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16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金属屋面穿管结构,所述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包括了从屋面穿出的管道(10)、第一防水层(20)、第二防水层(30)、第一环形箍圈(40)、第二环形箍圈(50)、遮挡盖(60)和固定套件(70)。第一防水层(20)、固定套件(70)和第二防水层(30)依次套设在所述管道(10)上,第一环形箍圈(40)则将第二防水层(30)箍紧在管道(10)上。遮挡盖(60)套设在管道(10)外并且由第二环形箍圈(50)将遮挡盖(60)箍紧在管道(1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雨水直接流到管道(10)与屋面的连接处,而且减少日晒雨淋对防水层的老化,提高了设有管道(10)的屋面防水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屋面穿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面装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屋面穿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排烟等需要,管道需要从屋内穿到屋外,屋面穿管的设置破坏了屋面的整体性,而且屋面穿管与屋面之间的连接处由于热胀冷缩等因素容易出现缝隙,从而产生渗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屋面防水性能的金属屋面穿管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包括从屋面穿出的管道、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一环形箍圈、第二环形箍圈、遮挡盖和固定套件;所述第一防水层、所述固定套件和所述第二防水层依次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第一环形箍圈套设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上,用于将所述第二防水层固定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遮挡盖套设在所述穿管外,用于盖住所述第一环形箍圈和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第二环形箍圈套设在所述遮挡盖上,用于将所述遮挡盖固定在所述管道上。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盖包括内壁面;所述套管包括外壁面;所述套盖与所述管道相对的一面为内壁面;所述套管与所述套盖相对的一面为外壁面;和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管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管道之间的距离。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件包括套管和与所述套管相适配的套盖;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勾部;所述套盖包括第二勾部;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外;所述套管与所述套盖靠近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勾部;所述套盖套设在所述管道外;所述套盖与所述套管靠近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勾部;和所述第一勾部与所述第二勾部之间存在空隙。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屋面连接的环形延边;和所述套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勾部,另一端则向着远离所述管道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所述环形延边。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箍圈包括导水外壁面;所述第一环形箍圈与所述管道之间设有防水密封胶;和所述导水外壁面的顶部到所述管道的距离小于所述导水外壁面的底部到所述管道的距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屋面穿管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套管和所述屋面连接的连接件,和泛水板;所述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屋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所述环形延边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和所述泛水板至少部分放置在所述环形延边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几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数量均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端并且朝向同一方向
延伸;和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垂直连接于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端部且向相反方向延伸。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屋面穿管结构还包括聚氨酯发泡层;所述聚氨酯发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套管之间;和所述套管与所述聚氨酯发泡层之间存在空隙。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件还包括第一环形固定圈;所述第一环形固定圈包括套圈和延伸板;所述套圈套设在所述管道外,并且与所述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从所述套圈向着远离所述管道方向延伸;和所述套盖放置在所述延伸板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件还包括第二环形固定圈;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与所述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固定圈和所述第一环形箍圈之间;和所述第二防水层覆盖在所述第二环形固定圈、所述套盖、和所述套管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屋面穿管结构,该金属屋面穿管结构设有多层防水层,能避免雨水直接流到管道与屋面的连接处,而且减少日晒雨淋对防水层的老化,提高了屋面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金属屋面穿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套盖与第二防水层之间的受力示意图;
[0019]图5是图3中的连接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包括从屋面穿出的管道10、第一防水层20、第二防水层30、第一环形箍圈40、第二环形箍圈50、遮挡盖60和固定套件70。固定套件70包括套管71和与套管71相适配的套盖72。第一防水层20、固定套件70和第二防水层30依次套设在管道10上。第一防水层20设置在固定套件70内,可以避免第一防水层20遭到日晒雨淋,减缓第一防水层20老化。第一环形箍圈40则套设在第二防水层30上,这样第一环形箍圈40就将第二防水层30箍紧在管道10,加强第二防水层30与管道10的固定连接强度。遮挡盖60则套设在穿管外,第二环形箍圈50套设在遮挡盖60上将遮挡盖60箍紧在管道10上。遮挡盖60从管道10向外延伸,这样雨水能顺着遮挡盖60向外流走,避免雨水直接流到屋面跟穿管连接处。同时遮挡盖60遮住第一环形箍圈40和第二防水层30,减少阳光对第一环形箍圈40和第二防水层30的直接照射减少和避免雨水直接滴到第一环形箍圈40和第二防水层30上。这样即使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所金属屋面穿管结构的防水性能也不会因为结构的老化而降低。而且遮挡盖60还能遮挡风,起到一定的抗风作用。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箍圈40与管道10之间设有防水密封胶。遮挡盖60的设置能避免密封胶被阳光直接照射,减缓密封胶的老化,保证了第一环形箍圈40与管道10之间的防水性能。这样即使有细微水份沿着遮挡盖60与管道10的缝隙渗漏到第一环形箍圈
40,因为防水密封胶的存在,水能被阻挡住,就不会通过第一环形箍圈40继续往下渗漏。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环形箍圈40设有导水外壁面,具体来说,导水外壁面的底部到管道10的距离大于其顶部到管道10的距离,这样即使有水滴落到导水外壁面上时,水也能顺着导水外壁面往外排,从而不会停留在第一环形箍圈40与管道10的连接处,减少水通过第一环形箍圈40与管道10的连接处的缝隙往下渗漏的可能。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环形箍圈50设有与第一环形箍圈40一样的导水外壁面,起到减少水通过第二环形箍圈50与管道10的连接处的缝隙往下渗漏的作用。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4所示,固定套件70包括套管71和与套管71相适配的套盖72。套盖72内壁面到管道10的距离D1大于套管71外壁面到管道10的距离D2。当套盖72和套管71都套到管道10后,套盖72与套管71之间就存在间隙,这样的间隙给套盖72提供往套管71方向变形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第二防水层30的紧密贴附。具体来说,当第二防水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屋面穿出的管道(10)、第一防水层(20)、第二防水层(30)、第一环形箍圈(40)、第二环形箍圈(50)、遮挡盖(60)和固定套件(70);所述第一防水层(20)、所述固定套件(70)和所述第二防水层(30)依次套设在所述管道(10)上;所述第一环形箍圈(40)套设在所述第二防水层(30)上,用于将所述第二防水层(30)固定在所述管道(10)上;所述遮挡盖(60)套设在所述穿管外,用于盖住所述第一环形箍圈(40)和所述第二防水层(30);和所述第二环形箍圈(50)套设在所述遮挡盖(60)上,用于将所述遮挡盖(60)固定在所述管道(1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件(70)包括套管(71)和与所述套管(71)相适配的套盖(72);所述套盖(72)包括内壁面;所述套管(71)包括外壁面;所述套盖(72)与所述管道(10)相对的一面为内壁面;所述套管(71)与所述套盖(72)相对的一面为外壁面;和所述内壁面与所述管道(1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壁面与所述管道(10)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71)还包括第一勾部(711);所述套盖(72)还包括第二勾部(721);所述套管(71)套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20)外;所述套管(71)与所述套盖(72)靠近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勾部(711);所述套盖(72)套设在所述管道(10)外;所述套盖(72)与所述套管(71)靠近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勾部(721);和所述第一勾部(711)与所述第二勾部(721)之间存在空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71)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屋面连接的环形延边(712);和所述套管(7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勾部,另一端则向着远离所述管道(1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所述环形延边(7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屋面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箍圈(40)包括导水外壁面;所述第一环形箍圈(40)与所述管道(10)之间设有防水密封胶;和所述导水外壁面的顶部到所述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君遥王兴堂刘磊刘东海陈晓莉庄培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