轴承7,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管14,第一油管1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包括尾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一密封处(2),所述尾管(1)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尾管第二密封处(3),所述尾管(1)的内壁感觉有尾轴(4),所述尾管(1)的内部设有尾轴空腔(5),所述尾管(1)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后轴承(6),所述尾管(1)的外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前轴承(7),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管(14),所述第一油管(1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第一油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箱(8),所述尾管(1)的一侧箍连接有第一串联管(24),所述尾管(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串联管(26),所述第一串联管(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25),所述第二串联管(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波纹折叠管(27),所述波纹折叠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串联管(28),所述尾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法兰盘(31),所述第一上法兰盘(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法兰盘(31),所述第一上法兰盘(3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纵连管(29),所述第一上法兰盘(3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33),所述第一上法兰盘(31)通过第一螺栓(33)与第一下法兰盘(32)固定连接,所述尾管(1)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槽(34),所述尾管(1)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层(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管(15),所述第二油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油装置(9),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油管(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外侧箍连接有第四油管(17),所述尾管第二密封处(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五油管(18),所述第四油管(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油箱(10),所述第二油箱(10)的一端与尾管第一密封处(2)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七油管(20),所述第七油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总油箱(13),所述第一油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六油管(19),所述第六油管(19)与第七油管(20)相互贯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系统串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八油管(21),所述尾管第一密封处(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九油管(22),所述第九油管(22)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兆坤姚伟峰黄晓亮应辉蒋国园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