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645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下端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柱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移动轮,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装置主体内设置有供夹持上板上下移动的移动槽,夹持下板与移动槽固定连接,夹持上板与夹持动力件连接,夹持气缸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夹持气缸的推动部与夹持上板固定连接,钻孔机构包括固定板件,固定板件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还包括移动板件,固定板件上设置有供移动板件进行调节的调节槽,还包括推动杆,推动杆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通过弹力件一与移动板件连接,推动杆的下端与钻孔电机连接,钻孔电机的转动部与钻头连接。钻孔电机的转动部与钻头连接。钻孔电机的转动部与钻头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市场发展需求,整车自重得到各整车企业及终端用户的严格控制和要求,整车用途多元化,整车既要减重,同时又要提高承载性,这就给底盘设计尤其是悬架系统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0003]悬挂系统里面包含的零件众多,后悬前吊耳支架就是其中的一种,是汽车悬挂系统里必不可少的一种零件,在后悬前吊耳支架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钻孔作业,现在一般已经是机械化对其进行钻孔了,但是现在的钻孔装置对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夹持的时候不能对不同大小的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固定,有时就会很不方便,所以现在急需一种可以对不同大小的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固定的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还设置有钻孔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供夹持上板上下移动的移动槽,所述夹持下板与移动槽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与夹持动力件连接,所述夹持气缸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气缸的推动部与夹持上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的下端和夹持上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摩擦垫一和摩擦垫二。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支撑板的下端。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动力件为夹持气缸,所述摩擦垫一和摩擦垫二均为橡胶垫。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钻孔机构包括固定板件,所述固定板件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还包括移动板件,所述固定板件上设置有供移动板件进行调节的调节槽,还包括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弹力件一与移动板件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钻孔电机连接,所述钻孔电机的转动部与钻头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件一为弹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动力件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下端与螺纹杆连接,所述装置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与螺纹杆配合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与夹持上板抵接,所述夹持上
板与夹持下板之间通过多个弹力件二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件二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布于夹持上板与夹持下板之间,所述弹力件二为弹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夹持上板和夹持下板的配合对不同大小的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固定,夹持机构将后悬前吊耳支架固定好之后,使用者在调节槽内根据需要钻孔的位置移动移动板件,到了合适的位置之后,向下摁动推动杆,使得钻头进行钻孔作业,等到钻孔完成后,放开推动杆,在弹力件一的作用下,推动杆回到原位,等待进行下一次钻孔作业;
[0014]夹持动力件包括转动把手,转动把手的下端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的下端与抵接板连接,夹持上板与夹持下板之间通过多个弹力件二连接,转动转动把手继而带动螺纹杆在螺纹槽内上下移动,抵接板带动夹持上板向下,同时压缩弹力件二,等到螺纹杆向上移动的时候,夹持上板在弹力件二的作用下也想上运动并始终与抵接板呈抵接的状态;
[0015]本申请中的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可以对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固定,方便进行钻孔作业,有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中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中固定板件上调节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中钻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2中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装置主体、2

移动槽、3

夹持气缸、4

移动轮、5

夹持上板、6

夹持下板、7

支撑柱、8

固定板件、9

支撑板、10

连接板、11

推动杆、12

弹力件一、13

移动板件、14

钻孔电机、15

钻头、16

摩擦垫一、17

摩擦垫二、18

转动把手、19

螺纹杆、20

螺纹槽、21

固定块、22

调节槽、23

抵接板、24

弹力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与支撑柱7连接,所述支撑柱7与支撑板9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移动轮4,通过移动轮4的设置移动该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移动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支撑板9的下端,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对不同大小的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夹持,所述装置主体1还设置有钻孔机构,通过钻孔机构对后悬前吊耳支架进行钻孔作业。
[0024]所述夹持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上板5和夹持下板6,所述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供夹持上板5上下移动的移动槽2,所述夹持
下板6与移动槽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5与夹持动力件连接,通过夹持动力件调节夹持上板5的移动,继而对不同大小的后悬前吊耳支进行夹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夹持动力件为夹持气缸3,所述夹持气缸3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气缸3的推动部与夹持上板5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5的下端和夹持上板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摩擦垫一16和摩擦垫二17,设置摩擦垫一16和摩擦垫二17对后悬前吊耳支夹持的更加紧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摩擦垫一16和摩擦垫二17均为橡胶垫。
[0025]所述钻孔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钻孔机构包括固定板件8,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与支撑柱(7)连接,所述支撑柱(7)与支撑板(9)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移动轮(4),所述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1)还设置有钻孔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上板(5)和夹持下板(6),所述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供夹持上板(5)上下移动的移动槽(2),所述夹持下板(6)与移动槽(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5)与夹持动力件连接,所述夹持动力件为夹持气缸(3),所述夹持气缸(3)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气缸(3)的推动部与夹持上板(5)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上板(5)的下端和夹持上板(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摩擦垫一(16)和摩擦垫二(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4)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布于支撑板(9)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垫一(16)和摩擦垫二(17)均为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前吊耳支架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机构包括固定板件(8),所述固定板件(8)与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平邓文军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军翔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