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97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换热调湿组,其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换热调湿组包括若干个交错布设的换热器和吸附件;第一换向装置,其用于控制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第二换向装置,其用于将室内送风口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室外排风口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压缩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各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本装置通过设置若干个交错布设的换热器和吸附件不会,不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可以提升系统能效、降低高压。且该装置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用空间小。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需要对空气进行调节。空气调节包括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0003]目前行业内一些新风产品通过将吸附材料涂抹到换热器上,进行蒸发除湿和吸附除湿,当吸附材料达到饱和时,通过风阀切换以及制冷系统回路切换,实现吸附材料的再生。该种方式吸附材料直接附着在换热器的表面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吸附材料涂层受厚度限制,导致水分吸附能力有限,进而对空气湿度调节能力有限。若频繁切换风阀进行换向,会缩短风阀的使用寿命,同时会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调湿装置调湿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包括:
[0007]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
[0008]换热调湿组,其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所述换热调湿组包括若干个交错布设的换热器和吸附件;
[0009]第一换向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
[0010]第二换向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室内送风口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所述室外排风口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
[0011]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各换热器连接;
[0012]控制模块,用于控各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换热调湿组的换热器和吸附件在气流方向上依次紧密贴合布设,且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的为换热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换热调湿组的若干个换热器之间串联连接,两个换热调湿机组的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换热调湿组的若干个换热器之间并行连接,两个换热调湿机组的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腔还具有两
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阀腔还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阀腔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阀腔还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所述第四阀腔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共用同一风阀,所述风阀包括:
[0019]外框,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上;
[0020]驱动机构,其用于带动驱动轴转动;
[0021]风阀组件,其具有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连接口处;
[0022]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风阀组件将所对应的连接口开启或者关闭,且两个风阀组件的开闭动作相反。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湿装置还包括:
[0024]驱动机构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的一侧框边上,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支架上;
[0025]轴承支架,其固定在所述外框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支架相对设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部固定,另外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轴承支架连接。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阀组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所述风阀组件包括:
[0027]摆叶,其具有多片,且沿着连接口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摆叶与所述外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28]连杆,其与所述驱动轴相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杆在所述摆叶的布设方向延伸,分别与各摆叶相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轴和连杆带动所述摆叶绕转轴转动。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上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形成有两个分别平行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连接轴,两个第一连接轴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杆转动连接。
[0030]本技术的空气调湿装置,通过在换热腔中设置换热调湿组,包括若干个交错布设的换热器和吸附件,经过的气流依次轮番进行换热和吸附,实现深度除湿/增湿,且在除湿时不会受潜热影响升高进风温度,以及在加湿时不会降低进风温度。吸附件形成独立的结构,与换热器交错布设,不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可以提升系统能效、降低高压。
[0031]本方案各组成部分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此外,需要将吸附件重生时只需控制换向装置切换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连接的湿度调节腔即可,无需同时进行冷媒流向切换,逻辑更加简单,执行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设置示意图;
[0034]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的换热器设置示意图;
[0035]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第一换向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6]图5是图4的E向剖视图;
[0037]图6是图4的F向剖视图;
[0038]图7是图4的A向剖视图;
[0039]图8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第二换向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0]图9是图8的B向剖视图;
[0041]图10是图8的D向剖视图;
[0042]图11是图8的C向剖视图;
[0043]图12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运行模式一的状态1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0044]图13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运行模式一的状态2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0045]图14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的内循环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0046]图15是本技术提出的空气调湿装置中风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6是图15的分解图;
[0048]图17是图15中风阀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0049]图18是图15中风阀的另外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0050]图19是图15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两个换热腔;换热调湿组,其具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换热腔中,所述换热调湿组包括若干个交错布设的换热器和吸附件;第一换向装置,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分别与两个换热腔的连通状态;第二换向装置,其用于将所述室内送风口与其中一个换热腔连通,以及用于将所述室外排风口与另外一个换热腔连通;压缩机,其通过四通阀分别与各换热器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各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和/或四通阀中冷媒的流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换热调湿组的换热器和吸附件在气流方向上依次紧密贴合布设,且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的为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换热调湿组的若干个换热器之间串联连接,两个换热调湿机组的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换热调湿组的若干个换热器之间并行连接,两个换热调湿机组的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子膨胀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腔与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腔还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所述第二阀腔还具有两个连接口且该两个连接口分别通过风阀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对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内形成有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三阀腔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都学敏李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