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58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其主要解决不易对羽绒被内部羽绒进行有效的遮挡和羽绒被容易发生发生褶皱问题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羽绒被本体,所述羽绒被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吸汗面料层,所述吸汗面料层的内侧设置有防跑绒棉条层,所述羽绒被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缝合部,且所述缝合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吸汗面料层和防跑绒棉条层贯穿表面并延伸至羽绒被本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羽绒被本体、吸汗面料层、防跑绒棉条层和缝合部之间的配合下,使其可以将羽绒被分割成椭圆形结构,便于固定羽绒被芯,防止跑绒,并且通过和的设置,使其更加立体,优化羽绒被整体结构,提高羽绒被舒适度。提高羽绒被舒适度。提高羽绒被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


[0001]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相关
,具体为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

技术介绍

[0002]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传统的羽绒被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羽绒容易聚集在一起,容易跑绒;但是现有的防跑绒手段一般都是通过在表面缝制网格状的固定线,但是此方式不易对羽绒被内部羽绒进行有效的遮挡,从而还是容易因折叠发生跑绒问题;并且现有的羽绒被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褶皱,从而容易造成羽绒被发生形变,进而降低了美观性。
[000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不易对羽绒被内部羽绒进行有效的遮挡和羽绒被容易发生发生褶皱问题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包括羽绒被本体,所述羽绒被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吸汗面料层,所述吸汗面料层的内侧设置有防跑绒棉条层,所述羽绒被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缝合部,且所述缝合部的一端依次贯穿吸汗面料层和防跑绒棉条层贯穿表面并延伸至羽绒被本体的底部,通过缝合部的设置将防跑绒棉条层内壁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设置有羽绒被芯,所述羽绒被芯包括有羽绒套,所述羽绒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支撑条,所述主支撑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次支撑条。
[0006]综合上述结构,使其可以对羽绒被芯进行固定,防止跑绒。
[0007]进一步的,所述羽绒被本体包括有基料层,所述基料层的表面设置有抗皱层,所述抗皱层的表面设置有亲肤层。
[0008]结合上述结构,使其可以在羽绒被本体使用者具有较强的舒适性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基料层的表面与吸汗面料层固定连接,所述基料层和抗皱层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缝合连接,所述抗皱层和亲肤层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所述亲肤层的材质为纯棉面料。
[0010]通过抗皱层和亲肤层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使其便于可以将亲肤层进行单独跟换清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羽绒被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下拉链和上拉链,所述下拉链和上拉链之间设置有拉链头。
[0012]通过设置拉链头,使其可以分别将下拉链和上拉链进行缝合或者开启。
[0013]进一步的,所述羽绒被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布,所述挡布位于上拉链的正上
方。
[0014]通过设置挡布在上拉链的正上方,使其可以刚好对上拉链进行遮挡。
[0015]进一步的,所述次支撑条的数量为多个设置,所述次支撑条和主支撑条交错环绕设置在羽绒套内侧,所述主支撑条和次支撑条的材质均为硅胶。
[0016]通过设置主支撑条和次支撑条的材质均为硅胶,使其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以及支撑性能。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羽绒被本体、吸汗面料层、防跑绒棉条层和缝合部之间的配合下,使其可以将羽绒被分割成椭圆形结构,便于固定羽绒被芯,防止跑绒,并且通过和的设置,使其更加立体,优化羽绒被整体结构,提高羽绒被舒适度。
[0019](2)本技术通过羽绒被本体、基料层、抗皱层和亲肤层之间的配合下,使其在使用时可以提高羽绒被的舒适性,并且可以提升羽绒被抗皱效果,从而有效的避免羽绒被发生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羽绒被本体层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羽绒被本体;2、吸汗面料层;3、防跑绒棉条层;4、缝合部;5、空腔;6、羽绒被芯;61、羽绒套;62、主支撑条;63、次支撑条;7、条形槽;8、下拉链;9、上拉链;10、拉链头;11、挡布;101、基料层;102、抗皱层;103、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包括羽绒被本体1,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吸汗面料层2,所述吸汗面料层2的内侧设置有防跑绒棉条层3,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缝合部4,且所述缝合部4的一端依次贯穿吸汗面料层2和防跑绒棉条层3贯穿表面并延伸至羽绒被本体1的底部,通过缝合部4的设置将防跑绒棉条层3内壁形成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壁设置有羽绒被芯6,所述羽绒被芯6包括有羽绒套61,所述羽绒套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支撑条62,所述主支撑条6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次支撑条63,通过吸汗面料层2和防跑绒棉条层3的设置,使其羽绒被本体1的具有良好的吸汗功能,以及防止跑绒功能,吸汗面料层2由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线和锦纶纤维呈经纬交织形成。
[0027]根据图3可知,所述羽绒被本体1包括有基料层101,所述基料层101的表面设置有
抗皱层102,所述抗皱层102的表面设置有亲肤层103,通过亲肤层103可以提升羽绒被抗皱效果。
[0028]根据图2可知,所述基料层101的表面与吸汗面料层2固定连接,所述基料层101和抗皱层102之间通过连接线进行缝合连接,所述抗皱层102和亲肤层103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所述亲肤层103的材质为纯棉面料,通过亲肤层103的材质为纯棉面料,使其使用时更加舒适。
[0029]根据图2可知,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条形槽7,所述条形槽7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下拉链8和上拉链9,所述下拉链8和上拉链9之间设置有拉链头10,通过拉链头10的滑动,使其可以能将下拉链8和上拉链9进行开启或者关闭。
[0030]根据图3可知,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布11,所述挡布11位于上拉链9的正上方,通过挡布11的设置,使其可以对上拉链9安装时起到遮挡作用。
[0031]根据图1可知,所述次支撑条63的数量为多个设置,所述次支撑条63和主支撑条62交错环绕设置在羽绒套61内侧,所述主支撑条62和次支撑条63的材质均为硅胶,通过主支撑条62和次支撑条63交错设置,使其可以能将羽绒套61进行顶起支撑。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羽绒被本体(1),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吸汗面料层(2),所述吸汗面料层(2)的内侧设置有防跑绒棉条层(3),所述羽绒被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缝合部(4),且所述缝合部(4)的一端依次贯穿吸汗面料层(2)和防跑绒棉条层(3)贯穿表面并延伸至羽绒被本体(1)的底部,通过缝合部(4)的设置将防跑绒棉条层(3)内壁形成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内壁设置有羽绒被芯(6),所述羽绒被芯(6)包括有羽绒套(61),所述羽绒套(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主支撑条(62),所述主支撑条(6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次支撑条(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被本体(1)包括有基料层(101),所述基料层(101)的表面设置有抗皱层(102),所述抗皱层(102)的表面设置有亲肤层(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跑绒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迪张小玲李卫平施忠伟任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迪玫尔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