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6999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包括待检测桥梁本体,在待检测桥梁本体的底部设置桥检车伸缩桁架,在桥检车伸缩桁架相对待检测桥梁本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包括侧向角度拍摄装置、竖向角度拍摄装置以及前后向角度拍摄装置;能够对桥梁底面的病害图像进行全方位无死角采集,并且可以随着桥检车的移动,进行快速、连续、不间断的机动检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申请各个部件为模块化、快速拆装、可自由调节拍摄角度的设计,可以适配各类型桥梁梁底,进行快速、自动化、全方位无死角病害图像拍摄采集,并且仅需少量的人工,有显著的成本、效率和安全优势。安全优势。安全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属于桥梁病害自动检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桥梁病害检测过程中,特别是梁底病害检测,以桥检车人工调查为主,辅以少量的自动化检测如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该类检测有以下缺陷:1、桥检车人工调查依据检测人员目测判别,且以定性识别为主,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对病害识别的准确性影响很大,且部分严重病害也可能因作业时长因素而被忽视,易带来误判和漏判;2、无人机检测受制于续航、梁底环境和操作人员水平,存在查不全、可靠性不足、效率低的问题;3、自动智能桥梁检测机器人则存在成本较高、设备专用化且病害测量依赖人工点选、难量化等缺点。
[0003]由于常规梁底病害检测存在的查不全、测不准、效率低、机动性差、可靠性不足、危险系数高等问题,促使检测技术不断向自动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实现梁底病害检测的自动化、模块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包括待检测桥梁本体,在待检测桥梁本体的底部设置桥检车伸缩桁架(1),其特征在于:在桥检车伸缩桁架(1)相对待检测桥梁本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3);所述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3)包括侧向角度拍摄装置(4)、竖向角度拍摄装置(5)以及前后向角度拍摄装置(6);侧向角度拍摄装置(4)、竖向角度拍摄装置(5)以及前后向角度拍摄装置(6)均安装在桥检车伸缩桁架(1)的长边上,以桥检车伸缩桁架(1)的长边方向为X轴,桥检车伸缩桁架(1)的短边方向为Y轴,垂直于桥检车伸缩桁架(1)的方向为Z轴,建立三维坐标系,侧向角度拍摄装置(4)的拍摄辐射范围为在X轴与Z轴构成的坐标面内由X轴的正方向至负方向,竖向角度拍摄装置(5)的拍摄辐射范围为在Y轴与Z轴构成的坐标面内由Y轴的正方向至负方向,前后向角度拍摄装置(6)的拍摄辐射范围为在X轴与Z轴构成的坐标面内由Z轴的正方向至负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角度拍摄装置(4)包括安装板(8)、安装底座(7)、旋转固定块(10)、旋钮柱塞(9)、相机模块安装支架(11)、工业相机(14)以及光源(12),安装底座(7)安装在桥检车伸缩桁架(1)上,安装板(8)固定在安装底座(7)上,且安装板(8)垂直于桥检车伸缩桁架(1)设置;在安装板(8)上由安装板(8)的顶部至底部分别开设两个孔位,其中一个孔位位于安装板(8)的顶端,另一个孔位靠近安装板(8)的底端,旋转固定块(10)通过旋钮柱塞(9)可旋转安装在孔位内,相机模块安装支架(11)的一端与旋转固定块(10)连接,在相机模块安装支架(11)的一侧安装光源(12);位于安装板(8)顶端的相机模块安装支架(11)的另一侧安装工业相机(14),工业相机(14)的相机镜头(13)朝向待检测桥梁本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梁式桥梁底病害检测的模块化多角度自动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角度拍摄装置(5)包括安装板(8)、安装底座(7)、旋转固定块(10)、旋钮柱塞(9)、相机模块安装支架(11)、工业相机(14)以及光源(12),安装底座(7)安装在桥检车伸缩桁架(1)上,安装板(8)固定在安装底座(7)上,且安装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士通吴刚蒋剑彪王浩琛董逸轩吴涛谭福颖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