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12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加压结构、蓄水结构、加水结构、存储结构、混合结构、补水结构以及监测结构,加压结构包括加压泵机以及对接管,对接管一端与加压泵机一端连接,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罐以及输液管,输液管一端与蓄水罐一端连接,对接管另一端与蓄水罐另一端连接,加水结构包括入口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湿度检测探头用于检测土壤湿度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递给控制台,当检测到土壤缺失过多水分时,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继而通过加压泵机的作用将蓄水罐的水输送到圆管中,在由圆管输送至支管中,在由喷洒端头对土壤进行补充水分。水分。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灌溉
,特别是涉及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山西大同一带也称为山药),在南方一些省份,也叫“冬薯”,因为常在收割完秋季水稻后,在冬季种植,现有的马铃薯在种植中需要对马铃薯生长土壤进行灌溉。
[0003]现有技术下的马铃薯滴灌补水装置没有实现自动化监测调控功能,不能及时有效地针对于土壤水分作出补水措施,以及当土壤环境缺失营养成分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土壤进行分向调节灌溉,为此我们提出了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解决现有的不能及时针对于马铃薯生长土壤缺失水分以及营养并及时作出灌溉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为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包括加压结构、蓄水结构、加水结构、存储结构、混合结构、补水结构以及监测结构,所述加压结构包括加压泵机以及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一端与加压泵机一端连接,所述蓄水结构包括蓄水罐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端与蓄水罐一端连接,所述对接管另一端与蓄水罐另一端连接,所述加水结构包括入口腔体,所述入口腔体安装于蓄水罐外表面,所述存储结构包括储液箱,所述输液管另一端与储液箱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混合结构包括连接轴、支杆以及搅拌叶片,若干所述支杆均安装于连接轴外表面,所述搅拌叶片一侧表面与支杆一端连接,所述补水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输液管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储液箱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监测结构包括座板以及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下表面与座板上表面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加压结构还包括斜杆以及固定底架,若干所述斜杆一端均与固定底架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斜杆另一端均与加压泵机外表面连接,其中,斜杆有四个,斜杆起到固定支撑加压泵机的作用。
[0008]优选地,所述蓄水结构还包括L型杆以及底板,若干所述L型杆下表面均与底板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L型杆一侧表面均与蓄水罐外表面连接,其中L型杆有四个,L型杆起到固定蓄水罐的作用。
[0009]优选地,所述加水结构还包括连接盖板以及辅助把手,所述入口腔体一侧活动连接设有连接盖板,所述辅助把手上表面与连接盖板下表面连接,其中,辅助把手起到开合连接盖板的作用。
[0010]优选地,所述存储结构还包括透明观察窗以及液位线,所述储液箱一侧表面设有
方形安装槽口,所述透明观察窗与方形安装槽口连接,所述液位线一侧表面与储液箱一侧表面连接,其中,液位线起到辅助观察储液箱内部液体存量的作用。
[0011]优选地,所述混合结构还包括伺服电机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表面与储液箱一侧表面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外表面与固定板上表面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一端设有主轴,所述主轴一端与连接轴一端连接,其中,固定板起到支撑伺服电机的作用。
[0012]优选地,所述补水结构还包括圆管、支管、喷洒端头以及湿度检测探头,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另一端均与圆管外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管一端均与圆管外表面连接,所述喷洒端头安装于支管外表面,所述湿度检测探头一端与支管外表面连接,其中,湿度检测探头起到检测土壤湿度的作用。
[0013]优选地,所述监测结构还包括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第一连接管外表面,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输液管外表面,其中,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均起到控制液体输出方向的作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当检测到土壤缺失过多水分时,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继而通过加压泵机的作用将蓄水罐的水输送到圆管中,在由圆管输送至支管中,在由喷洒端头对土壤进行补充水分,对土壤进行及时补水。
[0016]2、本技术当检测到土壤缺失营养成分时,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台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继而将蓄水罐的水输送至储液箱中,其中,在储液箱中加入营养剂,之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搅拌叶片旋转继而充分混合药剂,混合之后在经支管以及喷洒端头将液体灌溉在土壤表面,对土壤进行及时补充营养成分。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湿度检测探头用于检测土壤湿度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传递给控制台,继而对土壤进行自动化灌溉。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蓄水结构以及加水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的混合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00、加压结构;110、加压泵机;120、对接管;130、斜杆;140、固定底架;200、蓄水结构;210、蓄水罐;220、输液管;230、L型杆;240、底板;300、加水结构;310、入口腔体;320、连
接盖板;330、辅助把手;400、存储结构;410、储液箱;420、透明观察窗;430、液位线;500、混合结构;510、连接轴;520、支杆;530、搅拌叶片;540、伺服电机;550、固定板;600、补水结构;610、第一连接管;620、第二连接管;630、圆管;640、支管;650、喷洒端头;660、湿度检测探头;700、监测结构;710、座板;720、控制台;730、第一电磁阀;740、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结构(100)、蓄水结构(200)、加水结构(300)、存储结构(400)、混合结构(500)、补水结构(600)以及监测结构(700),所述加压结构(100)包括加压泵机(110)以及对接管(120),所述对接管(120)一端与加压泵机(110)一端连接,所述蓄水结构(200)包括蓄水罐(210)以及输液管(220),所述输液管(220)一端与蓄水罐(210)一端连接,所述对接管(120)另一端与蓄水罐(210)另一端连接,所述加水结构(300)包括入口腔体(310),所述入口腔体(310)安装于蓄水罐(210)外表面,所述存储结构(400)包括储液箱(410),所述输液管(220)另一端与储液箱(410)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混合结构(500)包括连接轴(510)、支杆(520)以及搅拌叶片(530),若干所述支杆(520)均安装于连接轴(510)外表面,所述搅拌叶片(530)一侧表面与支杆(520)一端连接,所述补水结构(600)包括第一连接管(610)以及第二连接管(620),所述第一连接管(610)一端与输液管(220)外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620)一端与储液箱(410)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监测结构(700)包括座板(710)以及控制台(720),所述控制台(720)下表面与座板(710)上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结构(100)还包括斜杆(130)以及固定底架(140),若干所述斜杆(130)一端均与固定底架(140)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斜杆(130)另一端均与加压泵机(110)外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滴灌补水实时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200)还包括L型杆(230)以及底板(240),若干所述L型杆(230)下表面均与底板(240)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永峰赵沛义马金霞韩云飞赵志媛张娜张鹏高宏艳张君景宇鹏高宇杜二小刘小月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