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611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涉及火力发电节能改造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循环水泵和凝结水泵单耗,以及缓解冷却水塔结冰严重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和循环水泵控制装置;所述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和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均包括:凝汽器装置、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凝结水泵管路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控制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一定速泵管路、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火力发电节能改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受电网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和提高机组供热能力的需要,北方许多发电企业实施了机组灵活性调峰改造,改造后该方式下机组低压缸零功率运行,通过减少低压缸冷端余热损失,实现对外增加供热,在满足对外供热负荷要求的情况下降低了机组发电功率,同时满足对外供热和供电的需要,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由于汽轮机主机进行改造后,供热方式和汽轮机通流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机组原有的辅机有些已不适应改造后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需求。一些火力发电企业机组实施低压缸零功率改造后,配套辅机未进行相应改造,辅机系统运行方式也未进行相应调整,供热期两台机组运行至少采用两台循环水泵运行,低压缸零功率方式机组低压缸排汽冷却倍率显著升高,凝汽器温升由7℃左右降至小于1℃,凝汽器循环水回水温度显著降低,冷却水塔结冰严重。凝汽器循环水流量富裕过大,循环水泵单耗显著升高。零功率方式下,凝汽器凝结水量降至原来常规供热方式的不足十分之一,原凝结水泵虽采用变频调节,由于该方式下凝结水系统阻力降低幅度不大,凝结水泵转速不能进行深度降低调节。仍用原来的凝结水泵输水造成严重的大马拉小车现象,凝结水泵单耗急剧升高,为满足系统调整要求,凝结水再循环长期投入,进一步升高了凝结水泵单耗。以上现象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在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的安全经济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循环水泵和凝结水泵单耗,以及缓解冷却水塔结冰严重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其包括:
[0006]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和循环水泵控制装置;
[0007]所述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和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均包括:凝汽器装置、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凝结水泵管路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凝汽器装置包括甲侧凝汽器和乙侧凝汽器;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包括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和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均与凝汽器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所述凝结水管路包括并联在一起并均通过热
井与所述凝汽器装置连接的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所述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连接;
[0008]所述循环水泵控制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一定速泵管路、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所述第一定速泵管路、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均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连接;
[0009]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还包括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并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并联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并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并联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机组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还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并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并联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并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并联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均与所述第一定速泵管路、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连接;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均与所述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
[0010]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的凝结水泵管路还包括通过所述热井与所述凝汽器装置连接的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所述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所述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并联,所述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与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连接。
[0011]如前所述的,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一入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
[0012]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一入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水限流管上的第二控制阀;
[0013]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一出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三控制阀;
[0014]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一出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限流管上的第四控制阀;
[0015]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二入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入水管上的第五控制阀;
[0016]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二入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入水限流管上的第六控制阀;
[0017]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二出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的第七控制阀;
[0018]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二出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限流管上的第八控制阀;
[0019]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均依次通过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与凝汽
器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
[0020]如前所述的,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连接的循环水定速泵电机变频器、与所述循环水定速泵电机变频器连接的第三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与所述循环水定速泵电机变频器连接的第四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所述第三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和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均与第一定速泵管路连接,所述第四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和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均与第二定速泵管路连接。
[0021]如前所述的,所述第一定速泵管路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三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和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和循环水泵控制装置;所述低压缸常规运行辅机组和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均包括:凝汽器装置、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凝结水泵管路和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凝汽器装置包括甲侧凝汽器和乙侧凝汽器;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包括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和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均与凝汽器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所述凝结水泵管路包括并联在一起并均通过热井与所述凝汽器装置连接的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所述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水泵控制装置包括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一定速泵管路、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所述第一定速泵管路、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均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和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连接;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还包括与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并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并联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并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并联的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机组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入水管路还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并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并联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并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并联的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和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均与所述第一定速泵管路、第二定速泵管路、第一双速泵管路和第二双速泵管路连接;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和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均与所述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所述低压缸零功率运行辅机组的凝结水泵管路还包括通过所述热井与所述凝汽器装置连接的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所述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和所述第二大流量凝结水泵管路并联,所述小流量凝结水泵管路与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一入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水管上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一入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入水限流管上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一出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甲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
第一出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水限流管上的第四控制阀;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管路包括与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二入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入水管上的第五控制阀;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入口连接的第二入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入水限流管上的第六控制阀;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二出水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的第七控制阀;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旁路限流管路包括与所述乙侧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连接的第二出水限流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出水限流管上的第八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均依次通过第九控制阀和第十控制阀与凝汽器循环水回水母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机组低压缸零功率方式下辅机的节能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与动力电源进线连接的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工频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电机变频控制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才姜朝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创碳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