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597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2
本申请涉及冷凝器气液分离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包括:引流管段,适于串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所述引流管段的内侧壁间隔凹设有多个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吸附液态冷媒;套管管段,适于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冷凝管围合出环形流道,所述套管管段与所述引流管段相连接,所述环形流道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以使所述引流槽吸附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环形流道内,使气态冷媒流入所述冷凝管。本实施例中,引流槽相当于增加了引流管段的内壁面的面积,该引流槽使引流管段能够通过多个引流槽吸附较多的液态冷媒,从而能够提高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分液效果。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分液效果。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分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


[0001]本申请涉及冷凝器气液分离结构
,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冷凝器,冷凝管入口为过热蒸汽,在凝结过程中蒸汽在管壁凝结成液膜并迅速增厚最终成为全部液体,凝结液膜阻碍了蒸汽与壁面的接触,热阻逐渐增加,冷凝效果变差;同时随着蒸汽的凝结,蒸汽量逐渐降低,管内流速下降,也使冷凝效果变差。从整个蒸汽流程来看,受凝结液膜的影响,整个冷凝器大部分面积都处于低效凝结过程,管内热阻增加,使外管壁温度下降,导致外侧流体对流换热温差降低,则管外肋片利用率下降,大大降低了相变冷凝器的整体性能。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一种毛细结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毛细结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由普通冷凝管、壁面毛细结构段和集液腔组成,沿普通蒸汽冷凝管的管长方向间隔串接2至5个壁面毛细结构段,集液腔包括壁面毛细结构段外侧并固定接在普通冷凝冷凝管上,壁面毛细结构段的壁面毛细结构为壁面微孔型结构、多孔泡沫型结构或壁面丝网型结构。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相关技术中,壁面毛细结构为多孔型,壁面毛细结构附近的冷凝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通过微孔流出冷凝管,但是壁面毛细结构的壁面具有较多的微孔,壁面毛细结构的内壁面面积较小,当气液两相冷媒进过该壁面毛细结构时,形成的冷凝液较少,从而导致气液分离效果较差,降低了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以增加气液通道内的壁面面积,提高分液效果,提高冷凝效果。
[0008]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包括:引流管段,适于串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所述引流管段的内侧壁间隔凹设有多个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吸附液态冷媒;套管管段,适于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冷凝管围合出环形流道,所述套管管段与所述引流管段相连接,所述环形流道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以使所述引流槽吸附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环形流道内,使气态冷媒流入所述冷凝管。
[000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的第一开口沿所述引流管段的径向朝向所述引流管段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引流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媒通道适于与所述引流管段的前端的冷凝管的第二冷媒通道相连通。
[00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冷媒流动方向,所述引流槽延伸至所述引流管段的末端,所述引流槽的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引流管段的末端侧壁,且所述末端侧壁朝向所述环形流道,所述引流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环形流道相连通。
[00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的横截面为类多边形或类圆形。
[001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的深度适于大于或等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
[00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段的内径适于与所述冷凝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引流管段的外径适于大于所述冷凝管的外径;和/或
[0014]所述引流管段的外径与所述套管管段的外径相同。
[00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管段呈U型,所述套管管段适于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弯折处。
[001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还包括:集液管,与所述套管管段相连接,所述集液管的集液腔与所述环形流道相连通;所述分液结构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集液腔与所述环形流道的最低端相连通。
[001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段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套管管段与所述集液管的数量均与所述引流管段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还包括:导液管,每一所述集液管的出口与所述导液管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导液管的出口适于与冷凝管出液口端的部分管段相连通。
[0018]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
[001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和冷凝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20]引流管段串联在冷凝器的冷凝管内,当冷凝管中的气液两相冷媒流经引流管段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态冷媒会在冷凝管的内壁凝结形成液膜,凝结的液膜会趋近于引流管段的内壁面流动。引流管段的内侧壁间隔凹设有多个引流槽,在气液两相冷媒流过引流管段时,引流管段的内壁面与引流槽的内壁面均能够吸附液态冷媒,引流槽增加了引流管段的内壁面的面积,使得引流管段能够吸附较多的液态冷媒。套管管段与冷凝管围合出环形流道,且环形流道与引流槽相连通,引流槽内的液态冷媒能够流入环形流道内,以使冷凝管内的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相分离。在上述分液过程中,引流管段能够通过多个引流槽吸附较多的液态冷媒,从而能够提高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分液效果,可进一步地减少气液两相冷媒中的液态冷媒,降低冷凝管内壁所吸附的液态冷媒的厚度,减少冷凝热阻,从而提高冷凝效果。
[002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0、引流管段;110、引流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20、第一冷媒通道;200、套管管段;210、环形流道;300、冷凝管;310、第一冷凝管;320、第二冷凝管;311、第二冷媒通道;400、集液管;410、集液腔;500、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31]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段,适于串接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所述引流管段的内侧壁间隔凹设有多个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吸附液态冷媒;套管管段,适于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冷凝管围合出环形流道,所述套管管段与所述引流管段相连接,所述环形流道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以使所述引流槽吸附的液态冷媒流入所述环形流道内,使气态冷媒流入所述冷凝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第一开口沿所述引流管段的径向朝向所述引流管段的第一冷媒通道,所述引流槽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媒通道适于与所述引流管段的前端的冷凝管的第二冷媒通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冷媒流动方向,所述引流槽向所述引流管段的末端延伸且延伸至所述引流管段的末端,所述引流槽的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引流管段的末端侧壁,且所述末端侧壁朝向所述环形流道,所述引流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环形流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凝器的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的横截面为类多边形或类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郝世龙张蕊董永旺李兆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