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及清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90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8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包括有机壳、第一行走轮、多个第二行走轮,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第一行走轮能绕着其自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前后转动地约束于机壳;多个第二行走轮沿周向间隔设于第一行走轮的第一周壁处,在外力作用下能绕着其自身第二轴线左右自转,第二轴线与对应的第一行走轮之第一周壁的切线相平行或共线,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随第一行走轮转动至第一行走轮的底部位置时,该第二行走轮之第二周壁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一行走轮之第一周壁的下方,并位于上述机壳底壁的下方,从而能带动机壳左右转向。本申请还公开了具有上述行走模块的清洁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便于清洁机的移动和转向。本申请便于清洁机的移动和转向。本申请便于清洁机的移动和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及清洁机


[0001]本技术属于家庭洗涤、清扫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清洁机如申请号为CN202011564244.4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申请公开号为CN114680711A)、申请号为CN202122940606.1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地刷模块及清洁机》(授权公告号为CN216776857U)公开的结构,多包括有带有机壳、刷件和轮结构的地刷模块,机壳的底壁具有吸入口,刷件能转动地设于吸入口处,且吸入口处多设有软胶。轮结构能前后转动地约束于机壳,用于带动机壳前后移动。
[0003]工作时,清洁机的吸入口处由于存在负压,使得吸入口处的软胶在大气作用下和待清洁地面紧密贴合并产生摩擦力。而现有的清洁机的轮结构通常只能前后转动,使用者通过扭转清洁机的把手让清洁机转向的过程中需要让轮结构侧向滑动,摩擦阻力较大,影响使用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以便于移动和转向。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包括有:
[0006]机壳;
[0007]第一行走轮,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所述第一行走轮能绕着其自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前后转动地约束于机壳,从而能带动上述机壳前后移动;将所述第一行走轮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一周壁;
[000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09]多个第二行走轮,沿周向间隔设于上述第一行走轮的第一周壁处,从而能绕上述第一行走轮之第一轴线公转,并在外力作用下能绕着其自身第二轴线左右自转,所述第二轴线与对应的第一行走轮之第一周壁的切线相平行或共线,将所述第二行走轮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二周壁,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随第一行走轮转动至第一行走轮的底部位置时,该第二行走轮之第二周壁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一行走轮之第一周壁的下方,并位于上述机壳底壁的下方,从而能带动机壳左右转向。
[0010]为了使得机壳能平稳地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行走轮之第二周壁沿第二轴线的纵向截面具有以第二轴线为中心轴对称布置的第一圆弧线、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由两端至中央、逐渐远离第二轴线,且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位于上述第一行走轮的第一轴线,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行走轮的第一圆弧线整体构成圆环形的外轮廓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轮之第一周壁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第二行走轮设于各自对应的安装槽内,且其第二周壁之第一圆弧线所对应的部分、第二圆弧线所对应的部分随第二行走轮的转动而交替地位于安装槽内外。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行走轮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沿上述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有供两个转轴分别插入其中的插槽。如此,第二行走轮能通过转轴约束于安装槽,而无需另外设置限位结构。
[0013]为便于装配,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走轮包括有左轮和右轮,两者端面相对并拆卸式地对接而形成第一行走轮,且左轮沿周向设有多个左单元槽,右轮沿周向设有多个右单元槽,在左轮和右轮对接的状态下,左单元槽、右单元槽一一相对而形成上述的安装槽。
[0014]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行走轮有至少两个并设于机壳的左右两侧,每个第一行走轮上均设有上述的多个第二行走轮。
[001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行走模块的清洁机。
[0016]优选地,还包括有刷件,能转动地约束于机壳,并与第一行走轮以一前一后的方式间隔布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能前后转动的第一行走轮的第一周壁上设置多个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能随着第一行走轮公转的同时还能在外力作用下左右自转,如此,使得清洁机能前后移动的同时,当清洁机需要转向时,第二行走轮左右转动,第一行走轮仍然前后转动,第一、第二行走轮的配合能在转向时用滚动摩擦替代现有的滑动摩擦,从而能减少转向时的阻力,便于清洁机的移动和转向。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行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轮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及清洁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行走模块包括有机壳1、第一行走轮2、第二行走轮3。
[0026]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
[0027]第一行走轮2有两个并一左一右布置在机壳1后部的两侧。每个第一行走轮2均能绕着其自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21前后转动地约束于机壳1,从而能带动上述机壳1前后移动;将第一行走轮2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一周壁22。第一周壁22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220。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行走轮2均包括有左轮23和右轮24,两者端面相对并拆卸式地对接而形成第一行走轮2,且左轮23沿周向设有多个左单元槽230,右轮24沿周向设有多个
右单元槽240,在左轮23和右轮24对接的状态下,左单元槽230、右单元槽240一一相对而形成上述的安装槽220。且左轮23和右轮24之间过螺钉6相连,螺钉6有三个并沿周向位于第一行走轮2的第一周壁和中央之间,与左、右轮的端面螺旋连接。除了螺钉连接的方式之外,左轮23和右轮24之间也可通过卡扣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相连。
[0028]上述第二行走轮3有多个,并设于各自对应的第一行走轮2之安装槽220处,从而能绕上述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轴线21公转,并在外力作用下能绕着其自身第二轴线31左右自转,第二轴线31与对应的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周壁22的切线相平行(具体请参见图5中的点划线),将第二行走轮3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二周壁32,第二行走轮3之第二周壁32沿第二轴线31的纵向截面具有以第二轴线31为中心轴对称布置的第一圆弧线321、第二圆弧线322,第一圆弧线321由两端至中央、逐渐远离第二轴线31,且第一圆弧线321的圆心位于上述第一行走轮2的第一轴线21,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行走轮3的第一圆弧线321整体构成圆环形的外轮廓线。同时,第二周壁32之第一圆弧线321所对应的部分、第二圆弧线322所对应的部分随第二行走轮3的自转而交替地位于安装槽220内外。如此使得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3随第一行走轮2转动至第一行走轮2的底部位置时,该第二行走轮3之第二周壁32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周壁22的下方,并位于上述机壳1底壁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包括有:机壳(1);第一行走轮(2),以清洁机的前进方向为前侧,所述第一行走轮(2)能绕着其自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21)前后转动地约束于机壳(1),从而能带动上述机壳(1)前后移动;将所述第一行走轮(2)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一周壁(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多个第二行走轮(3),沿周向间隔设于上述第一行走轮(2)的第一周壁(22)处,从而能绕上述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轴线(21)公转,并在外力作用下能绕着其自身第二轴线(31)左右自转,所述第二轴线(31)与对应的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周壁(22)的切线相平行或共线,将所述第二行走轮(3)的外周壁命名为第二周壁(32),在其中至少一个第二行走轮(3)随第一行走轮(2)转动至第一行走轮(2)的底部位置时,该第二行走轮(3)之第二周壁(32)的至少局部位于第一行走轮(2)之第一周壁(22)的下方,并位于上述机壳(1)底壁的下方,从而能带动机壳(1)左右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轮(3)之第二周壁(32)沿第二轴线(31)的纵向截面具有以第二轴线(31)为中心轴对称布置的第一圆弧线(321)、第二圆弧线(322),所述第一圆弧线(321)由两端至中央、逐渐远离第二轴线(31),且第一圆弧线(321)的圆心位于上述第一行走轮(2)的第一轴线(21),从而使得多个第二行走轮(3)的第一圆弧线(321)整体构成圆环形的外轮廓线。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捷郑军妹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