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584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模式下因室外机结霜导致制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室外换热器形成第一室外换热流路,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形成第二室外换热流路,第一室外换热流路与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并联设置在同一个室外机内,第二节流装置位于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在持续制热的过程中,避免室外机结霜,从而在低温制热模式中保持稳定的制热性能和良好的制热效果。的制热效果。的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在低温制热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外机换热器会结霜,增大热阻和风阻,不利于换热,使空调的性能变差,为了使空调正常运行,需要对空调进行除霜。现有空调的主要除霜方式是切换四通阀,进行四通阀换向,这种方式在除霜的过程中,室内风机是停止的,不仅无法给室内提供热量,同时由于流经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低,还会从室内吸收热量,降低房间温度,同时也降低了房间的舒适性。
[0003]针对于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CN113108498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其采用主换热器和除霜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二者串联并在二者之间连接节流装置来延缓主换热器的结霜效率,但是由于经过主换热器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温度升高,其再经过除霜换热器时其制冷效果比较有限,因此导致对空气的除湿能力有限,延缓结霜的效果有限。另外,对于该空调系统而言,由于在进行制热时,两个室外换热器均处于蒸发吸热状态,因此两个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频率基本相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空调系统制热工况工作较短的时间就需要进入除霜控制,使得空调系统的工作能效降低,制热工况高效运行时间缩短,降低了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模式下因室外机结霜导致制热性能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连通并形成第一室外换热流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连通并形成第二室外换热流路,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并联设置在同一个室外机内,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0007]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或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接通。
[0008]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连通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为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旁通管路接通。
[0009]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成能够在不改变冷媒的压力的情况下调节流入到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中冷媒的流量。
[0010]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
[0011]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阀门为T型三通球阀。
[0012]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阀门为电磁阀。
[0013]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阀门包括第一调速阀和第二调速阀,所述第一调速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上,所述第二调速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上。
[0014]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
[0015]在上述空调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
[00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技术的空调系统通过在一个室外机内并联设置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该结构设置方式,使空调系统在处于低温制热模式时,能够将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分别通过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后再返回压缩机,其中,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使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从而使第一室外换热器向外散热,其温度较高的空气与第二室外换热器吸热产生的冷空气进行混合,从而可以对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加热,能够防止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结霜,在空调系统持续制热的情况下,防止室外机结霜,从而使空调在低温制热模式中保持稳定的制热性能和良好的制热效果。
[001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阀门,能够将压缩机与第一室外换热流路或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各自接通,或者是将压缩机与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同时接通,以便于控制冷媒通过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或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后再返回压缩机,便于控制冷媒的流动路线。
[0018]又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旁通管路将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接通,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第二阀门以控制旁通管路的接通状态,该结构设置方式,使空调系统在处于低温制热模式时,能够使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内的冷媒通过旁通管路进入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中,之后再返回到压缩机中,既可以使冷媒在第一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以使第一室外换热器散发热量,从而对室外机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进行加热,又能够保证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中有足够的冷媒流过,并在第二室外换热器内吸热蒸发,从而保证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制热性能,以及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速度。
[0019]又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三阀门,并将第三阀门设置成能够调节流入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内的冷媒的流量,并且还不改变调节前后冷媒的压力,该设置方式,能够使冷媒的状态保持稳定,以便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继续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同时通过调节第三阀门,以控
制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内的冷媒的流量,从而保证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中有足够的冷媒流过,进而保证空调系统的制热效果,提高空调系统的制热速度。
[0020]又进一步地,将第三阀门设置为两个调速阀且分别位于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中,从而能够分别对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内的冷媒的流量进行调节,方便控制。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冷媒的流向示意图;
[0026]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连通并形成第一室外换热流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连通并形成第二室外换热流路,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并联设置在同一个室外机内,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成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或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接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室外换热流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流路连通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旁通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靠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为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旁通管路接通。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录娥张振富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