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包括腹压带本体,所述腹压带本体内形成有气体腔,所述腹压带本体两侧分别形成有连接扣;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设置有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上形成有气压计;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还分别形成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打气气囊;所述排气管上连接有抽气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抽气气囊,实现辅助快速放气和末期抽取剩余气体的作用,节省腹压带放气所需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等待和提高放射设备的使用率。射设备的使用率。射设备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
技术介绍
[0002]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不到20%病人属于Ⅰ期,手术是此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5年总生存率达到60
‑
70%。但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即使在现代外科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进行肺叶切除术也伴随着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另外,约25%左右病人因为心、肺功能差或其他伴随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如果这部分患者不给予治疗而只是等待观察,即使早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只有9个月左右。
[0003]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技术为上述这此无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痘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0004]SBRT技术是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的拓展。SRS这个概念在1951年由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sLeksell首次提出,即用多个三维设计的小照射野单次大剂量定向照射体内的病灶,它的原理类似于利用放大镜将光线集中在一点,产生能呈聚集达到对小病灶的毁损。这项技术另外一个优点是对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起到类似手术的作用。人们熟知的X刀、y刀,是能实现这一技术的早期装置。SBRT是应用于体部肿瘤的SRT技术,它是用高能射线这把无形的刀来"切除”早期肺部肿瘤。
[0005]在进行SBRT治疗时,对于肺癌、肝癌患者需要对腹部进行固定,目前一般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高低桥技术,通过类似龙门架式结构固定在治疗床两侧,通过中部的压板下压实现对腹部固定。另外一种是使用SBRT腹压带,如图1所示,腹压带本体1为可充放气的气囊结构,腹压带的两侧通过连接扣11可拆卸扣合在治疗床上,通过对负压内充气,气囊膨胀,实现对腹部的压紧。
[0006]但是SBRT腹压带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在上一患者使用腹压带后,需要对腹压带进行放气,现有的方式放气通道与充气通道为同一通道(与传统水银式血压计打气结构相似,使用后通过旋钮放气),由于腹压带充气量较多,导致放气速度较慢,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将腹压带内气体排出。而且腹压带内容易剩余一些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腹压带无法完全变平以供给下一患者使用,而平整的腹压带更加方便治疗师准确调整腹压带的安装位置。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解决现有腹压带放气速度慢的问题;其具有放气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放射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10]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中,包括腹压带本体,所述腹压带本体内形成有气体腔,所述腹压带本体两侧分别形成有连接扣;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设置有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上形成有气压计;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还分别形成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打气气囊;所述排气管上连接有抽气气囊。
[0011]进一步,所述抽气气囊旁并排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抽气气囊两端的排气管连接,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旁通开关。
[0012]进一步,所述气压计为指针式气压计。
[0013]进一步,所述打气气囊和抽气气囊为乳胶打气球,所述乳胶打气球的前后均安装有气阀。
[0014]进一步,所述抽气气囊和排气气囊共用一个单向气囊,所述进气管中部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排气管中部设置有第二三通阀,所述单向气囊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单向气囊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三通阀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上的切换结构为切换旋钮。
[0016]进一步,所述单向气囊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一、在上一患者使用后需要放气时,不仅可以从进气管方向通过打开原有打气气囊上的放气开关进行放气,还能够通过按压抽气气囊通过排气管从腹压带本体的气体腔内进行辅助抽气,在气体腔内的气体排出大部分后,关闭打气气囊上的放气开关,通过按压所述抽气气囊进行放气。
[0019]二、通过设置旁通管,快速排气时,打开所述旁通开关使得所述旁通管连通,气体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至所述旁通管,从而绕过所述抽气气囊,实现快速的排气。此时也可配合打开原有打气气囊上的放气开关进行放气,加快放气速度。在气体腔内的气体排出大部分后,关闭打气气囊上的放气开关和,通过按压所述抽气气囊进行放气。
[0020]三、也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单向气囊同时作为打气气囊和抽气气囊进行使用,如此节省一个气囊。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实现打气状态、快速放气状态和抽气状态的切换。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抽气气囊,实现辅助快速放气和末期抽取剩余气体的作用,节省腹压带放气所需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等待和提高放射设备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现有的腹压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具有单向气囊、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腹压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打气状态时气体在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单向气囊内的流动示意图。
[0026]图5为快速放气状态时气体在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单向气囊内的流动示意图。
[0027]图6为抽气状态时气体在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和单向气囊内的流动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腹压带本体1;连接扣11;压力管2;气压计21;进气管3;打气气囊31;放气开关311;排气管4;抽气气囊41;旁通管42;旁通开关421;单向气囊5;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一三通阀61;第二三通阀62;切换旋钮63。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1]如图2至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包括腹压带本体1,所述腹压带本体1内形成有气体腔(图中未示出),所述腹压带本体1两侧分别形成有连接扣11;所述腹压带本体1上设置有压力管2,所述压力管2上形成有气压计21;所述腹压带本体1上还分别形成有进气管3和排气管4;所述进气管3上连接有打气气囊31;所述排气管4上连接有抽气气囊41。
[0032]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在上一患者使用后需要放气时,不仅可以从进气管3方向通过打开原有打气气囊31上的放气开关311进行放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压带本体,所述腹压带本体内形成有气体腔,所述腹压带本体两侧分别形成有连接扣;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设置有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上形成有气压计;所述腹压带本体上还分别形成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打气气囊;所述排气管上连接有抽气气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气囊旁并排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抽气气囊两端的排气管连接,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旁通开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计为指针式气压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放射治疗固定腹压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瑞全,陈新佳,林布雷,陈崇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