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57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4
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抵持部设于壳体内,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和壳体。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主体部伸出壳体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壳体和电路板组件之间。本申请还提供包括上述电池的用电设备。上述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结构中,金属壳体由于其尺寸精度高,膨胀率低等优点,具有比包装袋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金属壳体的电池通常使用极柱与电路板组件连接,现有的极柱伸出壳体的长度大致为0.7mm,会导致电池的空间浪费,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能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抵持部设于壳体内,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电连接件和壳体。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主体部伸出壳体的一端和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壳体和电路板组件之间。
[0005]上述电池中,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延伸方向,主体部的投影位于抵持部的投影范围内,第一绝缘件设于抵持部和壳体之间,以使主体部自抵持部穿过壳体,且抵持部与壳体限位连接,进而提高电连接件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沿第一延伸方向贯通的连接孔,主体部穿过连接孔,连接孔的孔壁和主体部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用于使主体部与壳体之间绝缘设置。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壁、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合形成容纳电极组件的空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第二绝缘件设于电路板组件和顶壁之间,主体部自第一侧壁伸出壳体,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第三绝缘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顶壁或第二侧壁。上述电池中,主体部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的不同侧,以节省电连接件
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四绝缘件和第五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主体部自第一侧壁伸出壳体,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主体部,第四绝缘件设于第一侧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五绝缘件设于顶壁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上述电池中,主体部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的不同侧,以节省电连接件和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同侧重叠设置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和第一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和第一导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2]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壳体在第一方向上设有顶壁。电池还包括两个电连接件、两个第一绝缘件、电路板组件、两个第三导电件。每个电连接件设于壳体内且沿第一方向伸出顶壁,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两个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电连接件伸出顶壁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每个第一绝缘件设于顶壁和其中一个电连接件之间。电路板组件与顶壁间隔设置。每个第三导电件一端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电连接件。
[0013]上述电池中,电连接件伸出顶壁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六绝缘件,第三导电件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段连接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电路板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第一段连接于电连接件且设于电路板组件朝向顶壁的一侧,第二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背离顶壁的一侧,第六绝缘件设于第一段和顶壁之间。上述电池中,通过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使第三导电件沿电路板组件的部分轮廓延伸设置,以降低第三导电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第七绝缘件,第七绝缘件设于电路板组件和顶壁之间,电路板组件设有沿第一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七绝缘件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三导电件自电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上述电池中,第三导电件自电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使第三导电件贯穿电路板组件,以降低第三导电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件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电连接件和第三导电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7]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电连接于用电主体。
[0018]本申请的电池和用电设备中,主体部伸出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以控制电连接件在壳体外占用的空间。第一绝缘件设于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以简化电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而减少电连接件伸出壳体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综合减少电池的空间浪费,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电连接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电连接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中壳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0029]图1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连接件,包括沿第一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体部自所述抵持部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组件的两极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主体部伸出所述壳体的长度范围为0.1mm至0.3mm;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电连接件和所述壳体之间;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第二导电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组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所述主体部的投影位于所述抵持部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抵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延伸方向贯通的连接孔,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合形成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空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件设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侧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三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导电件之间,所述第二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背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顶壁或所述第二侧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四绝缘件和第五绝缘件,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所述主体部自所述第一侧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伟杨书俊王立明付琴李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