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63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包括外管,外管中包括挡盖和下顺管,下顺管的顶端内部固定有漏芯,漏芯的外侧固定有硅胶芯,漏芯的外壁和底端内壁均开设有多组孔槽结构,硅胶芯中包括固定环和硅胶管,硅胶管的顶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且硅胶管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磁石结构,漏芯内放置有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在不使用时,硅胶管中的磁石会将硅胶管吸附,进而关闭底端的硅胶管的开口,避免异味通过硅胶管的开口上溢,而漏芯中的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可以在封闭期间,对漏芯中的异味进行吸附和去除,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臭和防臭工作,将下水道在不使用时,减少虫类和异味冒出。虫类和异味冒出。虫类和异味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


[0001]本技术涉及地漏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物下水系统的污水排放一般沿用传统的地漏,即在下水管的管口处设置一个环形槽,环形槽可以储蓄一定的水量。在一般情况下,即管道内外压差很小时,环形槽中的水会将下水管管道中的臭气封闭在管道中,不致外泄。但是事实上,在楼上冲水时,下水管管道中的压力徒增,会使管道中的臭气从蓄水很少的环形槽中溢出,这就是现有地漏不能彻底解决臭气外泄的原因。
[0003]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地漏除臭装置,但这些地漏除臭装置要么采用物理的除臭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水道的臭气外泄问题,要么采用化学的除臭方法,虽然能清除掉臭气但存在化学残留,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漏芯和硅胶芯结构,使用者在抽中时,可以首先将二者进行组合固定,将硅胶芯中的固定环与螺纹环进行固定连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性,之后将挡环与下顺管中的搭台结构进行放置,在使用时,液体会从漏芯中的空槽流出,进而通过硅胶管内部流出,而由于其底端设置的磁石结构,会在水流的压力下冲开,进而液体从下顺管中流出,而在不使用时,硅胶管中的磁石会将硅胶管吸附,进而关闭底端的硅胶管的开口,避免异味通过硅胶管的开口上溢,而漏芯中的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可以在封闭期间,对漏芯中的异味进行吸附和去除,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臭和防臭工作,将下水道在不使用时,减少虫类和异味冒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中包括挡盖和下顺管,所述下顺管的顶端内部固定有漏芯,所述漏芯的外侧固定有硅胶芯,所述漏芯的外壁和底端内壁均开设有多组孔槽结构,所述硅胶芯中包括固定环和硅胶管,所述硅胶管的顶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且所述硅胶管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磁石结构,所述漏芯内放置有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芯中包括漏管、挡环和螺纹环,所述漏管的顶端一体固定有挡环,所述漏管的顶端外侧壁上固定有螺纹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的顶端内侧壁开设有与螺纹环尺寸相适配的螺纹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顺管的内侧壁开设有搭台结构,且所述搭台结构的直径与挡环的直径相适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盖的顶端设置有挡水盖,且所述挡水盖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盖的外侧与地面现浇混凝土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漏芯和硅胶芯结构,使用者在抽中时,可以首先将二者进行组合固定,将硅胶芯中的固定环与螺纹环进行固定连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性,之后将挡环与下顺管中的搭台结构进行放置,在使用时,液体会从漏芯中的空槽流出,进而通过硅胶管内部流出,而由于其底端设置的磁石结构,会在水流的压力下冲开,进而液体从下顺管中流出,而在不使用时,硅胶管中的磁石会将硅胶管吸附,进而关闭底端的硅胶管的开口,避免异味通过硅胶管的开口上溢,而漏芯中的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可以在封闭期间,对漏芯中的异味进行吸附和去除,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臭和防臭工作,将下水道在不使用时,减少虫类和异味冒出,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臭气外泄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外管;11、挡盖;12、下顺管;2、挡水盖;3、漏芯;31、漏管;32、挡环;33、螺纹环;4、硅胶芯;41、固定环;42、硅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包括外管1,外管1中包括挡盖11和下顺管12,下顺管12的顶端内部固定有漏芯3,漏芯3的外侧固定有硅胶芯4,漏芯3的外壁和底端内壁均开设有多组孔槽结构,硅胶芯4中包括固定环41和硅胶管42,硅胶管42的顶端与固定环41固定连接,且硅胶管42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磁石结构,漏芯3内放置有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可为EM菌种与麦饭石掺和均匀后制粒而成。
[0021]在其他实施例中,漏芯3中包括漏管31、挡环32和螺纹环33,漏管31的顶端一体固定有挡环32,漏管31的顶端外侧壁上固定有螺纹环33。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环41的顶端内侧壁开设有与螺纹环33尺寸相适配的螺纹结构;下顺管12的内侧壁开设有搭台结构,且搭台结构的直径与挡环32的直径相适配。
[0023]通过设置的漏芯3和硅胶芯4结构,使用者在抽中时,可以首先将二者进行组合固
定,将硅胶芯4中的固定环41与螺纹环33进行固定连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性,之后将挡环32与下顺管12中的搭台结构进行放置,在使用时,液体会从漏芯3中的空槽流出,进而通过硅胶管42内部流出,而由于其底端设置的磁石结构,会在水流的压力下冲开,进而液体从下顺管12中流出,而在不使用时,硅胶管42中的磁石会将硅胶管42吸附,进而关闭底端的硅胶管42的开口,避免异味通过硅胶管42的开口上溢,而漏芯3中的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可以在封闭期间,对漏芯3中的异味进行吸附和去除,较与现有结构,本装置采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除臭和防臭工作,将下水道在不使用时,减少虫类和异味冒出。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挡盖11的顶端设置有挡水盖2,且挡水盖2的顶端设置有把手;设置有的把手结构的挡水盖2结构,可以方便使用者在不使用时,将内部与外部进行分割,进一步防止内部的气体、液体和虫类上涌。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挡盖11的外侧与地面现浇混凝土固定。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包括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中包括挡盖(11)和下顺管(12),所述下顺管(12)的顶端内部固定有漏芯(3),所述漏芯(3)的外侧固定有硅胶芯(4),所述漏芯(3)的外壁和底端内壁均开设有多组孔槽结构,所述硅胶芯(4)中包括固定环(41)和硅胶管(42),所述硅胶管(42)的顶端与固定环(41)固定连接,且所述硅胶管(42)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磁石结构,所述漏芯(3)内放置有具有生物除臭的化学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除臭技术的净化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漏芯(3)中包括漏管(31)、挡环(32)和螺纹环(33),所述漏管(31)的顶端一体固定有挡环(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景星曹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洁象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