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74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干簧继电器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针对现有的所带负载线过长,分布电容及电感过大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并联在电路中,所述干簧继电器KL2上连接有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1,所述电阻R2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0,所述电阻R3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10上连接有RL电路,所述干簧继电器KL1与RL电路相连接,所述MOS管Q1上连接有电容C2、电阻R4和电阻R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干簧继电器触点粘连的问题,能够降低整机的故障率。能够降低整机的故障率。能够降低整机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干簧继电器保护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开关速度快寿命长的开关器件,安装在设备上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有触点粘连不能断开现象,后经研究为所带负载线过长,分布电容及电感过大引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所带负载线过长,分布电容及电感过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并联在电路中,所述干簧继电器KL2上连接有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1,所述电阻R2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0,所述电阻R3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10上连接有RL电路,所述干簧继电器KL1与RL电路相连接,所述MOS管Q1上连接有电容C2、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并联,所述电阻R4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干簧继电器KL1上连接有MOS管Q2,所述MOS管Q2上连接有电容C3、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和电阻R8并联,所述电阻R7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4、二极管D1、电阻R7和二极管D2上连接有同一个MOS驱动芯片U1,所述MOS驱动芯片U1上连接有电容C1和电阻R6,所述电阻R6连接有SIGNAL。
[0006]优选的,所述干簧继电器KL1和KL2上设置有12V电源和IN30V电源。
[0007]优选的,所述电阻R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和电阻R10为220R,电阻R4和电阻R7为0R,电阻R5为30K,电阻R8为10K,电阻R6为1K。
[0008]优选的,所述MOS管Q1、电容C2、MOS、电容C3、MOS驱动芯片U1和RL电路上均设置有接地线GND。
[0009]本技术中,所述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的有益效果:本电路在解决干簧继电器触点粘连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整体品质,因干簧继电器的触点粘连,就需要拆机更换新的干簧继电器,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因要拆机更换器件就会增加设备的故障率,所以本电路同时也降低了整机的故障率。
[0010]本技术能够解决干簧继电器触点粘连的问题,能够降低整机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一
[0015]参照图1,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并联在电路中,干簧继电器KL2上连接有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1,电阻R2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0,电阻R3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10,电阻R10上连接有RL电路,干簧继电器KL1与RL电路相连接,MOS管Q1上连接有电容C2、电阻R4和电阻R5,电阻R4和电阻R5并联,电阻R4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1,干簧继电器KL1上连接有MOS管Q2,MOS管Q2上连接有电容C3、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R7和电阻R8并联,电阻R7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2,电阻R4、二极管D1、电阻R7和二极管D2上连接有同一个MOS驱动芯片U1,MOS驱动芯片U1上连接有电容C1和电阻R6,电阻R6连接有SIGNAL。
[0016]参照图1,干簧继电器KL1和KL2上设置有12V电源和IN30V电源。
[0017]参照图1,电阻R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和电阻R10为220R,电阻R4和电阻R7为0R,电阻R5为30K,电阻R8为10K,电阻R6为1K。
[0018]参照图1,MOS管Q1、电容C2、MOS、电容C3、MOS驱动芯片U1和RL电路上均设置有接地线GND。
[0019]本实施例中,继电器触点闭合时,SIGNAL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6限流到MOS驱动芯片U1的3脚,当3脚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MOS驱动芯片U1的5脚就会输出12V的电压。这个电压会分两个通道分别去控制MOS管Q1和MOS管Q2,两路是同时进行的,控制MOS管Q1的一路从MOS驱动芯片U1的5脚到二极管D1的正极,这时二极管D1处于正向导通状态,满足导通的条件,电压会经二极管D1,电阻R4给电容C2充电,因为电阻R4为0欧姆,电流在上面没有受到限制,电容C2立即充电完成,充电完成后MOS管Q1的G

S上会得到12V的电压,(当G

S有12V电压时,D

S就会导通)这时MOS管Q1的D

S导通,MOS管Q1的D

S导通使干簧继电器KL2的2

3脚的线圈形成回路,从而使干簧继电器KL2的1

4脚内的触点接通,干簧继电器KL2的1

4脚接通后IN

30V的电流会经电阻R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9和电阻R10六颗电阻限流后给负载RL电路内部的电容充电,经过1mS会将电容充满。(只所以用电阻限流是因为负载RL电路内部的寄生电容在接通瞬间等同短路,这个是电容的特性所决定,如不加限流电阻接通瞬间经过干簧继电器KL2内部触点的电流会超出额定电流而粘连),这时控制MOS管Q2的这路电压由MOS驱动芯片U1的5脚到二极管D2的负极,这时二极管D2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电流需经电阻R8给电容C3充电,电阻R8的阻值很大,流过电阻R8的电流很小,所以要将电容C3充满要至少1mS的时间,当电容C3充满后将12V电压送给MOS管Q2的G

S脚上,(当G

S电压有12V时D

S就会导通)这时MOS管Q2的D

S导通,由于MOS管Q2的D

S导通干簧继电器KL1的2

3脚线圈形成回路,导致干簧继电器KL1的1

4脚内部触点接通,这时IN

30V的电流直接经干簧继电器KL1的1

4脚内触点流向负载RL电路(这时的RL负载内的电容已经经过干簧继电器KL2回路
充满,RL负载内部电容等同开路,所以通过干簧继电器KL1触点的电流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簧继电器带有容性负载时的触点保护电路,包括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其特征在于,两个干簧继电器KL1和KL2并联在电路中,所述干簧继电器KL2上连接有电阻R2、电阻R3和MOS管Q1,所述电阻R2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1和电阻R0,所述电阻R3上依次连接有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电阻R10上连接有RL电路,所述干簧继电器KL1与RL电路相连接,所述MOS管Q1上连接有电容C2、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并联,所述电阻R4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1,所述干簧继电器KL1上连接有MOS管Q2,所述MOS管Q2上连接有电容C3、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和电阻R8并联,所述电阻R7的一侧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电阻R4、二极管D1、电阻R7和二极管D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涛严地茂冯桂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思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