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75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包含:平台;架体,架体可移动的设置在平台的顶部;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驱动架体在平台上进行直线移动;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与架体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一对切割模块,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架体的顶部两侧,用于对动力极耳上的胶膜进行斜切;压料模块,压料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压持动力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每次斜切时,检测动力极耳的胶膜的位置,进行切割位置的调整后,在进行倒角切割,保证切割的精确度,降低误差。降低误差。降低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极耳切割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鉴于电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动力极耳作为电动汽车里的关键零件组成,要求相匹配的产能越来越多,在解决电芯续航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动力极耳产品需求也随即提出,现提出一种胶膜斜切机构,来保证电芯封装时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原来的常规动力极耳图纸,不需要倒斜角。如图2所示,为倒斜角后的动力极耳图纸,该产品的难点是斜切后的胶肩尺寸,变更极耳胶后,同时要保证切完后的极耳胶尺寸满足要求。现有的直接裁切的结构方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这种斜切的动力极耳的加工。现有的裁切机构,材料送过来后,直接就原地裁切了,这种针对不倒角的动力极耳没有问题,针对要倒斜角的不行,因为有累积误差,连续后尺寸就不会准了。对此设计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包含:
[0004]平台;
[0005]架体,架体可移动的设置在平台的顶部;
[0006]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驱动架体在平台上进行直线移动;
[0007]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与架体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
[0008]一对切割模块,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架体的顶部两侧,用于对动力极耳上的胶膜进行斜切;
[0009]压料模块,压料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压持动力极耳。
[0010]进一步,驱动模块包含:
[0011]伺服直线模组,伺服直线模组设置在平台的顶部,且位于架体的一侧,用于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
[0012]连接块,连接块与伺服直线模组的输出端、架体相连,用于传递伺服直线模组的驱动力给架体。
[0013]进一步,检测模块包含: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与架体的顶部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
[0014]进一步,其中一个切割模块包含:
[0015]固定架,固定架设置在架体的顶部一侧;
[0016]切割座,切割座嵌设在固定架的底部,切割座上开设有斜切口;
[0017]气缸,气缸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部,且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的顶部;
[0018]刀座,刀座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且刀座的顶部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
[0019]切割刀,切割刀设置在刀座的底部,且切割刀与斜切口正对;
[0020]压紧模块,压紧模块与刀座相连,用于压紧动力极耳。
[0021]进一步,压紧模块包含:
[0022]导向块,导向块与刀座相连,导向块上设有多个导向孔;
[0023]多个导向柱,多个导向柱分别贯穿多个导向孔;
[0024]多个限位头,多个限位头分别设置在多个导向柱的顶部;
[0025]压块,压块设置在多个导向柱的底部。
[0026]进一步,压料模块包含:
[0027]第一压辊,第一压辊转动连接在架体的顶部余下两侧中的一侧;
[0028]压辊架,压辊架设置在平台的顶部,且位于架体的余下两侧中的另一侧;
[0029]第二压辊,第二压辊转动连接在压辊架的顶部。
[0030]进一步,还包含:
[0031]腰型孔,腰型孔开设在平台上;
[0032]收集口,收集口开设在架体的顶部;
[0033]收集斗,收集斗与架体的顶部相连,且收集斗的顶部与收集口连通,用于收集动力极耳上的胶膜斜切后的废料;
[0034]出料管,出料管的一端与收集斗的底部相连,出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架体的底部,出料管的另一端正对腰型孔。
[003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通过在每次斜切时,检测动力极耳的胶膜的位置,进行切割位置的调整后,在进行倒角切割,保证切割的精确度,降低误差。
[0036]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 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常规动力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倒斜角后的动力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切割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43]首先,将结合图3~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
倒斜胶机构,用于对动力极耳8的胶膜81进行倒角切割,其应用场景很广。
[0044]如图3~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具有平台1、架体2、驱动模块、检测模块、一对切割模块以及压料模块。
[0045]具体地,如图3~4所示,架体2可移动的设置在平台1的顶部,待倒角的动力极耳8在架体2上输送。
[0046]具体地,如图3~4所示,驱动模块与平台1、架体2相连,用于驱动架体2在平台1上进行直线移动。驱动模块包含:伺服直线模组31以及连接块32。伺服直线模组31设置在平台1的顶部,且位于架体2的一侧,用于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连接块32与伺服直线模组31的输出端、架体2相连,用于传递伺服直线模组31的驱动力给架体2。通过伺服直线模块运动,可以带动连接块32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架体2进行往复移动。
[0047]具体地,如图3所示,检测模块与架体2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检测模块包含:红外激光传感器41,红外激光传感器41与架体2的顶部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当红外激光传感器41检测到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的边缘后,会反馈信号给伺服直线模组31。
[0048]具体地,如图3~5所示,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架体2的顶部两侧,用于对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进行斜切,实现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倒角,倒角后的动力极耳8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切割模块包含:固定架51、切割座52、气缸53、刀座54、切割刀55以及压紧模块。固定架51设置在架体2的顶部一侧,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切割座52嵌设在固定架51的底部,切割座52上开设有斜切口521;气缸53设置在固定架51的顶部,且气缸53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51的顶部,气缸53用于提供升降的驱动力;刀座54与固定架51滑动连接,且刀座54的顶部与气缸53的输出端相连,刀座54在气缸53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运动;切割刀55设置在刀座54的底部,且切割刀55与斜切口521正对,切割刀55随着刀座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平台;架体,所述架体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平台的顶部;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平台、所述架体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架体在所述平台上进行直线移动;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架体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一对切割模块,所述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所述架体的顶部两侧,用于对所述动力极耳上的胶膜进行斜切;压料模块,所述压料模块与所述平台、所述架体相连,用于压持所述动力极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含:伺服直线模组,所述伺服直线模组设置在所述平台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架体的一侧,用于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伺服直线模组的输出端、所述架体相连,用于传递所述伺服直线模组的驱动力给所述架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含: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与所述架体的顶部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切割模块包含: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架体的顶部一侧;切割座,所述切割座嵌设在所述固定架的底部,所述切割座上开设有斜切口;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孚南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