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554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包括池体、进水渠、进水通道、池底抹坡和出水渠;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进水渠的下方,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进水渠连通,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池体的池腔连通,且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池底抹坡位于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出水渠环绕设置在进水渠的内侧,且出水渠与池体的池腔连通。进入池腔内的泥水混合液形成周进周出的流场,泥水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由外向内沉积的污泥层,可以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离,从而便于筛选出好氧颗粒污泥。泥。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环境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自絮凝形成的结构密实、外形规则的微生物聚集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沉降性好,结构密实,产泥量低,可显著提高反应器中污泥浓度;结构密实,能有效节省占地面积;具较强抵抗高浓度污染物及有毒物冲击负荷的能力;具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具较强的脱氮能力和有机物降解能力。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
[0003]但目前好氧颗粒物污泥的培养存在以下缺点:1)利用SBR系统进行培养,处理水量小,出水水质不稳定;2)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培养难度增大;3)污泥颗粒稳定性较差,稳定时间短,后期易出现崩溃失稳现象,从而致使好氧颗粒污泥难以从污泥中筛选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好氧颗粒污泥难以从污泥中筛选出来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包括:
[0006]池体;
[0007]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
[0008]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下方,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
[0009]池底抹坡,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所述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
[0010]出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内侧,且所述出水渠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
[0012]污泥回流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外侧,所述污泥回流渠能够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0013]剩余污泥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渠的外侧,所述剩余污泥渠能够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还包括:
[0015]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区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0016]排泥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区的内侧,且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抹坡,所述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坡面。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污泥回
流区包括:
[0018]污泥回流坑,所述污泥回流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内侧;
[0019]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污泥回流坑连通,且所述集泥斗靠近生化区设置。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
[0021]集泥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
[0022]至少一个污泥回流槽,位于所述集泥坑和所述排泥区之间,所述污泥回流槽与所述集泥坑连通,且所述集泥坑低于所述污泥回流槽设置。
[00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包括:
[0024]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
[0025]排泥筛选装置,用于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导出。
[002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吸泥机构,所述吸泥机构包括:
[0027]剩余污泥管,所述剩余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剩余污泥渠连通,所述剩余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的池腔连通;
[0028]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的出口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渠连通,所述回流污泥管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的的池腔连通;
[0029]第一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剩余污泥,所述第一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剩余污泥管上;
[0030]第二吸泥泵,用于吸取所述池腔内的好氧颗粒污泥,所述第二吸泥泵设置在所述回流污泥管上。
[003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包括:
[0032]第一刮板,用于使剩余污泥聚集,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池腔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0033]第二刮板,用于使好氧颗粒污泥聚集,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抹坡设置,且所述第二刮板靠近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设置;
[0034]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移动。
[003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区内;所述第二刮板位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区内。
[003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所述排泥筛选装置还包括:
[0037]污泥回流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污泥回流区连通;
[0038]剩余污泥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池体底部,所述剩余污泥排泥管与所述排泥区连通。
[0039]本技术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及系统,泥水混合液首先通过进水渠进入进水通道内,通过进水通道流入沉淀池中,经过池底抹坡的导向作用流向池腔中部、并通过出水渠排出,由于进水通道、池底抹坡和出水渠的布置位置,使进入池腔内的泥水混合液形成周进周出的流场,并且由于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较好,容易沉淀在进水通道的下方,而剩余污泥沉降性能较差,能够随着水流沉淀在池体的中部,使泥水混合液中的污泥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由外向内沉积的污泥层;如此采用本周进周出沉淀池易将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离,好氧颗粒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别从污泥回流渠和剩余污泥渠排出,从而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筛选。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剖视图;
[0042]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俯视图;
[0043]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剖视图;
[0044]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的剖视图;
[0045]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系统的俯视图之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内侧;进水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下方,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口与所述进水渠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且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口朝下设置;池底抹坡,位于所述进水通道的下方,且所述池底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斜面;出水渠,环绕设置在所述进水渠的内侧,且所述出水渠与所述池体的池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回流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墙的顶端外侧,所述污泥回流渠能够通过回流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剩余污泥渠,环绕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渠的外侧,所述剩余污泥渠能够通过剩余污泥管与所述池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污泥回流区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排泥区,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区的内侧,且所述排泥区内设置有抹坡,所述抹坡包括朝向所述池体外墙倾斜的坡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污泥回流坑,所述污泥回流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所述排泥区位于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内侧;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污泥回流坑连通,且所述集泥斗靠近生化区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筛选好氧颗粒污泥的周进周出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区包括:集泥坑,环绕设置在所述池底抹坡的内侧;至少一个污泥回流槽,位于所述集泥坑和所述排泥区之间,所述污泥回流槽与所述集泥坑连通,且所述集泥坑低于所述污泥回流槽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陈凯华王超慧王艳黄鸽黎滕科均宋培圆覃卫平任天奇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