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布局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16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布局方法,包括储能箱体,储能箱体至少包括储能仓、电池设备仓和控制仓,储能仓内设有多块防火隔离板,以将储能仓分隔为走线槽和多个储能室,走线槽的两端分别与电池设备仓和控制仓连通,各储能室均具有朝向储能仓外侧的开口,储能仓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维修仓门,以封堵各储能室的开口;电池设备仓内设有电流转化元件,以进行交/直电流转化;控制仓内设有控制柜,以进行充放电控制。该储能系统通过对储能箱体重新布局,采用外开门方式,维护或维修在储能箱体外部进行,维护或维修的安全风险低,同时操作更加便利;此外,无中间预留工作空间,不存在火势蔓延条件,不会波及到相邻的储能室,极大地提高了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高了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高了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布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其布局方法,属于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储能系统(CESS)是针对移动储能市场的需求开发的集成化储能系统,其内部集成电池柜、电池管理系统(BMS)、监控系统等,并可根据客户需求集成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
[0003]参照图5所示,为目前现有的储能系统整体布局形式,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集装箱100的两端分别是双开工作门101和安全出口102,电池架103排布于集装箱内部的两侧,中间具有工作通道104以供工作人员行走,从而能够对储能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等操作。
[0004]然而,目前的这种布局形式,一旦某一电池架着火,由于中间预留的工作空间形成了火势蔓延条件,容易发生一处着火,引起其他电池发生着火的情况;同时,在处理电池着火时,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储能集装箱内部,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此外,工作人员在储能集装箱内部对电池进行维护或维修时,若出现电池着火也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箱体,所述储能箱体至少包括储能仓、电池设备仓和控制仓,所述储能仓位于所述电池设备仓和控制仓之间;所述储能仓内设有多块防火隔离板,所述多块防火隔离板相互拼接并配合所述储能仓的内壁共同将所述储能仓分隔为走线槽和多个储能室,所述走线槽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电池设备仓连通的第一走线孔,所述走线槽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控制仓连通的第二走线孔,所述多个储能室均与所述走线槽连通且所述多个储能室相互独立,各所述储能室均具有朝向所述储能仓外侧的开口,所述储能仓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维修仓门,以封堵各所述储能室的开口;其中,所述储能室内放置有电池簇,各所述储能室内的所述电池簇相互串联或相互并联;所述电池设备仓内设有电流转化元件,所述走线槽内安装有与所述多个储能室相对应的多股导线,所述多股导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流转化元件电连接,所述多股导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多个储能室内的所述电池簇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控制仓内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与所述多个储能室内的所述电池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池簇进行充电或放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能室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储能室位于所述储能仓的第一侧,且第一组中各所述储能室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储能仓的第一侧;第二组储能室位于所述储能仓的第二侧,且第二组中各所述储能室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储能仓的第二侧,所述走线槽位于所述第一组储能室与所述第二组储能室之间,其中,所述储能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储能仓的两相对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内设有隔板,以将所述走线槽分隔为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与所述第一组储能室连通,所述第二走线槽与所述第二组储能室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储能室或所述第二组储能室中,每两个所述储能室为一对,每一对所述储能室均对应一个维修仓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备仓包括中压仓、第一高压仓和第二高压仓,所述电流转化元件包括变流器、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二高压仓位于所述储能仓的远离所述控制仓的一侧,所述变流器安装于所述第二高压仓内并通过所述多股导线与各所述电池簇电连接,以用于将电流在交流电与直流电之间进行转化;所述第一高压仓位于所述第二高压仓的远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繁
申请(专利权)人:魔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