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16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使用封堵剂驱替饱和地层水的人造岩心,并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试不同注入压力下封堵剂饱和且在岩心中膨胀后的分布状态,评价不同封堵剂在岩心基质或裂隙中的分布规律。首先,制作含人工裂缝的人造岩心,内置裂缝未贯穿岩心,利用模拟地层水饱和岩心;其次,在岩心驱替实验时,设置围压15~20MPa,对岩心进行封堵剂连续驱替实验,确保堵剂完全饱和人造岩心后结束,随后调整新的入口端恒定压力,重复实验;最后,等堵剂完全膨胀后,对岩心进行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不同注入压力下封堵剂的岩心T2谱曲线,评价堵剂在岩心基质、裂隙中的分别规律,指导现场堵剂应用。指导现场堵剂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生产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长庆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诸多区块已经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含水上升导致油井产量快速下降,全油田高含水、水淹原因长停井已达到7358口,年影响产能200万吨,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持续、高效稳产。为了恢复见水井产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前期开展了水井调驱、油井堵水措施,该类措施效果受封堵剂性能、分布规律、用量等因素影响。因此,一种适用的封堵剂性能评价实验方法,是保证水井调驱、油井堵水措施效果的根本。以前封堵剂性能的实验方法主要评价封堵剂体系的粘度和强度,此次评价方法,主要评价不同封堵剂在基质、裂隙中的分布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多段塞堵剂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使用封堵剂驱替饱和地层水的人造岩心,并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试不同注入压力下封堵剂饱和且在岩心中膨胀后的分布状态,评价不同封堵剂在岩心基质或裂隙中的分布规律。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05]步骤1、将人造岩心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对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制作符合实验规范的岩心;
[0006]步骤2、将步骤1制作的岩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烘干,随后将烘干的岩心置于岩心饱和装置中,以地层水为介质,在常温条件下饱和72h以上,得到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
[0007]步骤3、对步骤2的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饱和水状态下岩心T2谱曲线;
[0008]步骤4、将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后岩心置于岩芯夹持器中,设置围压,注封堵剂驱替岩心,注入封堵剂时设置不同的注入压力,所述注入压力为1~15MPa,在岩心夹持器出口端排出液体达到2~3PV时,PV指孔隙体积,认为封堵剂完全饱和人造岩心;
[0009]步骤5、对步骤4驱替后的饱和人造岩心置于60~70℃水浴之中,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确保封堵剂在人造岩心中完全膨胀;将封堵剂膨胀后的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注封堵剂条件下岩心T2谱曲线,从而得出不同压力下该封堵剂的动态封堵效果;
[0010]步骤6:使用不同的封堵剂循环步骤4

5,然后比对不同封堵剂在岩心中的分别规律,从而选择现场应用最佳封堵剂。
[0011]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2]步骤1人造岩心,制作的是直径25mm,长度50mm的圆柱体形状。
[0013]步骤2烘干是在80~85℃条件下烘干48~50h。
[0014]步骤1的人造岩心,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制作人工裂缝,且裂缝未穿透人造岩心两端。
[0015]在步骤4中,设置不同的注入压力,依据矿场实际储层不压开新缝条件下的压力。
[0016]步骤4注入封堵剂时,设置围压为15

20Mpa。
[0017]在步骤5中依据矿场实际储层温度;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依据堵剂完全凝固的时间。
[0018]步骤4岩芯夹持器为南通华兴石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φ25*80。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测试不同封堵剂在含有人工裂缝的人造岩心中的分布规律,且能准确测试封堵剂在岩石基质、裂缝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准确,可参考性强,对现场水井调剖、油井堵水优选封堵剂类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0020]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属于采油工程中油藏措施增产领域,提供了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在注水油田领域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大,只要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一定时期后,该创新成果是要使用的一种有效、必备技术方法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22]步骤1、将人造岩心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对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制作符合实验规范的岩心,人造岩心,制作的是直径25mm,长度50mm的圆柱体形状,人工造缝是沿岩心内部沿长度方向制作人工裂缝,且裂缝未穿透人造岩心两端;
[0023]步骤2、将步骤1制作的岩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烘干,烘干是在80~85℃条件下烘干48~50h,随后将烘干的岩心置于岩心饱和装置中,以地层水为介质,在常温条件下饱和72h以上,得到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
[0024]步骤3、对步骤2的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饱和水状态下岩心T2谱曲线;
[0025]步骤4、将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后岩心置于岩芯夹持器中,设置围压为15

20Mpa,注封堵剂驱替岩心,注入封堵剂时设置不同的注入压力,所述注入压力为1~15MPa,在岩心夹持器出口端排出液体达到2~3PV时,PV指孔隙体积,认为封堵剂完全饱和人造岩心;
[0026]步骤5、对步骤4驱替后的饱和人造岩心置于60~70℃水浴之中,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确保封堵剂在人造岩心中完全膨胀;将封堵剂膨胀后的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注封堵剂条件下岩心T2谱曲线,从而得出不同压力下该封堵剂的动态封堵效果;
[0027]步骤6:使用不同的封堵剂循环步骤4

5,然后比对不同封堵剂在岩心中的分别规律,从而选择现场应用最佳封堵剂。
[0028]在步骤5中岩心置于60~70℃水浴之中,依据矿场实际储层温度;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依据堵剂完全凝固的时间。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多段塞堵剂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岩心驱替实验,使用封堵剂驱替饱和地层水的人造岩心,并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测试不同注入压力下封堵剂饱和且在岩心中膨胀
后的分布状态,评价不同封堵剂在岩心基质或裂隙中的分布规律。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0031]步骤1、将人造岩心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制作符合实验规范的岩心;
[0032]步骤2、将步骤1制作的岩心置于干燥箱中在80℃条件下烘干48h,随后将烘干的岩心置于岩心饱和装置中,以地层水为介质,在常温条件下饱和72h,得到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
[0033]步骤3、对步骤2的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饱和水状态下岩心T2谱曲线;
[0034]步骤4、将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后置于岩心夹持器中,设置围压,注封堵剂A驱替岩心,注入封堵剂A时设置不同的注入压力,所述注入压力为1MPa,在岩心夹持器出口端排出液体达到2PV时,认为封堵剂A完全饱和人造岩心。
[0035]步骤5、对步骤4驱替后的人造岩心置于60℃水浴之中,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确保封堵剂A在人造岩心中完全膨胀;将堵剂A膨胀后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注入压力小于3MPa,堵剂A在人造岩心的基质孔隙和裂隙之中都有分布;注入压力介于3~10MPa时,堵剂A主要分布在人造岩心的基质孔隙中,裂隙中无堵剂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段塞封堵剂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将人造岩心采用线切割的方法,对岩心进行人工造缝,制作符合实验规范的岩心;步骤2、将步骤1制作的岩心置于干燥箱中进行烘干,随后将烘干的岩心置于岩心饱和装置中,以地层水为介质,在常温条件下饱和72h以上,得到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步骤3、对步骤2的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饱和水状态下岩心T2谱曲线;步骤4、将饱和地层水人造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后岩心置于岩芯夹持器中,设置围压,注封堵剂驱替岩心,注入封堵剂时设置不同的注入压力,所述注入压力为1~15MPa,在岩心夹持器出口端排出液体达到2~3PV时,PV指孔隙体积,认为封堵剂完全饱和人造岩心;步骤5、对步骤4驱替后的饱和人造岩心置于60~70℃水浴之中,并维持该温度7天以上,确保封堵剂在人造岩心中完全膨胀;将封堵剂膨胀后的岩心开展核磁共振T2谱测试,获取注封堵剂条件下岩心T2谱曲线,从而得出不同压力下该封堵剂的动态封堵效果;步骤6:使用不同的封堵剂循环步骤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转红张矿生杨海恩薛小佳李向平段鹏辉卜军康博赵旭东杨立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