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
‑
氢
‑
气转换的制
‑
储
‑
用一体的氢储能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压缩氢气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
‑
氢
‑
气转换的制
‑
储
‑
用一体的氢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对于
技术介绍
的描述属于与本技术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技术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0003]2020年我国弃风、弃光电量总数约216.8
×
108kw
·
h,以电解水制氢耗电功率5kw
·
h/m3计算,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弃电可制氢约39.3万吨。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氢储能是一种新型储能,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且具备跨季节、跨地域的长时储能的能力,可在新型电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
‑
氢
‑
气转换的制
‑
储
‑
用一体的氢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氢装置,所述的制氢装置为电解槽,所述的电解槽通过电解水输出氢气、氧气和第一热量;氢燃料电池,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与所述的制氢装置连接,所述的制氢装置为所述的氢燃料电池提供氧气,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产生的水输送至所述的制氢装置;压缩装置,所述的压缩装置与所述的制氢装置连接,将所述的制氢装置制备的氢气进行压缩;储氢装置,与所述压缩装置连接,用于储存所述的压缩装置压缩后的氢气;储氢装置为地下储气库、金属内胆纤维缠绕瓶、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或碳纤缠绕气瓶;蓄热装置,所述的蓄热装置分别与所述的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和压缩装置连接,用于储存所述的制氢装置产生的第一热量、所述的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第二热量和所述的压缩装置产生的第三热量;膨胀装置,所述的膨胀装置分别与所述的蓄热装置、储氢装置和发电机连接,通过所述的蓄热装置提供能量加热所述的储氢装置中输送过来的氢气进行加热并为发电机提供动力;所述的膨胀装置与所述的氢燃料电池连接,为所述的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气;电网,分别与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和制氢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和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并为所述的制氢装置提供电能;低温储罐,所述的低温储罐用于存储与所述的压缩装置和膨胀装置换热产生的冷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权,郑娜,王洪建,吴荣,孙明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