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93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主要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沿着框架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若干个雨篷结构主梁,所述雨棚结构主梁与框架梁垂直,所述雨棚结构主梁一端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相适应的上抱箍,所述上抱箍的底端敞口,所述上抱箍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相适应的下抱箍,所述下抱箍的顶端敞口,所述上抱箍与下抱箍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通过上抱箍、下抱箍、第一螺栓的配合,将雨篷结构主梁固定在框架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价低,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且施工质量更容易保证。工质量更容易保证。工质量更容易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改造项目中,当在建筑外墙的框架梁上增加钢结构雨篷时,传统的做法一般是采用植化学螺栓的方式在框架梁的梁侧增加钢板作为钢结构雨篷钢梁的生根点,此种方案需要经过“钻孔

清孔

注胶

安装锚栓

安装被锚固件”等流程,植螺栓前需用吹风机与刷子清理孔道直至孔内壁无浮尘、水渍为止,植螺栓过程中应确保胶液饱满,胶液均匀在螺栓表面及螺纹缝隙中,注胶后螺栓的安装时间和基材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植螺栓完毕后,化学锚栓需进行承载力现场检验,综合来讲,此种方式工序繁琐,对施工质量和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造价低,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且施工质量更容易保证。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包括沿着框架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若干个雨篷结构主梁,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与框架梁垂直,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一端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相适应的上抱箍,所述上抱箍的底端敞口,所述上抱箍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相适应的下抱箍,所述下抱箍的顶端敞口,所述上抱箍与下抱箍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通过上抱箍、下抱箍、第一螺栓的配合,将雨篷结构主梁固定在框架梁上。
[0006]优选的,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与上抱箍之间设有抱箍加劲板。
[0007]优选的,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与下抱箍之间设有雨篷主梁斜撑。
[0008]优选的,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上设有主梁加劲肋。
[0009]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之间设有雨篷结构次梁,所述雨篷结构次梁位于雨篷结构主梁远离框架梁的一端。
[0010]优选的,所述雨篷结构主梁与雨篷结构次梁之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0011]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的雨篷结构主梁通过上抱箍、下抱箍、第一螺栓的配合固定在框架梁上,与传统植化学螺栓方式相比,省去了清孔、注胶、固化、拉拔试验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对施工队伍的要求相对较低,无需特种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普通的施工队伍即可完成,质量更容易保证;造价比植化学螺栓更低,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附图中标号:1、框架梁;2、雨篷结构主梁;3、上抱箍;4、下抱箍;5、第一螺栓;6、抱箍加劲板;7、雨篷主梁斜撑;8、主梁加劲肋;9、雨篷结构次梁;1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8]实施例:如附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是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包括沿着框架梁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若干个雨篷结构主梁2,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框架梁1垂直,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一端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1相适应的上抱箍3,雨篷结构主梁2通过双面角焊缝与上抱箍3进行连接,作为雨篷结构的生根点。
[0019]所述上抱箍3的底端敞口,且上抱箍3的内侧的顶面与框架梁1的顶面抵接,所述上抱箍3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1相适应的下抱箍4,所述下抱箍4的顶端敞口,且下抱箍4的内侧的底面与框架梁1的底面抵接。
[0020]所述上抱箍3与下抱箍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5紧固连接,通过上抱箍3、下抱箍4、第一螺栓5的配合,将雨篷结构主梁2固定在框架梁1上。
[0021]优选的,为了提高雨篷结构主梁的稳定性,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上抱箍3 之间焊接有抱箍加劲板6,上抱箍3的左右两侧均布置有抱箍加劲板6。
[0022]优选的,为了提高雨篷结构主梁的安全性能,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下抱箍4之间设有雨篷主梁斜撑7,雨篷主梁斜撑7通过焊缝与雨篷结构主梁2及下抱箍4进行连接,设置雨篷主梁斜撑7后,雨篷结构主梁2的受力状态由原来的一端悬挑变为两端铰接,增加了雨篷结构主梁2的多余约束,安全性能提高,也可使雨篷结构主梁2的型号减小。
[0023]优选的,为了提高雨篷结构主梁的结构强度,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上焊接有主梁加劲肋8,在上抱箍3焊接处、雨篷主梁斜撑7焊接处均设有主梁加劲肋 8。
[0024]优选的,为了提高雨篷的稳定性,相邻两个雨篷结构主梁2之间设有雨篷结构次梁9,所述雨篷结构次梁9位于雨篷结构主梁2远离框架梁1的一端。根据雨篷的悬挑长度和采用的建筑面板要求,设置雨篷结构次梁9,为施工安装方便,次梁一般与主梁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雨篷结构次梁9之间通过第二螺栓10连接。
[0025]本技术在实施施工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0026]1)根据建筑图中雨篷的位置,按照雨篷受力大小,合理确定雨篷结构主梁 2的生根点,建议雨篷结构主梁2间距以1m左右为宜,并在外墙框架梁1相应位置做标识;
[0027]2)对生根点处的已有建筑物外墙框架梁1表面进行处理,确保生根点处表面平整;
[0028]3)上抱箍3和下抱箍4通过2个直径12mm的第一螺栓5在外墙框架梁1 的生根点处连接,第一螺栓5采用配套双螺母,上下抱箍钢板厚度均为8mm;
[0029]4)雨篷结构主梁2采用H型钢梁,钢梁型号为HN150
×
75
×5×
7。钢梁受集中荷载的位置,如支座处及主次梁连接处设置双侧主梁加劲肋8;
[0030]5)雨篷结构主梁2通过两侧的角焊缝与上抱箍3连接,焊缝高度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建议焊缝高度最小不小于5mm;
[0031]6)雨篷结构主梁2两端可近似按铰接计算选取钢梁型号,考虑到实际工程中雨篷结构主梁2的生根点处有一定的嵌固作用,为保证上抱箍3的局部稳定,在上抱箍3与雨篷结构主梁2连接处增设抱箍加劲板6,板厚4mm,通过焊缝与上抱箍3和雨篷结构主梁2下翼缘连接;
[0032]7)雨篷主梁斜撑7采用圆管,圆管型号为雨篷主梁斜撑7通过周圈角焊缝与雨篷结构主梁2下翼缘和下抱箍4连接,此焊缝高度需同时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雨篷主梁斜撑7与下抱箍4夹角不宜大于60度;
[0033]8)雨篷结构次梁9采用H型钢,钢梁型号为HN150
×
75
×5×
7。雨篷结构次梁9采用2个第二螺栓10与主梁4连接,第二螺栓10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框架梁(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若干个雨篷结构主梁(2),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框架梁(1)垂直,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一端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1)相适应的上抱箍(3),所述上抱箍(3)的底端敞口,所述上抱箍(3)的底部设有与框架梁(1)相适应的下抱箍(4),所述下抱箍(4)的顶端敞口,所述上抱箍(3)与下抱箍(4)之间通过第一螺栓(5)连接,通过上抱箍(3)、下抱箍(4)、第一螺栓(5)的配合,将雨篷结构主梁(2)固定在框架梁(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框架梁新增钢结构雨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篷结构主梁(2)与上抱箍(3)之间设有抱箍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厚甫张连奇史华朱宏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