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8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包括:出风组件,包括风道主体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内侧,所述风道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引水结构,适于导流水体并使运动轨迹避位所述动力组件;湿帘组件,与所述风道主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出风方向上;集水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的下侧,适于收集顶侧供水并向所述湿帘组件供水。通过在风道主体顶部设置引水结构,且引水结构的引水轨迹可以避位动力组件,引水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引水导流,避免水流的外溢或外溅,降低用户对加湿器外部的清洁需要。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克服加湿器在顶部加水时,容易发生间隙进水或外部洒水,增加安全隐患,增加清洁成本的缺陷。增加清洁成本的缺陷。增加清洁成本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湿器
,具体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空气加湿器逐渐成为家庭常用的电器,成为干燥地区家庭不可缺少的一种小型家电产品。
[0003]其中,蒸发型加湿器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通过布液器将水喷淋到湿帘上,再通过自然风或内部风力穿过湿帘时,湿帘中的水蒸发带走空气中大量的潜热,达到对固定空间降温和加湿的效果。而蒸发型加湿器体积都相对比较大,运水和加水工作量大降低用户体验,目前,为方便加水,通常采用顶部直接加水的方式,即上加水形式进行补水,便于用户使用。
[0004]但是,在上加水过程中,会出现水从顶部的配合间隙直接洒入到整机内部,或,水与整机顶部结构发生碰撞而发生飞溅至整机内部或外部,进而影响风机或内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电气安全隐患,增加清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在顶部加水时,容易发生间隙进水或外部洒水,增加安全隐患,增加清洁成本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加湿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出风组件,包括风道主体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内侧,所述风道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引水结构,适于导流水体并使运动轨迹避位所述动力组件;湿帘组件,与所述风道主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出风方向上;集水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的下侧,适于收集顶侧供水并向所述湿帘组件供水。
>[0007]所述引水结构呈环形设置,并扣设在所述风道主体上,所述引水结构的内侧面呈突出的弧形设置,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内侧面下沿的切线呈间隔设置。
[0008]动力组件的顶侧设置有动力上盖,所述动力上盖呈弧面设置,且凸起方向沿上侧设置。
[0009]动力组件包括: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内,呈闭合设置,适于防水,所述驱动件的顶侧设置有所述动力上盖;风轮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的下侧,适于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沿远离所述所述风道主体的轴向方向出风。
[0010]加湿装置还包括:风道下盖,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与所述湿帘组件之间,呈环形设置,适于承接上侧水流并导流水体,所述动力上盖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所述风道下盖上,所述风道下盖的内径小于所述湿帘组件的内径设置。
[0011]风道下盖的内侧面呈倾斜面设置。
[0012]加湿装置还包括:集水盖,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和所述集水组件之间,呈环槽设置,所述集水盖的内径小于所述风道下盖的内径设置,所述集水盖适于承接并导流自风道下盖和湿帘组件下落的水体,所述集水盖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集水组件连通设置。
[0013]集水盖还包括:引流通道,呈倾斜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集水组件连通。
[0014]集水组件包括:容水腔,设置在所述集水盖下侧,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设置;泵体,分别与所述容水腔和所述湿帘组件的顶侧连接设置,适于向所述湿帘组件引水。
[0015]集水组件还包括:水位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容水腔内,适于检测所述容水腔内的水位。
[0016]加湿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的顶侧,分别与所述水位传感单元和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泵体通讯连接。
[0017]加湿装置为蒸发加湿器。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包括:出风组件,包括风道主体和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内侧,所述风道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引水结构,适于导流水体并使运动轨迹避位所述动力组件;湿帘组件,与所述风道主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的出风方向上;集水组件,连接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的下侧,适于收集顶侧供水并向所述湿帘组件供水。
[0020]通过在风道主体顶部设置引水结构,且引水结构的引水轨迹可以避位动力组件,这样设置,使得上加水的主要水流可以跟随引水结构的引水轨迹流动,避免流经动力组件,而淋湿动力组件,进而避免水浸入动力组件内部,影响电器元件的工作安全性,同时,引水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引水导流,避免水流的外溢或外溅,降低用户对加湿器外部的清洁需要。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克服加湿器在顶部加水时,容易发生间隙进水或外部洒水,增加安全隐患,增加清洁成本的缺陷。
[0021]2.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所述动力组件的顶侧设置有动力上盖,所述动力上盖呈弧面设置,且凸起方向沿上侧设置。
[0022]通过设置弧面上凸状的动力上盖,一方面,可以使落在动力组件上的水流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沿动力上盖滑落,减少动力组件上沾附的水体,另一方面,可以阻挡和减缓分散水流的直接冲击,降低水流对动力组件的薄弱部分,如风轮等结构的冲击,同时,还起到对下方结构的引流效果。
[0023]3.本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还包括:风道下盖,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与所述湿帘组件之间,呈环形设置,适于承接上侧水流并导流水体,所述动力上盖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所述风道下盖上,所述风道下盖的内径小于所述湿帘组件的内径设置。
[0024]设置动力上盖投影在风道下盖上,风道下盖的内径小于湿帘组件的内径,这样设置,风道上盖可以有效承接来自引水结构和动力上盖的下落水流,实现对水流的进一步约束,避免水流流向偏移,进而出现间隙进水和漏水问题出现,同时,风道上盖的设置可以沿周向约束水流,避免上加水的水流落入湿帘组件上,出现在加水过程中浸湿湿帘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加湿装置沿倾斜角度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风道主体;11、引水结构;2、动力组件;21、驱动件;22、风轮件;3、湿帘组件;4、集水组件;41、容水腔;42、水位传感单元;5、动力上盖;6、风道下盖;7、集水盖;71、出水口;72、引流通道;8、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组件,包括风道主体(1)和动力组件(2),所述动力组件(2)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1)内侧,所述风道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引水结构(11),适于导流水体并使运动轨迹避位所述动力组件(2);湿帘组件(3),与所述风道主体(1)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1)的出风方向上;集水组件(4),连接设置在所述湿帘组件(3)的下侧,适于收集顶侧供水并向所述湿帘组件(3)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11)呈环形设置,并扣设在所述风道主体(1)上,所述引水结构(11)的内侧面呈突出的弧形设置,所述动力组件(2)与所述内侧面下沿的切线呈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的顶侧设置有动力上盖(5),所述动力上盖(5)呈弧面设置,且凸起方向沿上侧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包括:驱动件(21),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1)内,呈闭合设置,适于防水,所述驱动件(21)的顶侧设置有所述动力上盖(5);风轮件(22),与所述驱动件(21)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21)的下侧,适于在所述驱动件(21)的作用下,沿远离所述风道主体(1)的轴向方向出风。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下盖(6),设置在所述风道主体(1)与所述湿帘组件(3)之间,呈环形设置,适于承接上侧水流并导流水体,动力上盖(5)沿竖直方向投影在所述风道下盖(6)上,所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荣杜建波刘大山刘东海库灿灿赖达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